伏夏食鳗 第7期

时间:2022-09-17 01:36:37

鱼肴中我最爱鲴鱼与鳗鱼,因为它们富含胶汁。

幼时在老家宁波的镇海读书,门前有河。有一年枯水,水仅及膝。我瞥见一条水赤练(看似花里胡哨的,实为无毒蛇)咬一条鳗鱼,鳗鱼受伤后不太灵活,我趁机下河捕上岸,养在水缸中。过些日子,杀了,让外婆清炖。这是我第一次吃鳗鱼,至今未忘。

长大后,对鳗鱼情有独钟,吃筵席,只要有它,别的菜全不在眼里,吃相不免差了点,因为太喜欢,也就猴急了。上海乡间,遇到婚事,喜宴上常有“红烧河鳗”,本帮菜讲究浓油赤酱,河鳗必定红烧。烹此菜有讲究,火过猛,皮易破损;火力不足,火候不到,则无“自来芡”。至今我仍记得有一次去乡间赴喜宴,那碗“红烧河鳗”最吸引我,尤其是它的皮,肥腴粘稠,真是一食难忘!

在清代的笔记中,对它评价颇高一“淡水鱼中第一美味”。

在鱼类中,像鳗鱼那么滋补的不多。它号称“水中人参”,能补虚赢、祛风湿。常食可疗虚劳、风湿、痹痛、痔漏等慢性病。日本人认为盛夏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应吃鳗鱼滋补,而且规定每年7月逢五称牛日,这天必吃此鱼(他们喜欢烤鳗,吃了可保持精力充沛),已成风俗。日本是鳗鱼消费大户,消费量占世界产量的70%。

俗话说:“寒冬吃鳖,伏夏食鳗。”每逢盛夏三伏,鳗鱼特别肥厚。它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1 B2、E和钙、磷、铁、硒等多种营养成分,其营养价值位于鱼类前茅,又因它性甘平,不属燥热之食,所以暑天多食了不碍事。

清人赵时敏的《串雅补编》中有一食疗方叫“香鳗”,主治“痨虫”(即肺结核)。方子为:肥鳗二斤、白薇一两、小茴香一钱、甘草一钱、茨仁五钱、榧子十个(去壳),同入砂锅内煮熟,食后勿立即喝茶。《本草纲目》中引《稽神录》的一则故事,知道的人不少,是关于鳗鱼对肺结核的神奇疗效:“有人病瘵,相传染死者数人。取病者置棺中,弃于江以绝害。流至金山,渔人引起开视,乃一女子,犹活。取置渔舍,每以鳗鱼食之,遂愈。因为渔人之妻。”“病瘵”即得了肺结核,吃鳗鱼可滋补,传被救女子康复,足见其营养价值很高一比鲈鱼、鸡肉、牛肉和鹌鹑蛋高得多,其中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更是陆上动物所不能及的。从营养角度来看,它对于保持人体的健康,恢复病后或手术后的虚弱、外伤大出血以及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都是良好的补品(如病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大便溏薄,应慎重服用)。

日本东京水产大学的一位教授指出,维生素A不足时,癌症的发生率会提高,而鳗鱼含维生素A较多,因此多食此鱼有利于健康和抗病能力。此外,维生素A能维持发育中的孩子的正常视觉,还能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形态及机能,使皮肤,并使骨骼发育。维生素E能维持性机能的正常激素的生理协调,增强老年期的体力。因此,多食鳗鱼,可消除疲劳、强健体魄、滋补养颜。

最近科学研究结果指出,它是含EPA和DHA最高的鱼类之一,可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血栓,又能给大脑补充必要的营养素,防止大脑功能衰退。每百克DHA含量与深海鱼油丸10粒相当,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上一篇:美丽的误区 下一篇:老婆爱上了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