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企业理念

时间:2022-09-16 07:44:48

触摸企业理念

触摸企业理念

文化力量

《孙子兵法》上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现代革命军歌则唱道:“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商场如战场,当代企业靠什么来实现上下同欲、步调一致?

四个字:企业理念。

企业理念:1+1>2

记者对企业理念有一个真实的感触,印象深刻。

今年8月,记者随重庆沙坪坝区邮政局营销人员到力帆摩托车公司上门收寄商业信函。当时,天气很热,力帆公司的一大群员工在一个几乎不透风、相当闷热的房子里给他们的用户封装“慰问信”。他们很认真,封装完后还要对每封信进行检查。几万封信呀!检查多麻烦。记者对一个满头是汗的青工开玩笑说:“错误几率很小,何必检查。再说,你们老板也不会来查嘛!”他愣了一下,很郑重地说:“你知道个啥,老板不都要看吗?”记者奇怪了,说:“你们老板有这闲心,每封信拆了看?”他说:“是的,我们本身就是寄给‘老板们’看的,你或许觉得奇怪,但我们力帆有句话:质量就是饭碗,用户才是老板!”这下我愣了。我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企业理念于员工、于企业的意义。而此前,我压根就以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是一种形式,一种过场,一种很苍白无力的东西。当它实实在在以敬业、精业、踏实和积极的工作作风展示在我面前时,说我被理念的力量所震撼也绝不过分。

力帆公司厂房刷满职工自撰的企业理念,

表现出对职工企业文化建设原创精神的张扬。

受力帆企业理念魅力的吸引,记者在力帆网站的企业文化一栏里,点击企业精神内容,看到这样的话:

企业如人,不能没有精神,于是我们便不时地提炼出一些理念,让员工们牢记:

大浪淘沙,是沙自流、是金自存(人才理念);

坝不夯实,万人遭殃,厂不管严,千人下岗(管理理念);

质量硬扎,大家都发,勉强要得,人人洗白(质量理念);

力帆不创名牌,摩托一堆废铁(营销理念);

获利路有三,垄断我无权,投机我没胆,创新求发展(发展理念);

力帆三件宝:创新、出口、信誉好(企业精神);

……

这些理念语言朴实,带有重庆方言特色,但句句在理、打动人心。或许正是这些理念,激励力帆从1992年的一个9个人、20万元资金的摩托车配件小厂,发展到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38.5亿元,进入世界摩托车制造业500强,产销综合值名列中国入选登记企业第一位的摩托业“巨擘”。难怪力帆老总尹明善说,企业的竞争,也是文化的竞争。

从力帆发展上,我们不难看出企业理念的功用。其实,经济学领域早已关注这一功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日本经济发展势头超过欧美的时候,包括哈佛大学教授在内的欧美学者去考察日本企业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单个日本职员的素质和能力不及欧美的职员,而许许多多日本人的公司却超过了欧美各国的公司,这是为什么呢?后来他们发现是日本的企业文化在起作用。在日本企业理念中,“和”的精神把员工“捆”在一起,并保持高度和谐。如日立公司的“和”、松下公司的“亲和”、丰田公司的“温情友爱”等等。正是“和”的理念,提升了日本公司的企业文化,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日本企业高速发展,带动日本经济迅速腾飞。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有一个经典的理论。他说,人们结成的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地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过程,就像河流一样,表面上似乎平静,实际上暗流汹涌。因此一个群体的行为并不等于各个成员行为的简单相加之和,而是产生了新的形态,包含了集体的智慧。所以其结果是“1+1>2”或者“1+1<2”。

如果用这理论来指导企业运作,优秀的企业理念,就是要达到上下同欲的目标,并取得“1+1>2”的效果。

解读企业理念

什么是企业理念?

所谓企业理念,是一个企业的群体价值观,是一个企业在各种企业行为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反映了本企业的特点与优势。它是一种群体意识,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企业精神。

说到企业精神,大家都熟悉。或许很多人还与记者以前观点一样,对其不太“感冒”。其实,那是思维定势带来的偏见。以前受计划经济的束缚和形式主义的影响,我们不少企业在推出企业精神时走过场、搞形式、脱离实际、华而不实,多是这样一些豪言壮语:团结、奋进、拼搏、奉献、一流、卓越,等等。由于其空洞不切实际,甚至不着边际,难以引起职工共鸣,对企业发展也就没什么实际推动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和企业管理的成熟,一些从企业发展中诞生的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企业理念,脱颖而出,成为企业巨大的精神支柱。一些成功的企业依靠职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信奉和实践,获得巨大的支撑力,并因此涌现出了海尔、力帆、长虹、康佳、联想等一大批优秀企业。记者通过比较和归纳发现,目前比较流行的企业理念主要有三个:人本理念、诚信理念、创新理念。

