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50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6 06:05:55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500例临床观察

(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科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0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两组均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C营养心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好转,皮疹消退,体温下降情况。结果: 从发热、皮疹消退情况观察,统计资料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痰热清;利巴韦林;手足口病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355-01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多种病毒均能引起发病。自2010年3月份至2011年3月份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500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发现应用痰热清对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500例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河北省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手足口病患儿符合新版《实用儿科学》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疱疹液分泌物肠道病毒71型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男258例,女242例,男女之比1.066:1,年龄6个月-11岁。所收住院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最高40.2℃,最低37.5℃,皮疹发生率100%,合并心肌酶CK-MB升高者78.95%,少数并发支气管炎.

1.2 分析方法: 将5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0例,对照组25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5-1ml/kg.d加入5%的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加以利巴韦林15mg/kg.d,加入5%的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5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滴注。两组均给予三磷酸腺苷20mg、辅酶A 100U,维生素C 1.5-3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滴注营养心肌治疗,根据情况给予抗感染、补液、预防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

2 结果

2.1疗效标准: 用药后以体温下降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评估疗效。退热1-3天,为显效,4-6天为有效,6天以上为无效。退疹1-4天为显效,5-6天为有效,6天以上为无效。

2.2疗效结果: 两组退热时间与皮疹消退时间比较,见表1、表2,

表1 退热效果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X243.71 P

表2 皮疹消退效果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 ( X237.51P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报告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其主要病原[2],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并发心肌酶升高,少数合并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致命性并发症。回顾性分析发现,应用清热解毒之中药痰热清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可使发热期缩短,皮疹消退快,并发症减少,无副作用。中药制剂痰热清注射液有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中药材提取精制而成,具有抗病毒、解热和抗惊厥、抗感染的功效[3]。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力,与利巴韦林合用可以减少其用量和用药次数,减少利巴韦林对患者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6个月至11岁儿童用痰热清未出现不良反应,并且与文献资料相比较疗效相当[4],笔者认为应用痰热清治疗和辅助治疗手足口病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

[2] 李紫璞,米庆。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J]。山东医药,2004,44(22):67-68。

[3] 潘彦舒,张娜,朱晓磊,等。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 2005,11(7):508-510。

[4] 雷卫平,吴英梅,林翠芬。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报道,2005,11(14):110-113。

上一篇: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 下一篇:坎地沙坦脂和非洛地平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