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与烟斗的关系

时间:2022-09-16 04:52:32

口红与烟斗的关系

无论多么深刻的危机,只要人类本身不消失,总会有消费存在。而危机会使两种消费倾向更加明显:一是口红效应,即钱少了,买低价替代品,满足基本消费;二是烟斗效应,即总有一部分具有消费能力的人,保持着其消费品位,即消费与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相联系。口红经济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高峰期发生的一种现象。当时人们收入剧减,但女人们的爱美之心未减,那些买不起高档化妆品的女性,就多用口红把唇涂得红红的,增加了性感程度,吸引了男性的关注,从而使男性对女性服饰、发型的注意力减弱了。由此,各种低档的口红随之热销,在大萧条中给经济带来了些许信心。

与口红经济类似,这个概念拓展后,人们也不难发现:在经济危机中,中高档餐馆萧条了,低档的餐馆或大排档却火热起来。同样,油价上涨了,平民阶层骑摩托车的人少了,电动车却因此而风行起来。

广义的门红经济再一次证明了市场的力量,也证明了“人是理性的”定理的正确性!  有报道说:在2009年年初,即便经济未见任何回暖,在中国,仍有人愿意花数万美元买一只吸烟用的奢华烟斗。更有甚者,源于瑞士日内瓦的国际奢侈品名牌大卫・杜夫,一款装雪茄的盒子在中国标价30万元。其实,盒子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只是木纹图案是纯天然的。在中国乡村,随便找一个手艺好的木匠,用旧枣木或老榆木,都能雕出纯天然木纹的盒子。商家之所以敢标“天价”,是因为他们对奢侈品消费群体的信息掌握得准确,即奢侈品的炫耀性消费特征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在经济危机时期,高端商家在占据信息优势之后,开始制造新的信息,其销售策略是:紧盯一小部分人,即所测知的同定消费群体;逆势涨价,即充分扩大“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刺激作用。关于后者,奢侈品生产厂家还要配以减产策略,如高端的炫耀性手表生产,往往会采用此种策略。  烟斗经济的广义化是高端消费在固定态势下的自然拓展,如休闲作为产业能力的提升。这是因为危机对投资者的压力较大,中产阶层以上的许多人士会“停下来,看一看”。于是,休闲文化体育作为一个产业就悄然兴起。  从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角度来说,危机通过文化休闲体育产业的兴起,给人们带来了心理消费的剩余。一位日本经济学家研究美国2003年影响比较小的那次金融危机,发现文化体育休闲产业有励志与稳定心理的作用。  危机不仅仅对励志与稳定心理有作用,而且还会促进人们经济理性的提升,家庭储蓄会向安全型的小额投资方面转化。比如,2008年年底,湖北荆州的一对夫妇,在深圳打工十余年后,他们决定返回家乡,开一家小型的面馆。此前,他们已经在荆州购买了110平方米的住房。计划投资的小型面馆由丈夫全面打理,而在深圳当护士的妻子回家后,将不再工作,而是专门照料八岁的女儿。

危机扩散出来的强烈信号,经过个体吸收、加工形成了新的信息,据此作出提高生活质量的个人决策。这一过程不仅在本次危机的中国人那里如此,外国人也是如此。比如,在2008年下半年与2009年上半年,英国申请上大学的人数出现持续增长的现象,其中,2009年初申请上大学的人数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8%。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按英国《卫报》的分析说,是因为“人们希望利用高等教育来逃避经济衰退,并在就业市场复苏的时候具备更好的技能”。

又如,在法国同期,人们把节俭下来的钱用于休闲。法国舆论研究所进行了一项专门调查,调查报告揭示:有60%的法国人表示要越来越节省日常开销,以便能够继续让自己休闲娱乐。选自《提高生活质量的通俗经济学》

上一篇:两个犹太银行家 下一篇:我用青春狙击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