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折的探索――中国女排换帅之思考

时间:2022-09-16 04:29:33

夭折的探索――中国女排换帅之思考

摘要在不到18个月的时间内,中国女排历经三位主教练。在我们热议女排换帅之余,我们也该思考这三位主帅对女排队伍的建设做出了哪些探索,中国女排为什么频繁更换主教练。基于这些思考,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对频繁换帅的原因进行了探索式的回答,反思频繁换帅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呼吁国人:更加合理地定位中国女排,理性克制女排情节,给她们更多探索的时间和轻松的环境,让她们循序渐进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女排 换帅

中国体育界有一个特殊的队伍叫女排,言其特殊是因为她是中国三大球中唯一拿过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的队伍,它所承载的政治意义和精神价值,是难用语言形容的。如今,蔡指导(蔡斌)对这支队伍进行367天的尝试后离开了;王指导(王宝泉)对这只队伍进行161天的探索后也离开了,俞指导(俞觉敏)走马上任了。看着这些数字,我们不禁会问他们的探索为什么这么短暂?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这些“夭折”的探索?

一、中国女排换帅的成因

从和的离职到蔡斌的上任,这似乎是一件非常自然又非常合乎逻辑的事情。为什么?众所周知,蔡指导曾是中国女子青年排球队的主教练,魏秋月、薛明、王一梅等人都是蔡指导精心调教出来的。现在,这些曾经的女青队员已成长为中国女排的主力军。换句话说,现在这支女排队伍的班底就是曾经的蔡家青年军,蔡斌的上任似乎水到渠成。人们期待女排能够再塑辉煌。翻开蔡指导的执教成绩,输了11场,先后败给8个对手,“创下历史之最”[1]。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女排要再次所向披靡,难度非常大。她们对阵欧美诸强输赢都是很正常的事,但国人却无法理解她们在亚洲杯决赛中输给了泰国女排,而且输得那么惨。人们对女排迅速强大的期望和现实的屡战屡败形成了巨大落差,国人的女排情节被刺伤了,再加上一些喜欢舞文弄墨的学者的文诛笔伐,蔡斌扛不住了,排协也坐不住了,于是蔡指导只能“中道崩殂”。同样是国字号排球主教练,周建安就幸运得多了,尽管他也输掉了一些重要的比赛,却很少有人站出来指责他,国人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和理解。我们不妨大胆假设一下,如果蔡指导带的不是女排,他的战绩应该还是不错的,至少不会引来这么多的非议。因为女排,蔡指导聚集了国人太多的瞩目;因为女排,蔡指导站到了风口浪尖处,最终王宝泉接过蔡斌手中的帅位。王宝泉,一个在中国排坛久负盛名的名字,八年间他曾率领天津女排在国内联赛中七次夺冠,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冠军教练。他上任时的深情告白点燃了国人心中的女排情节,国人似乎已经触摸到女排的美好未来。王宝泉执教的首场正式比赛就让国人“眼前一亮”。在阵容不整的情况鏖战五局战胜对手,久违的“女排精神”在比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这更增强了国人对女排重登世界之巅的信心。从2010年国际女排精英赛漯河站开始到瑞士女排精英赛,在征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王宝泉带领中国女排取得一亚二冠的不俗战绩,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虽然中国女排有输有赢但至少主力阵容的表现上还是显示“上升趋势”。重组后的队伍正发生着积极的变化,王宝泉的执教也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肯定,这一切似乎都显示着中国女排已逐渐步入正轨。然而“一切都在幻想之中,幻想却在现实之外”,王指导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辞职,中国女排的球迷又一次茫然了。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对此王指导只给出了短暂的说明,辞职似乎主要是因身体原因。蔡指导带队367天后离任了,王指导带队161天后也离任了,笔者无意玩弄数字游戏只想说明两位主教练的在职时间太短了。尽管他们的各有各的原因,但归结来都是进行了一段短暂的夭折的探索。于是,又有了俞觉敏走马上任。

