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制度下的目标管理研究与思考

时间:2022-09-16 11:10:03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制度下的目标管理研究与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实施目标管理对于规范学校内部管理,推动学校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在目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在二级管理制度下,通过科学合理设置工作目标、加强目标过程监管、规范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完善目标考核反馈与激励机制等,进一步加强目标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目标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012-02

随着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办学规模、师资水平、设备投入等方面都取了明显的改善,但也面临着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高校应转变办学思路,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转变,通过实施校院二级管理制度,加强二级学院学科建设,增强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实施目标管理来规范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目标管理的涵义及实施意义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首次提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并逐步推广。高校目标管理就是高校管理者依据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管理目标及方针政策,结合高校实际,制定学校的总体建设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到校内各部门和个人,形成有机的目标链,使个人目标、部门目标和高校总目标融为一体,并通过目标对所有部门和个人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实施目标管理可以将各部门的工作重点凝聚到学校的建设发展上来,充分集中学院现有的各种资源,开展重点项目、重要目标建设;可以将学校的建设计划、发展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的明确落实;可以调动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准确完成既定建设目标;可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重点、工作职责,防止工作中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可以使校领导摆脱对具体事物的管理,更好地制定学校发展的远景规划。

二、目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标管理作为一项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必须严格把握各项管理环节,才能确保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但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目标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目标制定不够合理。首先,工作目标制定主次不分、条目混乱。目前高校在制定部门工作目标时,往往将各种工作纳入考核当中,目标体系繁杂,模糊因素增多,信息获取困难,考核指标体系难以确定,导致工作方法的简单化和形式化。其次,工作目标制定权责不明、缺乏沟通。在目标制定中,职能部门往往处于核心地位,并且在实际工作量设定中存在任务摊派现象。二级学院往往是被动接受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院的自身发展需求。第三,目标制定缺乏机动灵活性。随着时间推移和校内外情况的改变,一些工作目标会不适应于学校的发展需要,但很少有部门考虑对目标内容进行适时的调整,导致一些关键项目流于形式。

2.目标实施缺乏过程管理。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重视目标考核,忽视过程管理的情况。主要表现在,职能部门缺少对二级学院目标执行情况应有的监督与指导。目标任务一旦落实到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很少关注具体建设情况,任由学院自行发展,并且对二级学院缺乏必要的支持与配合。其次,职能部门与院系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导致一些任务因为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错失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作为目标的具体实施单位,二级学院自身也缺少对目标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目标的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

3.目标考核不够规范。首先,考核主体缺乏公正性。高校的目标考核主体一般由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考评专家等组成。而不同的考核主体基于不同的立场或受到外界影响,在考评中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在二级学院考核中,职能管理部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往往处于考核的核心地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二级学院的考核结果。而在管理部门考核中,二级学院和普通群众的参与度较低,也不利于行政管理部门服务水平的提高。其次,考核流程不够规范,一些部门在平时缺少有效资料积累,最终导致考核时仅凭印象打分,还有一些部门在考核中搞平均主义,致使考核流于形式。

4.考核结果缺少有效奖惩和反馈机制。大多数高校对考核结果持谨慎态度,考核结果仅仅限定在一定范围人群内公布,普通教职工了解很少,同时针对考核结果,学校也缺少与之配套的奖惩措施,个别院校对考核结果搞人为的平衡,只奖不罚,久而久之使部门对目标考核产生了惰性。其次,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及相关部门没有认真总结、分析原因,并拿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使考核很难发挥应有的反馈效应。

三、加强目标管理的对策建议

巴卡德在“金字塔管理”理论中提出,当一个单位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组织就形成金字塔型,其结果必然导致组织决策的效率降低,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权力结构,将大金字塔分成几个小金字塔,提高决策效率。高职院校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应通过实施二级管理,适度授权,引导二级学院由教学单位向办学单位转变,不断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与之配套的是高校应通过实施科学、规范的目标管理来抓大放小、简政放权,调动二级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规范化建设,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引导职能部门提高服务意识,促进二级学院健康发展,推动学校整体建设工作。

