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职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策略

时间:2022-09-16 01:20:48

探寻职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策略

摘 要:在职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效措施,就可能让职高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绽放美丽的艺术之花: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调动感官深品细究,体味文章细节、放飞学生思想;引导学生深思慎言,展现自我;优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学生成才。

关键词:探寻 职高语文 阅读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1-0071-02

作者简介:励娜(1977―),女,浙江宁波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浙江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职业高中语文教学。

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数量虽然不多,但却文质兼美、字字珠玑。但是,由于诸多原因,职高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一方面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给学生的思想品格、人文修养带来良好的熏陶。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探寻职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笔者认为,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效措施,我们就有可能让职高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绽放美丽的艺术之花。

一、明确目标,借鉴教材,提高素养

鉴于职业高中是培养初级人才的摇篮,职高学生语文素质、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等的高低是影响其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在对职高人才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职高语文教学的知识目标和教育教学对象,积极调整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尽量在职高语文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渗透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素质教育理念,从而构建起高效、健康的职高语文素质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职高毕业生。

教学时我们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的语文知识传授的前提下,借鉴教材中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和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向学生渗透积极乐观、坚毅顽强的人生观,借鉴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和美国作家阿里克斯・哈利的《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向学生渗透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借鉴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引导学生接受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伟大精神和高尚人格的熏陶与洗礼。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走进文本

我国宋代学者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美国教育家布鲁诺也说:“学习的最大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既如此,我们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学得鲜活、学得兴趣盎然,既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又提高其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就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在强烈的阅读兴趣驱使下,快乐地走近作者、走进文本,与作者、文本展开多层面的沟通与交流,继而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并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最简单也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创设精彩的课堂导入情境,营造活泼、愉悦、轻松、快乐、自由的语文阅读教学氛围。

教学李家同的《那一年,面包飘香》时,笔者借助多媒体设施展示从网络中下载的各种各样的面包图片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当学生看到多媒体中展示的面包图片时,都喜笑颜开地说:“啊,好香啊,我闻到面包的香味了……”紧接着,学生们就自觉地、不约而同地走进文本中去品味作品中“飘香”的面包了。

可见,创设优美的导入情境和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三、调动感官,深品细究,体味细节

鉴于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紧密配合、相互协调的双边活动,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在课文预习、课堂教学或课后复习时巧设问题,引导学生鉴赏课文,点拨学生思考、解决阅读课文时遇到的疑难问题,调动学生的感官理解阅读文本、感知阅读文本、体味阅读文本,并在此过程中习得语文知识和得到愉悦的审美体验。同时,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高职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不可能真正有高质量、高效率,因此教学时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动脑、动口、动手去阅读文本,去发现、探讨、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阅读、积极品味、积极感悟、积极探索、积极寻求答案、积极展现自我独到见解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

教学《绝品》这篇课文时,板书课题后,笔者先请学生自读一遍课文,然后要求每人围绕课题和课文内容至少提出两个与别人不同的问题,之后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反复阅读课文或展开讨论,并把答案写在课堂笔记本中,以备老师抽查提问时使用。结果,笔者还没有来得及抽查提问,学生们就纷纷举手发言了:“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三爷是否早就知道常先生是革命党?答案是……”

可见,在教学时,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深品细究课文,学生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体味文本中的细节,并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放飞思想,深思慎言,展现自我

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视角、多维度地感知文本、体味文本、解读文本、鉴赏文本,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独特见解作充分考虑后,再通过口头或书面或绘画或歌唱等形式展示出来。对于有分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辩论,以期达成共识;对于有些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求同存异。比如,面对秋天,马致远吟诵的是“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的悲秋散曲,唱出的是“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赞秋高歌。故而我们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时遇到的问题既要深思慎言,又要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时,笔者问学生:“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课题中的‘美丽’一词有哪些具体含义?”结果很多学生都能回答出课题中的“美丽”既指居里夫人永远定格在历史学术论坛上和人们心目中的那份容貌上的美丽与端庄,也指她在科学事业上的伟大发现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她面对盛名、荣誉时所表现出来的淡泊、宁静的高贵品质。但是有位学生的回答却很另类,他说命题中的“美丽”是指居里夫人经过3年9个月的时间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来的0.1克镭辐射出的美丽颜色。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马上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这位学生终于明白他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可见,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放飞思想、深思慎言,并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智慧与才华的平台,既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又可以使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在课堂里得到充分张扬。

综上所述,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真正采取了上述几个方面的有效措施,笔者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到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来,并与教师同心协力共同创建精彩的职高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唐礼平.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以

《卖白菜》教学为例[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1).

[2]聂琼.职高语文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3).

[3]王海安.职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发展思路[J].新课程(中),2011,(3).

上一篇: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语文学习 下一篇:DIY才艺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