二、夭折的探索

(一)探索需要交费,更需要时间

当今世界女子排坛群芳并起,中国女排要想占得一席之地,可谓困难重重。时下的女排姑娘们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女排相比,身材更加高大、技术不够细腻、全面。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似乎也应做出些相应的改变。蔡斌一上任就公布了执教队伍的理念和新女排构建的框架,招纳众多新人,“03黄金一代”彻底退出了国家队。对队伍人员组成进行大刀阔斧的变动,以年轻队员构成主力军,我们有理由相信蔡指导打算对女排进行长远的探索。在战术体系上,蔡指导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也许是受了取得傲人战绩的巴西女排的启发,蔡指导想把女排打造成“主攻必须会接一传”的队伍。于是,我们看到了王一梅频繁地出现在接应二传的位置和主攻开始更多的接一传,看到了中国女排开始更多得策划组织后排进攻。简而言之,蔡指导战术构想应该是这样:每一轮三名队员负责接一传,自由人和两名主攻;副攻和接应为了达到“快”的效果,不参与或不住接接一传;实现稳定的一传继而形成快速多变、火力十足立体进攻战术体系。对于蔡指导的探索,人们在希望和质疑中等待。实战是检验的最好标准,蔡指导和中国女排迎来了真正意义考验――2009瑞士女排精英赛 。在此系列赛中,中国女排表现的还算“合格”,尽管她们连续以两个0比3完败于巴西女排和意大利女排。在之后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澳门站中,中国女排和巴西女排再次“狭路相逢”,中国队苦战五局后遗憾落败。通过这场较量,国人似乎看到了女排的希望,毕竟我们曾经完全有机会、有能力击败当今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队。虽然我们的队伍整体太年轻,还不够成熟,把握机会的能力差了些,失误多了些,但这是成长必经的过程。然而,随着中国女排“败走河内”,国人心中的责问、不满、质疑一下子爆发了出来。似乎曾经的宽容已经到了极限,蔡指导的探索也被标注了失败的结论。于是,蔡指导的探索划上了一个句号。

我们在责怪女排战绩不佳之余,有没有放下女排情结,理性思考一下现在就对蔡指导盖棺定论合适吗?当年和用了三年多时间赢得了雅典奥运冠军,蔡指导才就任不到一年我们就失去耐心了。也许国人可以接受女排输给巴西,但绝不允许女排败给泰国,因为在国人心中女排即使再差也至少是亚洲第一。然而竞技体育比赛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输给任何对手都是可能的事情,处于探索时期队伍需要得是学习和时间。就拿巴西女排来说,主教练吉马良斯用五年时间交够了“学费”之后,终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修成正果”,时至今日她们依然独占鳌头。蔡指导也许正处于学习阶段就结束了自己的探索。被国人和排协寄予厚望的王指导一直强调走女排传统的“快速、多变、全面”之路 ,也许王指导的方向是正确的,毕竟80年代先进的技、战术指导思想,是我国女排获得“五连冠”的法宝[2],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然而在他有限的的工作时间内,女排主力阵容难以齐整,队伍有效的磨合时间太短,短暂到我们很难认识他理想中的女排队伍是什么样子。确纵观世界竞技体育史,大凡成功的技战术往往是在人们的争议和时间的检验中发展起来的。从跨越式跳高的问世到现在背越式跳高的发展和成熟,经历一个多世纪;从日本排球教练大松博文访华指导到中国女排的“五连冠”,中国女排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果主教练和女排能多一些时间,我们多一些宽容,也许我们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女排。

