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奥克兰

时间:2022-09-16 06:39:32

2006年暑假,我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合作项目的交流生,来到这个有着“世外桃源”之称的国家―――新西兰。

有的说,新西兰是毛利人的故乡和“羊毛之国”;有的说,新西兰是电影《指环王》里的魔幻大地;有的说,新西兰就如海莉・薇思特拉的纯净之音。而现在,我终于可以一睹庐山真面目了。

感受奥克兰的冬天

十多个小时向着太阳的飞行,在飞机快降落的时候,透过机窗向外看去,灯光密密麻麻,犹如黑幕上群星闪烁。

此时的新西兰正值近3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但是相形上海的冬天,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一件毛衣,一件棉外套,足以御寒。

奥克兰的天气像孩儿脸,说变就变,时儿阳光明媚,时儿乌云密布,下起雨来。有的时候,还会一边下雨一边出太阳,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当雨过天晴,湛蓝的天空中会出现多层彩虹,色彩绚丽。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他老人家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我们住在奥克兰市中心,离我们最近的是K’road。这里是昔日的红灯区,往日的灯红酒绿、醉生梦死已经散尽,但是漫步街头,走过一家一家的广告牌,你还是会看到昔日喧嚣浮华的痕迹。

观海景

出了门往右拐,一直走,便可以到海滩。远处是深蓝深蓝,眼前是碧绿碧绿。那种深蓝和碧绿是晶莹剔透的,纤尘无染,清可见底。站在海边,闻不到一点海腥味。海变成了蓝天的大镜子,白云在天上变幻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影映在海面上。风温柔地吹过,海面上泛起阵阵波澜,阳光在波尖跳舞。整个海面仿佛是各式的玻璃镶嵌成的,蓝色透亮的反光玻璃、深蓝色的毛玻璃、洒了金粉的蓝青色描花玻璃,每一刻都是不同的组合, 象个巨大的万花筒,蓝色系的万花筒。这里的人很多,却感觉不到喧闹。海水很清,一层接一层地涌上海滩,温温柔柔,象母亲的手抚摸已经睡着的孩子。放眼看去,海天相交,星星点点的白色帆船,海鸥萦回低翔。看着海,喝着咖啡,静听海的声音,安安静静地享受这种安宁。这个时候,一切似乎都停滞了,大脑似乎也变得空白;这个时候,似乎一切又都是飞逝的,等我们在这美景中醒来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登“一树山”

奥克兰还有一个地方是应该去的,那就是One Tree Hill。“一树山”因山上有一棵大树而得名,是奥市的几个制高点之一,站在上面可以俯瞰全城。老师开着车带我们上山,坐在车里,向外望去,奥克兰的全景在眼前铺展开来、后退、合拢。蜿蜒的山路两边是高高的松树、杉树,交织在一起,像亲密无间的伴侣。我们最先看到了绵羊,绵羊懒懒地散开,或趴,或立,有的埋头吃草,有的环眺远方,对身旁的汽车不理不睬,见怪不怪。它们大部分都还保留着长长卷卷的毛,圆滚滚的,在草地上踱着方步。奶牛一边享受芳草的鲜美,一边向汽车行注目礼。马是最为优雅的动物,炫耀着自己细长的腿,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甚至,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鸭子和鹅,一个个长得滚瓜滑圆、油光水亮,很富态的样子,旁若无人地大摇大摆地走着。到了山顶,只见远处山峦起伏,云雾萦绕。眼前,绿色的树丛在黄色的草坪上勾勒出柔美的线条,像一幅油画,细腻而充满质感。抬头看天,蓝色,那种似水晶般透亮的,引出无限遐想的蓝色,笼盖在山外。飘着几朵浮云,让人看了,忍不住伸出手,想捏几下。极目远眺,奥克兰的美景尽收眼底。

参观天空塔

只要站在hostel的窗户前,就可以看到天空塔,它是奥克兰的坐标。相比上海的东方明珠,她更象个小家碧玉。我们总是期待在某个晴朗的日子能够登上天空塔,这一天终于来了。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兴冲冲地向天空塔出发了。走进透明的玻璃电梯,脚底下也是透明的玻璃,低头可以感受到自己在不断地上升、上升,脚下是川流不息的街道,所看到的一切都在视野中渐渐地变小了,奥克兰城的全貌一览无余,所谓“一览众山小”也许就是如此吧。如果可以挑战一下自己的胆量,可以尝试一下笨猪跳。太阳渐渐西下,落日的余晖似乎给奥克兰整个城市披上了金色的衣裳。夜幕渐至,灯火辉煌,温暖的灯光足以抚慰移民到这里的异乡人。海水变成深蓝色,益发显得深沉而安详。时间在指尖无声地流过,已经很晚了,老师催促着回去。不忍,又绕着走了两圈,多么希望能够把这美景深深地留在心里。走出天空塔,回头看了看,天空塔散发着盈盈的蓝色的光,像一团迷雾吸引着过往的游客。

无论走到奥克兰的哪个角落,都会感慨整个奥克兰更像一座没有围墙的公园。除了马路,随处可见的便是绿茵般的草地,像铺了一层绿毯。每一片树叶,每一棵小草,都被雨水洗刷得干干净净,青翠欲滴。新西兰虽然是个农业国,但是却早已城市化。那些错落有致的小洋房,不禁让人想起西方儿童读物里的那些彩色插图。

美中不足

但是,奥克兰也有它美中不足的地方,特别是近年来的治安隐患,晚上不时会发生抢劫事件。因此,商店很早就打烊了,一般下午三、四点的样子。这对从上海来的我们很不能理解。三、四点应该是大家夜生活的序曲,跟朋友吃个饭、看场电影、逛逛街等等。特别是到了周末,商店开门的时间更晚,通常要到11点左右,而到了星期天很多商店干脆不开门,门上写着买东西,请预约,下面有一串电话号码。这让我们很不习惯,总觉得与上海色彩斑斓的夜生活相比,它的色彩单一一些。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特产商店,休息的时间虽然比较晚,但是却不敢开着门,而是需要你敲门,小心翼翼地打开门让你进来。所以这里的老师总是提醒我们要早点回hostel,我们感到奥克兰的夜晚显得有些漫长。

奥克兰的福利待遇很好,但是也因此滋长了一些人好吃懒做,依靠国家的资助来生活。星期四是新西兰发资助金的日子,所以商店只有在星期四这一天会营业到很晚,因为很多的人拿着救济金来挥霍了。这里的老师告诉我们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些拿救济金的人突然想节约钱,于是会到集市上去花钱买很多便宜东西。由于东西很多,只好打的回家。奥克兰因为汽车的普及率很高,所以打的是异常贵的。这样,打的费远远要比到集市买便宜东西节约的钱多很多。

凡去过奥克兰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奥克兰适合养老。回到了上海,再一次挤身于拥挤的人群中,便不禁想起奥克兰。古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没有见过,但世外桃源我想亦不过如此吧。

上一篇:江苏一批先进单位个人受到国侨办表彰 下一篇:世博:踏上科技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