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中龄林及近熟林集约经营可行性探讨

时间:2022-09-16 11:59:31

幼中龄林及近熟林集约经营可行性探讨

摘要:对抚松县林业局2014ha可集约经营的幼、中、近熟林三个龄组,其中幼龄林336ha、中龄林435ha、近熟林419ha,合计1190ha,占集约经营区内林地面积的59%,进行集约化经营试验工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对幼龄林采取加强透光、施复合肥可大幅度提高林木生长速度,获得早期效益;对中龄林可增加间伐材及主伐材材积提高树木圆满度和材售价;对近熟林可以提高木材的产量,提高林分的质量,经测算全局2014ha的集约经营区全部实行集约经营措施,每年可实现蓄积生长量1万立方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抚松县位于长白山西北麓,海拔600~800米,无霜期110天左右,属温热大陆性气候,抚松县林业局森林经营总面积100,672ha,有林地面积55,915ha,总蓄积4,273,939m3。其中:幼龄林面积19,989ha,蓄积513,502m3;中龄林面积20,001ha,蓄积1,820,102m3;近熟林面积10,646ha,蓄积1,237,988m3,成熟林面积4,887ha,蓄积624,774m3。

从资源的龄组结构分布状况看,各龄组林分所占面积比较接近,龄组结构比较合理;从道路交通方面看,全局公路密度平均为4m/ha,便于对林分开展集约经营活动。

为加强全局森林经营,2005年对施业区森林依据经营条件进行了分类区划,共划出集约经营区面积2227ha,其中可集约经营面积为2014ha,有林地面积1951ha,在有林地面积中,幼龄林336ha,中龄林435ha,近熟林为419ha,幼、中、近三个龄组面积合计1190ha,占集约经营区内有林地面积的59%。这部分林分在常规措施经营下,存在着林分密度大、树种组成不近合理、生长速度慢、轮伐期长、培育方向不明确、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为最大限度的提高这部分林地的生产力,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其林地的附加值,对其首先进行了集约化经营试验工作,并分类设置了标准地,采取了不同的经营措施,实行定向培育。

通过几年来对不同林分类型标准地的经营情况与林木生长情况的调查及对比分析发现,对幼龄林实行集约经营,采取加强透光、施复合肥等措施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林木生长速度,缩短了采伐周期,使林地能够创造出单位面积内最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对目前林龄为15年的人工落叶松林实行调整林木密度、加强透光抚育、定期施肥等措施后,以测算可在5年后间伐部分杆材,获得早期效益,并可在10年后按照培育目的,逐渐进入轮伐期,提早收获期15年。调查中发现,相同条件栽植15年的红松,在光照条件比较好的地段生长的红松平均树高达到6.4m,平均胸径9.8cm,而在光照条件比较差的林冠下(由杨树、桦树等侵入生长比较快而形成杨桦上层林冠)生长的红松平均树高仅为2.9m,平均胸径3.1cm,胸径生长相差三倍,这仅是光照条件的影响。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对红松幼林加强早期透光抚育,调整树种组成实施定向培育是非常必要的。

对中龄林实行集约经营要依据林分类型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增加间伐材及主伐材材积提高树木圆满度,提高出材率和木材售价,同时也要考虑林分的综合经济效益。

例如对以红松为主的中龄林,在采取此措施时,必须考虑红松的果实,也就是红松籽的经济价值,红松林分在中龄期间,正是大量结实期,随着红松种子价值的逐渐提高,采取透光、施复合肥、调整林木组成、多保留红松、提高红松的树种比例、建立果树兼用林等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林地的综合经济效益,以期达到木材及红松种子的双丰收。根据对28~38年红松人工林结实情况调查,10年间仅红松种籽每公顷就创造了近万元的价值。通过标准地调查,对以杨桦为主的中龄林,应加大透光强度,采取栽针保阔措施,在林冠下引进栽植红松苗,逐渐形成针阔混交林,提高林分质量,加大林地的有效附加值,是一条非常可行之路。

据国外资料介绍,对速生树种中龄林仅采取一项施肥,就可以提高林木蓄积生长量5%,并可以使林分提前进入轮伐期。

另据资料介绍,对近熟林在主伐前5~10年,进行施肥等集约经营措施,可使主伐时立木蓄积大幅度增加,投资回收快,经济效益高。

做为林业局,由于历史原因,过去重采轻造,对森林的经营管理相当粗放,形成了大量的低质低产林分,而且大部分分布在集约经营区内。

随着企业体制改革,对森林的经营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在目前状况下,对这些林分采取高科技含量和综合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地对部分低质低产林采取集约经营措施后,经测算林分平均生长量达到5m3/ha,全局2014 ha的集约经营区全部都实行集约经营措施,每年可实现蓄积生长量1万m3,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在林业生产实行集约化经营,实现营林生产的战略转移,走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对幼、中龄林及近熟林实行集约化经营,并积极开展试点工作,设立长期观测标准地,积累基础数据资料,不断探索生产经营的新技术、新科技、新方法,是解决资源危机、资金危困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是走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有效途径,对幼、中龄林及近熟林实行集约化经营,可使林业局尽快获得经济效益,对全局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上一篇:小型塘坝软弱夹层地基的处理技术及应用 下一篇:欢迎邮购我社出品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