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成“才”化蝶舞

时间:2022-09-16 04:15:43

如何让乡土人才真正破“土”成“才”,是新疆阿克苏市远程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一方面检验着全市乡土人才的成长培育机制,另一方面也彰显出全市远程教育工作力争带民致富、取得实效的决心和信心。如今,通过精心选拔、培训,在阿克苏这片党建沃土上已经组建起一支懂技术、熟民情、善服务的优秀乡土人才队伍。

“多维度”选拔人才

“好中选优、优中选尖” 是阿克苏市严把乡土人才选拔“入口关”一直坚持的原则。提高乡土人才的“准入门槛”,一方面要从人才的数量和类型上把关:由市远程办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对全市范围内各类农业技术人才进行调查摸底,按照农业、畜牧、林业、农机、文化、卫生等行业分类登记,确定了768名懂经济、精技艺、头脑活的“土专家”“专业户”等农村人才,全部录入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另一方面,选拔出的乡土人才还要有较强的学习服务能力,善于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为鼓励农村人才随时更新知识技能,市远程办还特邀28名农业专家成立了农村实用人才科技帮扶团,将农业专家的技术特长和通讯方式公布给农村人才,二十四小时接受乡土人才的咨询。

阿依库勒镇农民玉山江是村里公认的“土专家”,他养的牛羊个个膘肥体壮,到市场上都能卖上好价钱。自从他被选为“乡土人才”后,一有空他就来远教站点给村民们介绍养殖经验,一一解答村民们提出的问题。对这种相互借鉴学习的方式,他很认可:“我跟大家聊聊我养得好的秘诀,再跟大家学学他们种得好的经验,互通有无,特别好!今年我打算种植红枣,所以我真得向村里其他的‘专家’好好请教才是!”

“重孵化”实力升级

“孵化”乡土人才需要优质的土壤。根据阿克苏市产业分布特点,依托乡土人才在产业、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市远程办科学组建种养殖示范基地26个、专业合作社62家,邀请专业教师团队来示范基地和合作社为“土专家”“田秀才”讲授专业知识,为乡土人才提供“充电”锻炼的机会。同时,这片成长土壤也是乡土人才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党员群众致富的平台。自示范基地成立后,全市乡土人才先后组织6630余名农村党员、退伍军人、后备村干部和有一定实用技术基础的农牧民群众开展棉花、红枣、核桃、香梨、苹果种植以及牛羊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92场次,使党员群众每人都能掌握1~2门技术,实现了农业技术有效“嫁接”。

依干其乡农民阿布拉是红枣种植户,由于不掌握科学的红枣种植技术,近几年连年亏损。自从乡里的红枣种植示范基地开放后,每一次培训他都积极参加,很快学会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转过年他的红枣收入就成倍提高了。高兴之余,他还经常把学到的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自己也成为了“田秀才”。

“挽裤脚”无缝帮扶

乡土人才来自基层,也要想办法深入群众中发挥实实在在的“领头雁”作用。对此,阿克苏市在发挥乡土人才帮扶作用时注重了两个“度”:一个是帮扶的“热度”,市远程办编印乡土人才服务通讯录,逐一发放到农户手中,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咨询技术难题;另一个是帮扶的“密度”,开展“送技术到家门”活动,组织乡土人才服务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实践指导,现场分析和解决好群众的具体问题。

2016年年初,全市在乡土人才帮扶队伍中挑选出376名乡土人才,围绕春灌、积肥、小麦播种技术与田间管理、春季动物防疫等方面内容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业科技服务活动,为春季生产早早地做好了准备。他们进入田间,走入圈舍,手把手、面对面开展“零距离”培训,接受群众咨询1300余人次,开展动物防疫2400头(只),平整地块230余亩,处置田间积肥16吨……各类乡土人才亲身示范,不仅带动了广大群众勤劳致富、学用农业技术的热情,也让农村乡土人才成了名副其实的“香饽饽”。

(作者单位:新疆阿克苏市委组织部)

上一篇:湖南江华风力发电场雷击灾害风险评估的探讨 下一篇:纪实性人物公益宣传片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