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9-16 05:55:02

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

摘 要: 阳光体育运动是积极增强国民体能体质的主要载体,由于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体育资源缺乏及教学评估系统不完善等原因,致使很多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没有预期效果好。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 体育教学 阳光体育 存在问题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增强而开展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学校体育运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可以使我国亿万青少年健康成长。开展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其逐渐通过竞赛、训练等途径增强体质,以学生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增强学生的体质,利用多元化的教学途径保障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开展。

一、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运动可以提高氧气摄入量,逐渐提升肌肉耐力,促使保持骨密度稳定,避免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是最经济有效的保健方式。同时参与运动能够稳定血压,改善和舒缓精神压力。

2.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阳光体育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标注之一。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能改善不良情绪,在释放压力的同时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新生进入中学脱离了父母照顾和呵护,开始独立生活,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很难适应新的人际关系。恰好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阳光体育”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要使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长期以来,升学压力使中学生之间产生激烈的竞争,来自于家庭压力、教师态度和学生之间的各种对立的心理,使中学生面对一些无形的压力。“阳光体育”中每一项活动都能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和接受失败,从而为心理健康奠定坚实基础。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正处于比较强烈的时期,当现实不能够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就比较敏感,积极参加阳光运动能调节学生的某些不良情绪和心理,忘记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不快和烦恼。

3.有助于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积极开展体育运动有利于协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利用假期对体育特长生进行集中训练能够锻炼社会交往能力,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二、阳光体育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素质教育虽已提倡多年,但部分学校为了提升知名度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追求升学率上面,为了孩子的未来就要无选择地将孩子往高考升学的独木舟上赶。于是,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学生根本无暇顾及“身外之物”的体育锻炼。

2.体育设施不健全。一些学校的阳光体育开展知识停留在制度建设上,实质上是运动设施简单,无法满足现阶段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有的学校缺乏场地器材,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

3.不重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应试教育体制下,通常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体育课经常因各种原因被占用。

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措施

1.建立运动机制。实施体育课程改革,使体育运动科学化、合理化和系统化。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应贯穿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体育教学注重体育行为规范和科学态度的养成。建立一个能使学生养成自学自练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突破单一教学的局限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尽可能使学生在简单层次上成为“科学家”。需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执行,努力发挥基层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使阳光体育运动得到足够重视。教育部门要想办法推广阳光体育运动,除了完善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外,还要结合学校的情况和当地的情况制定长效的阳光体育运动机制。

其次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发展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练于乐,避免成人化。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逐渐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推行体育竞赛、主题鲜明的集体项目,并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广开渠道,创设良好的运动环境。良好的体育场馆与丰富的健身器材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物质基础。首先,学校要加大对体育的经费投入,尽快新建、改建或扩建一批体育场馆,增加器材的配备;其次,调配各种体育器材,使其达到最大化的使用率;最后,要建立安全措施,完善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措施。

3.加强教育,更新观念。鼓励学生从教室和家里走出来,进入到阳光下运动。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性别、体质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方式,让学生具有逐步调整身体健康状态和运动能力。各级各类学校需要以升学率和学生的成绩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应该从学生的素质教育入手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举办一些竞技活动和运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还要加大体育政策法规贯彻的监督力度,通过制定国家学校体育运动准,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和加强督促检查。构建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制度有助于增加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综上所述,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对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每年都要加大对学校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的检验力度,在体育考试上辅以适当的科学性,在体育考试中鼓励和激发运动的开展,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来抓,这样才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洛克.傅任敢,译.教育漫话[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3):24-25.

[2]张汝深.论校园阳光体育的设计与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17):146-147.

[3]向阳.实施“阳光体育”何其难[J].师道,2007(Z1):22-23.

[4]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人民日报,1999-6-17.

[5]吴蕴瑞,袁敦礼.体育原理[M].上海勤奋书局,1932(14):12-13.

[6]谭广红,谭丽丽,等.关于健康第一基本理念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3(14):23-24.

上一篇:区域公用品牌创造农产品裂变“丽水山耕”对农... 下一篇: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