(一)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目标

在二级管理体制下,部门工作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应把握好四项原则。

1.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高职教育有其固有的办学规律,因此在目标制定中要着眼未来,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例如,高校应根据各学院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适度延长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技术成果、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设周期,形成阶段化的建设任务。对于学生就业率、报到率,社会培训服务数量等影响学校正常运行的建设指标应以年度为单位设定目标,以确保学校整体工作平稳有序。

2.重点目标和一般目标相结合。在目标制定中,高校必须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年度重点建设任务,应当重点考虑二级学院的发展方向、专业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工作目标,支持二级学院开展更有效的工作。针对不同的部门,在目标设置中要有所侧重。如对于技术领域表现突出的二级学院,重点考核校企合作、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对于从事基础性教学的二级学院,重点考核教学成绩的提升、教学方法的推广等。

3.学院建设与机关建设相结合。高职院校始终要将学院的建设发展放在首位,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为此,要通过合理设定工作目标,扩大二级学院自主管理权,强调职能部门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意识,以实现机关部门的职能转变。如在人事处工作目标中设置具体的师资培训任务,配合二级学院完成师资培养目标;在设备处工作目标中设置实训基地建设任务,配合二级学院开展基地建设。

4.发展目标与基础现状相结合。目标的制定必须切合部门的实际情况,必须有针对性地设定目标,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浅尝辄止。在目标制定中既要横向考虑到二级学院的师资配备、教学设备等现有教学资源配备情况,还要纵向考虑二级学院在历年的考核中的成绩,区别对待,要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适度提高工作目标的标准,防止目标设置过高或过低。

(二)加强工作目标过程管理

目标管理是注重结果的管理,最终结果的实现则需要日常的积累。为确保工作目标的有效实施,管理者要及时向职能部门及责任人提供工作进程中目标实现程度的反馈信息。高校应安排固定的管理部门负责对各专项工作目标执行情况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定期组织监督检查,要将日常的考核结果作为各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考评依据。二级学院内部也要加大对工作目标的监督与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教职工个人的绩效考核相结合,促进工作的开展。

(三)规范目标评价与考核制度

目标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方法,是一种以人为本,集行为科学、管理学于一体的管理体系,基于系统管理理论和目标管理理论,高职院校应构建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体系。高校必须在实施目标管理之初,制定规范的目标考核办法。首先需要明确考核主体。高校的考核主体应当由学校领导、考评小组和部门群众三部分组成。校领导侧重对部门工作中的突出业绩评议,该部分应占总成绩的30%左右。考评小组成员由各职能处室、院系负责人以及教代会代表组成,重点对部门的整体工作进行评议,该部分成绩为考核的主体,比重应在50%为宜。群众代表重点对各部门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进行评议,是对考核的有益补充,所占比重应占20%左右。其次需要规范考核流程,要求各部门加强日常工作的考核管理,形成规范化的佐证资料。职能部门要形成规范的考评条例,将项目管理制度化,要对关键的核心数据进行横向、纵向的量化比较,供考评小组查阅。

(四)完善目标考核反馈和激励机制

有效的目标管理必须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高校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扩大考核结果公布范围,引导部门反思自身存在的差距,使部门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其次,高校要将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并作为下一轮目标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另外,高校还要完善目标考核激励机制。据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一般状态下,员工只能发挥个人潜能的20%~30%;如果得到充分的激励,员工的潜能可以发挥出80%~90%。学校要将考核结果与对二级学院的经费投入、干部提拔、新专业设置、教职工考核优秀人数等相关联,使各部门重视考核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必裕.高校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

[2]黄宪仁.如何推动目标管理[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3]于云波.高职院校目标管理策略研究[J].江苏高教,2012,(6).

[4]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心智技能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