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肉毒素在面部除皱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6 07:14:04

A型肉毒素在面部除皱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面部皱纹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组158例面部除皱患者,通过设计不同注射点,采用A型肉毒素进行多部位、微剂量局部注射,每次总剂量小于100U。

结果:经注射后,135例效果显著(85.4%),23例有效(14.6%),总有效率100%。

结论:A型肉毒素用于面部除皱,疗效确切,见效快,痛苦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A型肉毒索面部皱纹疗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23-01

A型肉毒素是目前研究最深入、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神经毒素,在治疗面部皱纹中因无创伤、易操作,而被患者接受。自2005年开始,我科应用A型肉毒素治疗面部皱纹158例,效果良好。

1临床资料

本院自2005年7月至2012年7月间用肉毒素共治疗158例面部皱纹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女性184例,男性4例,年龄为35~61岁,平均年龄为48岁。一般35~40为最佳年龄。其中额横纹、眉间纹、鱼尾纹135例,鼻根横纹4例,侧横纹9例,多次(3次以上)注射除皱17例。

2方法

治疗用A型肉毒素(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冻干制品。使用前生理盐水稀释至5U/0.1ml或2.5U/ml。注射前。患者应无过敏体质,注射部位无感染、损伤等,治疗前需明确患者希望除皱的重点部位。用1mL皮试注射器,30号特制针头,抽取配制好的均匀澄清液体。行以下部位注射:①额头法或V字型注射法。根据额部皱纹的范围和程度决定注射的位点(如图1)。一般取6―8点,每点约5U,将药物注射至额部肌层中。若额纹较严重,V字型注射点之间可适当增加注射位点。术中注射点宜距眉上缘1.0cm以上,尤其在中外1/3处不能距眉过近,以防眉下垂的发生。眉间纹:常选取3~5点,每点约2.5~5U,注射至肌层,应避免注射时进针过深和剂量过大而引起上睑下垂。鱼尾纹:距外眦角1.0cm处选取3~4点,每点约2.5~3U,注射至皮下层,若下睑部除皱应至少距内眦1.0cm,防止下睑外翻。鼻背部皱纹:一般取鼻背部2~4点,每点注射约2.5U,注射至皮下层,防止眼睑部除皱后鼻部皱纹加深。口角皱纹:根据皱纹范围在口周选取2~8点,距口角0.5cm,每点约2.5~5U,注射至肌层。[1]

3疗效评价

采用门诊随访与电话随访结合的方法,询问患者自我感觉。改善情况,检查所注射部位的皱纹减轻或消失及复原时间,并加以记录。首次注射后第l天、第3天、第7天各检查1次,以后间隔3个月再随访。疗效评判标准分显效、有效和无效3级。

4结果

本组158例。注射后起效时间最快者15min,135例患者注射后1―3d可见显著疗效(85.4%),大部分皱纹消失,并可维持6~9个月。有效23例(14.6%)。第2次注射后均可维持9个月以上。

5讨论

肉毒素,又名肉毒杆菌肉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70年代末首先用于治疗斜视,后又用于睑痉挛及半侧面肌痉挛,都取得较高的成功率。在20世纪90年代在美容和整形外科得到进一步应用,尤其在面部除皱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注射肉毒素后,其作用于周围运动神经末梢,通过受体介导细胞作用于乙酰胆碱囊泡膜,从而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产生化学去神经作用,阻断神经冲动向肌肉传导,引起肌肉松弛,从而达到消除皱纹的目的。当新的神经肌肉连接建立后。肌肉收缩功能又可重新恢复,一般为4~6个月。[2]

A型肉毒素用于治疗面部除皱疗效确切,见效快,痛苦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亓发芝.美容外科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210

[2]Grimes PE,Shabazz D.A four-month randomized,double-blind evaluation of an efficacy of botulinum toxin trpe A for the treatment of glabellar lines in women with skin types V and Vi [J] Dermatol surg,2009 35 :429-436

上一篇:穿刺置管与手术引流治疗肝脓肿对比观察 下一篇: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