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民俗博物院收藏的明代瓷器

时间:2022-09-16 01:14:45

关中民俗博物院收藏的明代瓷器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收藏有一批青花瓷器,近60件,共分为9个品种,有的品种器物多达20件,有的品种仅有一件,现分别介绍如下:

青花山石花草纹浅碗(图1)高3.5厘米,口径11.5厘米。敞口,浅弧形腹,内底上凸,矮圈足。青花纹饰,内口沿下与近底处各有双圈,碗内腹部绘简单山石与花草纹六组围绕一周,底绘两组山石花草相对,绘画为勾勒渲染法。外腹口沿下绘两道弦纹,对应处绘有一单圈渲染纹,足有单圈,白釉闪青,白胎坚硬

青花“寿”字纹浅碗(图2)高3.5厘米,口径10.8厘米。敞口,浅腹,圈足。内腹口沿下绘一周菱形点绘几何图,内底双笔“寿”字纹,内填青花渲染。白釉闪青,白胎坚硬。

青花“玉堂佳器”四字碗(图3)高4厘米,口径9厘米。撇口,弧形腹,圈足。青花纹饰,内口沿下有双蓝圈,内底有“富”字,外口沿下有单圈,腹壁四周有“玉堂佳器”四字,足壁单圈。字纹为双笔平涂。白釉闪青,白胎坚硬。

青花“长命富贵”四字碗(图4)高4.5厘米,口径9厘米。撇口,弧形腹,圈足。青花纹饰,内腹口沿下有双蓝圈,近底处有双蓝圈,底有一“富”字,外腹口沿下有一单蓝圈,腹部有“长命富贵”四字,字纹双笔平涂。白釉闪青,白胎坚硬。

青花“金榜题名”四字碗(图5)高4厘米,口径9厘米。撇口,弧形腹,圈足。青花纹饰,内腹口沿下有双蓝圈,近底有双圈,内底有一“贵”字,外腹口沿下有一单蓝圈,腹有“金榜题名”四字,字下有单蓝圈,字纹为双笔平涂,足壁有双蓝圈。白釉闪青,白胎坚硬。

青花蟠螭纹小碗(图6)高5厘米,口径12厘米。敝口,弧形腹,圈足。青花纹饰,口沿内有三道弦纹,内底绘蟠螭纹,外腹口沿下有两道弦纹,腹部绘两只蟠螭,其间绘简单花朵,围绕一周。青花为勾勒平涂。白釉闪青,白胎坚硬。

青花白菜(也称莱菔)纹碗(图7)高4.5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4厘米。敞口,口沿外卷,弧形腹,圈足。外壁口沿下有双蓝圈,腹部绘青花白菜纹,足壁有单蓝圈。白釉泛青,白胎坚硬。绘画单线勾绘,叶纹渲染,叶脉留白,绘画随意自然,其中两件为宽圈足(如同璧形),底无釉露胎。

青花花卉杯(图8)高3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2.8厘米。敞口,外卷沿,弧形腹,宽圈足,外腹绘折枝花,枝干勾绘,花叶渲染而成,随意自然,口沿下、圈足处绘单蓝圈。白釉闪青,足底无釉露胎,胎白坚硬。

青花花卉纹碗(图9)高5.5厘米,口径14厘米。敞口,弧形腹,圈足。内腹口沿下有一道青花弦纹,内底有砂圈。外腹口沿下为连弧纹与短横竖纹组成几何纹一周,外腹绘简单花卉纹,足上有一道弦纹。白釉闪青,白胎坚硬。

以上青花器均属小件器,又是同一窖藏,应是当时的日常生活用品。西安地区在基本建设中出土过同类残片,特别是明王府遗址(现新城广场)及其周围也有发现。从造型、纹饰与胎釉看应为明代晚期天启、崇祯时期的器物。这批青花器胎白坚硬,釉色白中泛青,烧制有一定的水平,但制作与绘画较为草率,个别略有变化,盘口不圆,碗底上凸。圈足粘有砂粒,个别较粗。青花白菜纹碗2件为宽足无釉,青花纹饰勾画平涂,草率随意;青花山石花草纹碗上的山石与花草,平涂潦草,青花色已出了边线,晕染一团,难以辨认;青花蟠螭纹小碗共有4件,有的绘画一目了然,能清楚看出头、须、体,有的潦草,还有一件仅仅绘数圈,表示蟠螭,可见当时为了提高数量,绘画非常随意。总之,该批青花瓷的时代特征与绘画艺术风格是明显的。

天启时期的瓷器质量较高的以轻薄为主,小件器多,瓷化程度比以前提高。质量粗糙的盘碗类的碗口沿薄,底心薄而下塌。工艺较粗的不讲究修胎,圈足底多尖状,其他大器型的接口明显,底足粘砂,有刀削放射状跳刀痕,出现璧形足。部分外销瓷器带有明显的异国风味。崇祯时期的胎体,薄厚兼有,以薄为主,多为供器,胎体洁白,瓷化程度好,但也有工艺粗糙的,胎质粗,器表施釉一般都薄,个别厚釉,光亮肥润,白中闪青,也有浆白釉。青花使用国产石子青,天启时有少量的使用回青,石子青呈色细润淡雅,也有青中闪灰的。平涂渲染时所呈色调分靛青、沉青,灰黑蒙胧等,分水有浓深浅淡。色阶丰富,按国画皴染画山石及景物,达到色阶清晰的效果。青花淡描也逐渐增多。在青花绘画中,勾勒“分水”画法,有精工细致的,也有草逸酣畅的,其“分水”往往越出轮廓线,或成团成片,或纵横淋漓,或阴沉混沌,或清晰明亮。青花绘画内容丰富多彩,有山水人物、历史故事、花鸟草虫、走兽鱼藻等,都具有中国水墨图画的笔墨情趣。

上一篇:飞刀刻画在紫壶 下一篇:甘园瓷话·均衡的形态 疏密的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