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粳505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16 08:02:53

南粳505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南粳5055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特性,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南粳5055;特性;栽培技术;高产

中图分类号 S511.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051-01

南粳5055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武粳13与关东194杂交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1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114。该品种优质高产,耐肥抗倒。既可作为高产增效创建的主导品种,又可作为优质大米产业化开发的主推品种。现将其生物特性和种植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食味品质极佳

南粳5055为半糯性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在10%~15%,主要品质指标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既有较好的外观品质,又具有很好的适口性,具有晶莹剔透,米饭松软的特点。2014年1月17日,在江苏首届粳稻好品种优质米品尝评比中,荣获金奖。

1.2 抗倒性强

株高适中,为95~100 cm,茎秆粗壮,既有一定的生长量,又减少了倒伏的风险。

1.3 抗条纹叶枯病

近几年,在灰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大田苗期很少见到病苗,穴发病率在1%左右,中后期未见再发病。

1.4 株型优良

株型集散适中,生长清秀,叶色较深,叶片挺举,半直立穗型,着粒较密,穗层较整齐,灌浆速度快,后期熟相较好。

1.5 丰产性好

分蘖性较强,每穗粒数较多,结实率高,一般有效穗数达330万~34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35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5~26 g,产量可达9.75 t/hm2左右。

1.6 生育期适宜

全生育期160 d左右,比宁粳1号早1 d左右,比武运粳7号早3 d左右。适宜在苏南及苏北沿江地区推广种植。

2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9.22 t/hm2,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4.8%,2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57 t/hm2,较对照增产6.0%。

2012年10月,农业部组织省内外专家对洪泽湖农场南粳5055百亩方进行超级稻测产验收,平均产量为12.29 t/hm2。2013年11月,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省农委组织省内外水稻育种、栽培、推广等方面的专家对兴化钓鱼镇的17 hm2南粳5055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产量12.54 t/hm2,连续2年达到农业部规定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粳稻的“超级稻”产量11.7 t/hm2的指标。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作单季晚稻在沿江、苏南地区种植,5月中下旬播种,大田用种量45~60 kg/hm2。湿润育秧、半旱育秧均宜在5月15―25日播种,净秧板播量分别为300、600~750 kg/hm2;塑盘育秧5月25―30播种,每盘100~120 g。

3.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栽插适宜的基本苗,有利于塑造高光效群体,改善群体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中苗移栽秧龄控制在30 d左右,行株距25 cm×15 cm,每穴2~3株苗[1]。小苗机插秧秧龄15~20 d,叶龄3~4叶,苗高12~17 cm,单株白根数10条以上,行株距30 cm×13 cm。栽植24万~27万穴/hm2,插足基本茎蘖苗75万~105万个/hm2。

3.3 合理施肥

一般施纯N 300~330 kg/hm2,N∶P2O5∶K2O比例为1∶0.5∶0.7,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施肥原则:前重、中稳、后攻。前期30%作基肥,基肥中要增施磷、钾、硅肥。30%作分蘖肥,其中栽后5~7 d追氮肥10%,栽后15 d再追氮肥20%,前期肥料在10叶前施用结束[2]。穗肥倒四叶期追施45%复合肥225 kg/hm2+尿素75~150 kg/hm2,倒2叶追尿素75 kg/hm2左右。南粳5055叶色较深,常常造成肥力充足的假象,一定要适时施足促花肥,巧施保花肥,主攻大穗。

3.4 科学管水

南粳5055在12叶前采用浅水湿润灌溉法,在分蘖初期和盛期排水露田2次,力争12叶稍前及时够苗,10~15叶及时排水搁田,以多次轻搁为主,促进中期保稳长,倒3叶露尖及时复水、孕穗、抽穗期对水分敏感,应建立浅水层,以促进颖花分化发育和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以间隙灌溉为主,灌浆后期对水分较敏感,为防止发生早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结实率,一般收获前7 d断水[3-4]。

3.5 病虫草害防治

为防止南粳5055发生恶苗病等种传病害,播前用药剂进行浸种。南粳5055抗条纹叶枯病,但对黑条矮缩病抗性差,生长过程中注意防治灰飞虱,以免发生黑条矮缩病[5-6]。南粳5055叶色较深,中期要防治纵卷叶螟,穗期、中后期防治穗颈瘟、纹枯病[7-8]。

4 参考文献

[1]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等.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5055的选育及利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2(2):84-88.

[2] 邹国章,韩国路,嵇瑞华,等.南粳5055机插高产栽培特性及农艺性状研究初报[J].北方水稻,2013(1):33-35.

[3] 陈尧泽,姚立林,徐建雯.不同播量对“南粳5055”直播产量结构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3(2):42.

[4] 周宏芳,王春花,丁明,等.南粳5055机插栽培生育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13(4):37-38,55.

[5] 朱慧,孙莉.南粳5055水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1.

[6]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南粳5055配套栽培技术[J].农家致富,2012(4):29-30.

[7] 孙兰英,曹坤,李忠芹.优质粳稻“南粳505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2(2):48.

[8] 闫东林.有机水稻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3(10):13-14.

上一篇:扬育粳2号在苏北沿海地区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配套... 下一篇: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