所谓人本理念,体现在企业管理上。以人为本,很长时间以来成为谈及企业管理的一个高频词。比如,康佳公司就唱响了“以人为本、员工至亲”的管理理念。康佳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年近40岁的女工,因为生病不能在生产线上干活,她想:完了,肯定会被炒掉,因为厂规严得连上班抽烟都要被开除。然而,等待她的并不是厄运,而是一张换岗通知单,调她到办公室负责接待工作。事后,她说:“康佳对得起咱,咱绝不能辜负康佳。”四川铁骑力实业有限公司在新建的综合大楼上镌刻着一个8米宽、12米高的“人”字,当然也是为了突出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其“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言而喻。

所谓诚信理念,体现在企业经营上。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不少企业把诚信作为企业立身之本。力帆集团把“信誉好”作为企业精神,其总裁尹明善不但提出“力帆靠诚信打天下”,还与国内业界共同发起了《信誉宣言》。陕西汽车集团出台了“敬业、笃学、诚信、创新”的企业精神,提出“千方百计不被骗,百分之百不骗人”,在员工中推行“信用就是市场、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把企业搞得红红火火的,产量连年翻番。

所谓创新,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上。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惟一出路。也因此,各家企业都把创新作为一个生死攸关的重要理念。海信集团提出“敬人为先、创新为魂、质量是根,情感管理”的企业理念,把创新作为“企业之魂”。而在苏北盐城崛起的“森达”集团,在厂区内人人必须经过的一块黝黑大理石上写着6个显眼的大字:视今天为落后。这六字,表达了森达人积极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理念,也正是这种创新精神,使森达成为中国皮鞋行业中惟一进入全国企业500强排名的企业。

当然,企业理念也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它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据最新消息,日本松下公司面对网络经济的兴起,推出“创新21”计划,提出了“大破坏、大创造”的发展理念。其中,“大破坏”打破了松下沿用了80多年的“员工终身雇用制”,13000名员工离开了松下。

培育企业理念

企业理念,如果要让它发挥“企业之魂”的作用,就不能仅仅写成文件或者刻在墙上。而是要让它根植于每个员工的心里,从而成为调动职工积极性、发挥其光与热的“原动力”。这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

如何培育呢?

松下公司为了培育“亲和”的精神,规定每天早上8点,全公司职工集中在一起齐唱公司歌曲,背诵职工信条:“惟有本公司每一位成员亲和协力,至诚团结、才能促成进步与发展。”松下电器公司是日本第一家有公司歌曲和价值规范的公司,这以后,不少日本企业也通过组织职工唱“社歌”,背“社训”来与职工产生共鸣,增强职工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美国沃尔玛公司,通过经理率领数千员工大声诵读这种仪式,强化“顾客至上”的理念:“给我一个W!给我一个A!给我一个L!给我一个小曲儿(扭动腰身)!再给我一个M!给我一个A!给我一个R!给我一个T!那是什么?那是沃尔玛公司字母拼写,谁最重要,顾客最重要。”如果,你在沃尔玛的店里听到有人狂热地喊叫“谁是第一,顾客!”请你不要吃惊,这是沃尔玛店员在进行自我约束和体会服务理念在喊口号呢!

建立邮政理念

邮电分营之后,各大通信运营公司纷纷以行动与时俱进,响亮地推出各自的理念。中国移动是“沟通从心开始”,中国电信是“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中国联通是“随时随地的联通,随时随地的享受”,均以全国统一的个性化的语言、人性化的表述表明了自己为用户服务的心迹。就中国邮政来讲,一些国际知名的快递公司、物流企业大举占领市场,中国邮政如何“与狼共舞”?记者认为除了在硬件上“硬打硬拼”外,不可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练好“企业理念”这一内功。

前不久,重庆邮政在全局范围内征集重邮企业精神,记者应征提了四句话。即:文化重邮、魅力重邮、诚信重邮、创新重邮。文词不一定精致独到,但其内涵记者认为可以运用到全国邮政,让文化、魅力、诚信、创新成为中国邮政的“精神之魂”。

文化邮政。对外来讲,主要突出邮政行业对推动社会文化前进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比如发展集邮文化、发展书信文化、开发文化产品市场,建设好为精神文明服务的邮政报刊亭、邮政书店;对内来讲,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包括成熟的企业理念和形成企业共同价值观。

魅力邮政。体现在邮政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上。就邮政目前的现状来看,尤其要加强视觉识别系统(VIS)的建设。

诚信邮政。体现在邮政的经营上。不要因邮政的过失给用户带来损失,尤其不要因诚信问题,对邮政信誉造成不良影响。

创新邮政。体现在发展现代化邮政上。

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是人们内心的一股令人感召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打造中国邮政那“令人感召的力量”吧!

上一篇:派出所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乡镇度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