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7 12:13:43

6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临床治疗分析,观察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给予病毒唑、抗生素和镇静、止惊、降脑压药物及能量合剂、维生素B6,必要时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和阿昔洛韦。结果对照组22名轻度患者中显效18例;18名中度患者中显效7例,无效5例,3天内转为重度的患者4例;10名重度患者中显效3例,死亡2例。治疗组中的31名轻度患者均于7日内康复;24名中度患者中显效19例,无效2例,3天内转为重度1例;21名重度患者中显效14例,死亡1例。对照组的总显效率为56.0%,与治疗组的(84.2%)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有明显副作用。结论 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是一种起效快、作用可靠、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喜炎平阿昔洛韦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071-02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故又称散发性脑炎。引起脑炎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毒、单纯胞疹病毒、粘液病毒和其他一些病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颅内高压征,如发热、头痛、呕吐、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1]。但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和范围不同,病情可轻重不一,形式亦多样。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临床治疗分析,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8月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66例, (男,38例;女,28例),均参照《神经病学》第6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2],联合脑脊液(CSF)、病原学、脑电图(EEG)和脑电图(EEG)扫描检查确诊,按照Wildeman分级[3],轻度24例,中度22例,重度20例。年龄7个月~8岁,平均6.3岁。临床症状:脑电图显示高幅或慢波者12例,脑CT显示弥漫性改变者21例,颅内压高≥180 mm Hg(1 mm Hg=0.1333 kPa)者15例,脑脊液外观均透明者,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正常,外周血WBC>10×109/L者22例。所有患者按照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将我院近期收治的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给予病毒唑、抗生素和镇静、止惊、降脑压药物及能量合剂、维生素B6,必要时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及阿昔洛韦。

2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病毒性脑炎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试验组痊愈率为94.4%,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痊愈率为74.5%,总有效率为86.3%,两组在痊愈率、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等方面相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疗效(例)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d) 痊愈率(%) 总有效率(%)

痊愈 有效 无效

试验组 33 28 2 1 2.83±1.57 85.5 90.9

对照组 33 22 3 8 4.15±2.34 66.7 75.8

注:两组间比较,P

3讨论

3.1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病理机制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由节肢动物传播的流行性脑炎以及变应性脑炎,接种后脑炎不在本文范围内)。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故又称散发性脑炎。引起脑炎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毒、单纯疹病毒、粘液病毒和其他一些病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颅内高压征,如发热、头痛、呕吐、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但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和范围不同,病情可轻重不一,形式亦多样。有的病儿表现为精神改变,如整天想睡,精神差,或乱吵乱叫,或不省人事;有的则出现手、脚瘫痪。也由于感染的病毒的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亦有轻有重,预后也各异。轻型病人,甚至危重病人,只要及时治疗预后将是良好的;若病情危重又不及来医院抢救,后果将是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如瘫痪、智力低下、继发癫痫等。

急性病毒性脑炎(acute viral encephalitis)简称急性病脑,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脑实质炎性疾病。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预后良好,重者可留有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病原学上绝大多数为肠道病毒,夏秋季多见,大多见于2~6岁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脑炎一年四季散发,可见于所有年龄儿童。

3.2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治疗

对于本病的治疗,本文将我院近期收治的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给予病毒唑、抗生素和镇静、止惊、降脑压药物及能量合剂、维生素B6,必要时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结果表明,对照组22名轻度患者中显效18例;18名中度患者中显效7例,无效5例,3天内转为重度的患者4例;10名重度患者中显效3例,死亡2例。治疗组中的31名轻度患者均于7日内康复;24名中度患者中显效19例,无效2例,3天内转为重度1例;21名重度患者中显效14例,死亡1例。对照组的总显效率为56.0%,与治疗组的(84.2%)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疗效来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了喜炎平及阿昔洛韦。喜炎平主要成份为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 。其药理作用: 1、抗病毒:对腺病毒Ⅲ(ADV3)、流感病毒甲I、流感病毒甲II、流感减毒甲III、呼吸道道合胞病毒(RSV)等(体外试验)有灭活作用; 2、解热消炎:对多种内毒素、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对多种炎症模型如蛋白、组织胺、二甲笨等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巴豆汕出血性渗出等具有不同程度抗炎作用;3、增强机体免疫:提高血清备解素水平,增强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脾内T、B细胞密度、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

阿昔洛韦是抗病毒药。体外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具抑制作用。本品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苷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型阿昔洛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二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①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复制;②在DNA多聚酶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

本研究结果说明,喜炎平及阿昔洛韦合用能够有效地抗病毒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脑细胞病理损伤,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比常规综合治疗有显著优越性。但这种方法是否能减少重症患者后遗症的发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莫伟雄;吕波; 陆燕珍; 李前; 何海燕.小儿病毒性脑炎血清、脑脊液EB病毒DNA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0/23

[2] 赵红立;秦立波.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监测中的应用12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4

[3] 龙胜敏;刘佳丽.利巴韦林、干扰素、阿昔洛韦三联疗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10/04

[4] 曹喜连.更昔洛韦联合醒脑静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80例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 下一篇:二维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