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水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时间:2022-09-17 12:43:40

莱芜水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摘要: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莱芜市范围内栽培水生观赏植物的园林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了水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生境特点。结果表明:莱芜水生观赏植物共计38科94种;从中筛选出了千屈菜、菖蒲、灯芯草、水鳖、水葱、荇菜、槐叶萍、苹、满江红、黑三棱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市场开发前景的优良植物资源。建议对湿地植物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水生观赏植物;湿地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680.2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2-0096-04

莱芜市位于泰山东麓,境内河流有汶河和淄河两大水系,此外,尚有近400条支流,流域面积近2 500 km2。莱芜湿地主要包括沼泽、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水库、池塘等各种自然和人工湿地。

莱芜湿地处于淡水流域,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多变,环境条件复杂,多样的生境能容纳更多的生物多样性,造就了莱芜湿地植物区系复杂,物种多样性较高。但此前尚未有人对莱芜水生观赏植物进行过系统详细的调查。因此,开展水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研究,有选择地扩大水生观赏植物的种类,找到更多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治理水体的水生植物,对于促进莱芜市“园林城市”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调查研究方法

采取文献资料查阅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查阅莱芜水文资料、《山东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等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收集有代表性的水生植被分布及开发的现状资料,并对莱芜水生植物进行详细调查研究。

2莱芜水生观赏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特点

莱芜市湿地植物种类较多,包括沼生植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对水生植物资源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莱芜市水生植物有38科近100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元),在所调查的水生植物组成中,蓼科(Polygon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菊科(Composiae)、十字花科(Liliaceae)、莎草科(Cyoeraceae)、唇形科(Labiatae)、禾本科(Gramineae)、柳叶菜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所包含的植物种类均达3种以上,占到全部湿地植物种数的30%以上,从这几个科的组成上反映出莱芜水生植物的特点。根据其综合利用价值的大小,选出了具一定园林水体应用价值的植物,并按照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生态环境,对莱芜市水生植物进行了分类统计。

2.1 沉水型观赏植物

3莱芜水生植物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3.1应用种类少,品种单一

莱芜水生植物资源丰富,但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种类少,尤其在新建的人工水景中,所用水生植物品种单调,且缺少搭配种植。大部分水生植物从外地引种栽培,目前只限于莲、睡莲、香蒲、芦苇、梭鱼草、黄菖蒲(水生鸢尾)等20多种,而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乡土水生植物如千屈菜、菖蒲、灯芯草、水鳖、水葱、荇菜、槐叶萍、苹、满江红、黑三棱等植物还未被引种或驯化。

3.2缺乏对水生植物生态习性的研究意识

大多数景观设计师对水生植物了解不多,植物学知识贫乏,由于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不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投入大量资金从其他省市甚至国外引进新品种,导致新品种生长势差甚至死亡,造成了资源浪费。部分水生植物无性繁殖能力或种子繁殖能力甚强,如果超过设计需要的范围而不予控制,便会造成过度蔓延的状况,直接破坏原先的景观效果,更不利于植物景观的长久维持;有的甚至通过侵占、挤压其它植物的生长空间而扩张,形成单一优势种,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造成生态群落的不稳定。

3.3缺少专业的水生植物生产基地

莱芜市拥有大量的苗圃,但没有水生植物的生产栽培基地。这直接导致水生植物用苗短缺,成为制约莱芜当地水生植物利用的瓶颈。观赏性水生植物的养殖和引进都有其自身的要求,要根据具体情况引进观赏性水生植物。

4莱芜水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4.1加强乡土水生植物资源调查、开发与利用

乡土植物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不仅在引种过程中成活率高,而且取材极其方便,营造出来的景观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一些水生植物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当前重要的工作是开展湿地植物资源调查,筛选有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加以保护并积极开发利用。

4.2建立专门的水生植物繁殖基地

为了营造高品位的景观效果,提升景观层次,建立专门的水生植物基地势在必行。基地不仅可以进行引种驯化,而且还可以培育更多的新品种植物,用来丰富设计素材库。对珍稀濒危植物,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扩大其生物种群,建立或恢复其适生生境,保护和发展珍稀濒危生物资源。园林部门应协同植物分类专业人员应及时捕捉国内外新品种信息,按照适地的原则进行引进,重点引种驯化耐寒、耐水湿、管理粗放、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园林水生植物。对已引种成功的品种,如睡莲、香蒲、芦苇、千屈菜、黄菖蒲、水葱等进行扩繁推广,以此丰富水体景观营造的素材库。

4.3加强种质资源选育研究

总的看来,莱芜市常见沉水型植物、漂浮型植物、浮叶型植物品种丰富,挺水型植物更有优势,常见湿生植物基本汇聚了华北地区的主要湿生植物品种,体现了莱芜湿地植物资源的丰富现状和区位优势。种质资源选育工作,应根据不同水生植物的生态特性,充分利用时间变化和垂直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生态位,建立物种丰富、结构合理、富于季相变化的湿地植物群落,以提高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改善脆弱的湿地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善伦,吴志芬,张伟. 山东植物区系地理[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7.

[2]李法曾. 山东植物精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王峰祥,张福鑫,阎永亮,等.莱芜香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9,2:69-74.

[4]文燕冬,王海洋,张建林.重庆地区水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利用初探[J]. 西南园艺,2005,3:18-21.

[5]张佳平,丁彦芬. 中国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评价及园林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2,12:18-23.

上一篇:山东省大豆品种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 下一篇:鸡生产环境控制研究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