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审计监督预防职务犯罪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9-16 06:08:01

强化审计监督预防职务犯罪问题的思考

一p审计监督在预防职务犯罪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具有抵御、揭示和防范职务犯罪的功能。审计监督预防职务犯罪是“免疫系统”的实现方式之一。中共中央制定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强调指出:“要强化审计监督,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这表明审计监督在整个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审计机关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部门。审计机关是根据《宪法》和《审计法》设立的法定经济监督机关,审计机关的监督具有法定性、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机关在依宪依法履行审计职责中,能够及时发现一些部门、领域在体制、机制和管理上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和漏洞缺陷,从而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建章立制,查错纠弊堵塞漏洞,促进规范管理,把腐败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审计监督是发现职务犯罪等腐败问题的重要渠道。审计队伍处在经济监督的前沿阵地,审计人员熟悉财会业务和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可以在审计中及时发现各种损失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在重要经济活动中发现管理混乱、违规操作等重大职务犯罪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公安、组织等部门,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使违法犯罪问题得以迅速查处,从而起到震慑和警醒作用,从而更好地对职务犯罪实施有效监督。

(三)审计监督能从源头上遏制职务犯罪等权力滋生的腐败现象。按照《审计法》的规定,通过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权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能够有效防范领导干部的权力失控和决策失误。通过任中审计,前移监督关口,从源头上遏制职务犯罪等权力滋生的腐败,并起到教育警示的预防作用。

二、当前审计监督预防职务犯罪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01年以来,陕西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健全完善了各类审计法规制度,在项目安排上以政策落实为中心,开展了各类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以监督和服务并重,发挥审计监督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设性作用,全面推进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了地厅级及以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进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有步骤地开展了市级党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深化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探索和实践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的组织方式和审计方法,细化了对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操作流程、审计方式方法等,完善和深化了审计质量管理工作。2013年,陕西审计系统重点实施了财政预算执行、政府性债务、各类民生资金、重点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济责任等审计(或审计调查),共审计(调查)单位和项目8729个,查出违规违纪问题金额259.79亿元,对1827名党政、企业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在防范职务犯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当前审计监督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审计监督揭示职务犯罪问题失之过软,“屡查屡犯”。审计监督预防职务犯罪问题揭露还不够尖锐,审计监督结果公告和审计报告披露职务犯罪情况不甚具体。审计“风暴”缺乏持久机制,审计问责无关痛痒,时常出现只有审计而无审判的状况。

(二)审计过程中缺乏一些必要的调查监督手段。审计问询、调查取证等常常遭遇执法尴尬,公权私权的利益权衡,很多时候受审计期限等条件所限导致审计无法深入查处问题或不了了之。

(三)审计监督的结果没有得到有效使用。由于审计意见和建议没有强制性,审计监督对于后续整改的跟踪检查受审计资源限制也无法跟上,审计监督的结果没有得到充分评估和利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审计权威大打折扣。

(四)审计监督还没有充分协调各方力量发挥监督合力。对数据、信息的利用未实现资源共享,因而审计监督预防职务犯罪的功能无法延伸。

三、强化审计监督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一)突出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是国家审计的基本职责。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要树立查找大案要案线索的审计意识,充分发挥审计机关“侦察兵”、“火眼金睛”和经济发展“安全员”的作用,将审计中发现的涉嫌经济违法案件线索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坚决遏制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二)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一是加大对财政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各项财政改革措施的顺利进行;二是加大对国家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减少和遏制基本建设领域存在的违法违纪现象;三是加强对交通、国土、建设以及有执收执法权、资金分配权等重点部门和单位的审计,有效防止、等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发生,推进依法行政;四是加强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专项资金的审计,促进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贯彻落实到位,防止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行为发生。

(三)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首先,要继续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建立由审计、组织、纪检、监察、预防职务犯罪办公室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纳入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的总体规划;二是组织部门应当将干部选拔工作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挂钩,坚持“审用结合,先审后用,不审不用”的原则,作为识别、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落实到干部的任用、管理、奖惩上;三是审计部门应当将监督关口前移,把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结合起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档案,有效利用其他专项审计信息,提高工作实效和审计质量;四是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后谈话制度,由组织部门牵头,审计部门通报审计结果,被审计人就审计情况作表态发言,纪检、监察机关有关负责人分别提出意见要求,使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真正发挥好其应有的效果。

(四)建立高效的查办职务犯罪腐败案件的联动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组织、纪检、监察、检察、审计、公安联合协调办案制度。定期开展联席会议,通报受理、查处案件的情况,加强信息交流,协调重大个案的查处等;二是建立案件线索移送的快速通道,当审计发现疑点时,纪检、监察、检察、公安等部门要提前介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调查取证,实现案件的快速突破。

(五)探索完善现有的政府审计监督组织体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的精神,审计机关机构不变,单列上挂,增加人员编制,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和职业技术资格的配备,扩大队伍力量(加挂预防职务犯罪办公室的牌子)。在经费来源上,实行财政单列,每年由财政预算,确保审计机关在经济和案件查找上的独立性。在县(市)级审计机关成立住乡镇审计办事处。查处重大侵害群众切身利益、违背国家政策以及、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腐败案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六)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发挥社会舆论监督制约作用。完善审计公告制度、审计制度、审计回访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政府审计工作报告,让审计结果公开变成一项日常制度,形成审计结果公开的“新常态”,更好地保证公众的知情权,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促进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决定,有效堵塞漏洞,防止职务犯罪等腐败问题的发生。

总之,审计监督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三位一体”的预防职务犯罪反腐工作体系,实现审计监督职能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关口前移、全面渗透”, 才能真正做到依法用好“权”,规范理好“财”,严格用好“人”,切实管好“事”,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课题组成员:宋明霞 段筱全)

上一篇:两种方法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中的疗效比较 下一篇:以形来助数妙求离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