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室保姆”,欲说还恐惑

时间:2022-09-16 01:55:52

“同室保姆”,欲说还恐惑

最近,北京市正式公布了《北京市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按照该示范合同的相关规定,雇主可以安排保姆与异性成年人同居一室,但在签约时应明确告知并注明。此规定一经公布,舆论哗然。关于“同室保姆”的话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激烈讨论……

笔者采访了一位医务工作者,他说:我理解这些老人之所以雇请异性保姆的苦衷。我有一位姓杜的老年朋友,今年76岁,他的一对儿女均在外地工作。自从前年老伴去世后,他一直郁郁寡欢,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儿女们怕他有事,把他接去住了一段时间。可老人过不惯那里的生活,硬是让儿女把他又送了回来。儿子实在没办法,就为他请了保姆。试用了好几个,最终才找到43岁的小陈。

小陈因为是从农村来,特别安心干活,不但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就连扛煤气罐这些活也不在话下。一年后,老杜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身体状况竟奇迹般地好转起来。

谈起自己的变化,老杜说,连自己的子女都十分感激小陈的精心照料。老杜也公开承认,小陈一直跟他同室而居。他说:“我身体不好,行动也不大方便,如果不住在一起,万一我晚上出现危急情况怎么办?”

像老杜这种情况,有了保姆的照顾,这些老人不仅气色好,心态也特别年轻。其实,从心理学和医学的角度来说,雇请这些相对年轻的异性保姆来照顾老人,对老人的身心健康特别有益处。如果一味地用“有悖民风”“有伤风化”“行为违法”等简单的道德批判或法理推敲去指责他们,我个人认为并不妥当。

专家点评:不能止于简单谴责

福建省老年学学会常务理事,老年专家张萍芳教授说:在我个人看来,我们关注“同室保姆”现象,不应当过于关注其背后的道德风化问题,而应关注老年人生活照料的普遍问题。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可能出现一些不道德甚至违法之举,我个人建议,有这种心思的老人,应当冷静慎重!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目的的违法行为,并无多少感情基础可言,如果老人真的需要寻找伴侣,那就应该大大方方走出家门去找爱、求爱,正正当当地结婚,何必找这样的“保姆”来折腾彼此呢?

“同室保姆”现象,说到底,应该还是一个有关老年人的照料问题,应该引起老年人的子女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子女们应该在情感上多关心老人,给老人必要的精神赡养。有关部门也应出台相关政策,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加以疏导、引导。

阅读提示:保姆话题一发不可收,并非编者无其他选题可做,而是一方面保姆职业特征正在发生“外延”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中国城市老年人对保姆的依赖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因此让人不得不将关注点也外延开去。主雇之间总有故事,主雇相处自有门道,本刊下期“特别关注”栏目推出《保姆,请跟我来》,相信会给您带来另一番启示。

上一篇:年老的滋味:“话”到嘴边口难开 下一篇:带着盲邻居老人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