(二)压力,夭折的一部分

中国女排的“生命线”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的专家和学者的回答可能是稳定的一传。原因很简单:欧美主张“高举高打”,我们强调“快速多变”,一传则是保证实施快速多变战术的基础。为了保证稳定的一传,蔡指导似乎试图将王一梅改造为“强力接应”,王指导则又将李娟放到了接应的位置,这是两位主教练为保证一传所做出不同人员安排。然而他们对女排这点尝试,却引来国人长时间的谈论,更有些人借此对两位主教练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我们承认一传的重要性,可我们更应尊重他们的选择,毕竟他们才是主教练。讨论完了一传,人们又开始讨论教练的训练模式,说“国家队伤病满营,都是训练不科学的原因”。长此以往,主教练的尝试会变得缩手缩脚,主教练所承受的压力也超乎想象。从蔡斌到王宝泉,他们无不表示压力大,压力过大甚至导致体质原本就不好的王宝泉再次出现严重的身体问题。无论是蔡指导还是王指导他们对女排改造自始至终都在国人的关注和期望下进行,由此导致的重压也是这些夭折探索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什么中国女排集中了国人这么多的关注和期望?谈及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曾经的“五连冠”和“女排精神”,美好的历史让国人对女排一直存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只不过之后由于女排成绩的起伏国人的这份感情有些淡化,期望有些降低。随着女排雅典奥运会的再次夺冠,人们对女排的期望再次高涨,尤其那些没有亲历女排“五连冠”的年轻一代。尽管女排未能在北京奥运会上卫冕成功,国人的心中有些遗憾,可季军的成绩还是让这份期望延续着。北京奥运会后,我们进行了什么是体育强国的全民大讨论,三大球也格外受到国人的重视。放眼三大球,只有女排拿过世界冠军,时下她们冲击世界冠军的希望也最大,历史和现实都让国人对女排的关注和期望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带好女排的压力便可想而知了。

做女排的主教练压力大,半路接手的主教练压力往往更大,王宝泉的经历似乎更印证了这一点,而现在这种压力似乎正被无限放大。俞指导上任后第一个动作就是重招老将周苏红,然而消息一出,就有人质疑俞指导的组队思路和技战术打法。我想随着俞指导全面接管女排,他也会真切的体会到这种压力。随着中国女排无缘2010年世锦赛八强和比赛中不理想的表现,国人恐怕会变得更着急,俞指导探索之路可谓困难重重。关注女排,期望她们取得好成绩是件好事,可若因此给她们带来过大的压力影响到她们的发展,那就适得其反了。正如蔡振华所言:“新女排需要理解和时间[3]。”在给予女排关注和期望的同时,国人也许更应该给她们减压,更应该合理定位中国女排,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女排的发展。

(三)夭折探索的负面影响

蔡指导离开了,王指导也离开,他们的探索也随他们的离开戛然而止。在中国女排无帅的“真空期”中,全国上下聚焦新主帅,连国际排联也给予了关注。这时我们才更感触到国人女排情节之浓厚,更加体会到女排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可越是如此,新主教练的压力和队员所承受的压力就会越大。就当我们还为选教练而讨论时,我们的对手正在按部就班的训练。对方在不断的完善自己,我们却还没有一个稳定的主教练,差距有可能逐渐拉大。众所周知,主教练和队伍是一个双向适应的过程。主教练适应队伍需要时间,队员适应主教练的执教风格也需要时间。尽管俞指导一直是女排的助理教练,他要完全适应新角色也是需要时间得。让人担忧不止这些,整体年轻的中国女排姑娘们在经历了两次教练变动和多次失利后,心理上难免会起波动。心理不稳定自然抗压能力就差。新奥运周期几乎已经过去一半之时,我们球队的技战术打法还没有完全成型,主力阵容也还是未知数,这对队伍建设的影响不言而喻。经过前两次的探索中止,俞指导不得不带领女排既要和时间赛跑又要和对手赛跑来实现长足的进展。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更是一语中的:“频繁更换教练不仅不利于队员心理平衡,也不利于教练对球队、队员情况的掌握,也不利于针对性和系统性的训练,还很容易出现伤病情况,对中国女排未来的发展更没有好处,今后处境恐怕会更困难。”诚然,这些夭折的探索女排队伍的建设带来诸多负面影响[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女排的探索之路,我们将拭目以待。

三、结语

国人内心深处的女排是一个无敌之师,人们不愿轻易接受她们的失利。人们对女排的苛求正源于对女排的热爱,国人的心情可以理解。然而,时下的女排处于探索和重组的阶段,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过程,我们不应过分要求正在成长中的女排。我们当然希望她们既有出色的战绩又有成功的探索,可是成长是要交“学费”的。女排已经历了两次“夭折”的探索,她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加完整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洪钢.女排教练为何"短命"?[J].中国新闻周刊.2010(34):74.

[2]王恒.我国女子排球实力演变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01:55.

[3]蔡振华:新女排需要理解和时间[N].中国体育报.2010.09.25(001).

[4]李长云.中国女排为何总是输球[EB/OL].www.省略.2010.11.10.

上一篇:上海高校学生对武术散打认知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浅谈短跑速度的有效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