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民族观教学的价值解析

时间:2022-09-16 01:14:02

学员民族观教学的价值解析

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应把握的要点

宣传和宏扬国家主导的价值观教育目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国家或阶级或政党人才利益的集中体现,常常需要通过教育者的引导、指导和疏导,才能使受教育者身上形成一个国家或阶级或政党所期望的结果。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理论定位和中国在民族理论政策上的实践定位可以推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独立国家而言,维护祖国稳定和民族的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在现代社会里,一个国家之内的每个人都会同时具有国家和民族的双重属性,各民族的民族意识是可以有所不同的,但国家意识是应该相同的。因此,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价值导向必须与国家为实现社会治理目标而提倡的总体价值指向保持一致,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引导大学生认同这样的道理:不论他是哪一个民族,都应该在热爱本民族的同时更真挚地热爱自己的祖国。自觉摒弃将大学生热爱本民族的情感,看作是不热爱祖国的表现的狭隘观点;摒弃将本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祖国利益、把对本民族的爱同对祖国的爱对立起来的错误思想,理性认识爱自己与爱民族、爱民族与爱国家、爱国家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自觉在确立和追求个人目标时,将个人价值和利益的实现与对集体和国家的价值贡献结合起来,兼顾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利益。突出人文关怀,强化价值牵引力要提高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价值性和导向性,必须着眼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承受着生活、学习、就业、心理生理和思想等诸多的压力,少数民族大学生还在民族语言、和生活习俗等方面具有一些不同于汉族学生的特殊性,如果他们感受不到社会的温暖,其价值观容易走向极端。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必须从引导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大高度着手实施人文关怀,紧密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将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与解决他们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价值教育。同时,要多组织大学生开展参观、调查、下乡及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提高分辩是非的能力,使自己的价值认识与现实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目标的一致,接纳和认同国家主导的民族价值观。找到精神层面的归属,才能与各民族同胞团结互助、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具体思路

如果缺失了知识性,必然是空洞的政治说教和政治狂热,导致说服力和可信度下降,从而损坏声誉。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又需要一定的思想性和价值导向性,才能体现出其正确的政治观点和立场,这是民族观教育的价值所在。只有把知识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依托知识性,通过知识传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突出思想性,将思想教育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才能强化教育的潜移默化和感染作用,切实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民族观,懂得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积极思考并回答自己面对的民族问题,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形式应系统而全面课堂理论教学承担着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知识传输的重要任务,是强化大学生认知的必要过程,对大学生正确民族观的形成作用极大。然而,课堂理论灌输过度是不行的,因为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感,最终反而影响他们认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目的也不是让大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现成的结论,而是在于通过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因此,课堂理论讲授要与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相结合,以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及网络实践等多种实践教学为重要平台实施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在理解、验证及践行过程中体悟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真正认同和接受正确民族观。教育者应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教师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过程中施教传导的主体,是教育过程中的承担者、组织者、实施者和控制者。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个人修养和教学水平,才能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为此,教师需要通过不断深入的理论学习以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需要提高独立、熟练搜集可用有限资源和组织、设计及管理教学的能力;需要关注和研究现实尤其是和学生紧密相关的实际并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及思想动态的了解;等等。只有这样,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时,才能善于抓住他们迫切关注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利用各种知识技能认清问题的本质,并能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用大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充分提高民族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更具实效。学生主体应受到充分尊重学习是受教育者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只有受教育者自觉地选择、消化和吸收,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才能成为受教育者的精神营养,进而成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结构中牢固的成分。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必须把对大学生的价值引导与他们的自主构建统一起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大学生,尊重并激发他们学习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成他们完成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理论认知。同时,还要尊重并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身去参与、观察和体验,从而促成他们将理论和知识内化为正确观念来主导自己的行动,实现知行合一,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才能达到。

作者:农淑英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上一篇:政治交接的价值与实践综述 下一篇:利益关系下的政治建设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