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学教学中培养促成阅读

时间:2022-09-16 10:15:49

小议中学教学中培养促成阅读

摘要当前不少学生不重视阅读,甚至视阅读为负担,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是尤其重要的一个。”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就阅读而言,通过摸索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学生一生的“绿卡”。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疏通思维的最好办法。”毋庸质疑,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最是书香能致远”,语文教育改革先锋李镇西老师说:“语文阅读既是最富有个性、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最美好的心灵之旅。”

一、培养阅读能力,要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是课前导语激发兴趣。学习新语文之前,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文体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导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导语既可以是有关作者的故事,也可引用诗词、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好的导语象磁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象重锤,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像钥匙,开启着学生的心扉;更象是给学生通向课文架设的一道桥梁。

我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唐朝诗人孟郊写过一首著名的诗作《游子吟》,诗中把孟母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复杂微妙的感情凝聚在密密缝衣这个动作上,非常感人。这说明,写人只要抓住感人的一点,写的集中,写的详细,就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你不是也想用自己的文章打动别人,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就可以教会你这一点,你不妨读一读。”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为成功阅读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课中拓展激发兴趣。根据中学生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在讲课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对课文内容加以延伸,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讲《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当讲到宋濂青少年勤奋一节时,我就给学生讲祖狄与闻鸡起舞、孔子与韦编三绝等刻苦学习的故事。由课内到课外,学生觉得很新奇,阅读的积极性当然就提高了。三是课后朗读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每节课结束时,都要搜集与课文有关的佳文,读给学生听。由于读的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充满趣味,再加上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朗读,能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他们会觉得一本好书有这么大的魅力,读书是多么有趣的事,渐渐地他们会觉得只听老师读已经不过瘾了,自己得找本书读。读的时间一长,阅读的兴趣就大大提高了。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正常的;古语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这就充分说明质疑的重要性。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是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

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留下余地。往往是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出许多问题,做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圈套里钻。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老师在课堂上画了一个月牙状的东西,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镰刀、豆角、发夹等不一而同。但最后教师说:“你们都错了,应该是小船。”听课者无不哗然。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疑?哪个学生还敢说?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被培养成为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木偶人?

所幸的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强调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要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内合作解答。这样学生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加强课外阅读

阅读教学也离不开课外阅读,现代新课程标准作了具体的规定: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4部名著。”这有利于改善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内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不足的现象,所以我们应把课内外结合起来,互补互助。课内阅读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必然延续和必要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内阅读。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帮助学生构建其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净化心灵空间,丰富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造思维。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惟有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学生成长的云梯,只有不断奋斗才能享受到碧海蓝天的宽广,才能体会多彩生活的内涵。作为语文教师,理应不断探索,才能赶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使阅读教学永远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上一篇:工厂流水线实习小结汇报材料 下一篇:社区基层纪检管理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