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系钢琴副科特色教学形态研究

时间:2022-09-16 12:08:38

民乐系钢琴副科特色教学形态研究

摘要:在大众音乐乐器的学习中,钢琴应该是学习范围最广、学习人数最多的。随着钢琴这一大热门乐器在中国势不可挡发展,国内学习钢琴演奏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国际上钢琴曲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能够被用于钢琴副科教学的曲目数量有限,而民乐当中却有很多适合用于钢琴副科教学的曲目,因此可以为副科学生提供我国的民乐系钢琴副科教学。本文即是对民乐系钢琴副科教学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钢琴副科教学的思路,并阐述了民乐系钢琴副科教学当中教材的选择和教学的重点,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乐系 钢琴副科 教学

我国最早的民族钢琴乐曲是由赵元任先生于1915年时创作的《花八板与湘江浪》,由此也打开了我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钢琴乐相互融合大门。而在这整整一个世纪的演变过程中,我国民族音乐改编后的钢琴曲目不胜枚举,其中包括了《牧童短笛》《太极》等,并且从最早单纯模仿西方乐曲的创作模式,到如今按照我国民族音乐特色进行独立创作,已经使我国民族钢琴曲成为了影响世界的主要曲系,也为现代钢琴副科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教材基础。

一、民乐系钢琴副科的教学思路

将民族音乐融入到钢琴曲当中并不是中国首创,而是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已经有国外的民族音乐家将自己的民族音乐融入到钢琴曲当中,其中以格林卡、斯美塔等为主。我国的民族特色钢琴曲目不仅抒发了民族思想和爱国情怀,更重要的是其选取的素材均是经过上百年历史文化的沉淀得来。从音乐内容上来看,当前能够被借鉴的曲目也越来越多,但艺术类高校钢琴副科教学条件有限,导致很难对优秀的民族音乐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但副科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更扎实地掌握钢琴和音乐的演奏技巧,从而得到音乐作品中的精髓,因此利用民乐系乐曲开展钢琴副科教学十分必要。

二、民乐系钢琴副科教材的选择

(一)多声部教材的选择

从乐曲本身的角度来看,西方音乐与我国民族音乐不论是在曲调、音色、音韵等各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不同,其中尤以西方多声部演奏技巧和我国民乐当中的五声调式的区别较为明显。其中多声部演奏技巧突出的是各个声部之间的独立和配合,利用多种相对独立的声音来组成整体的演奏,在西方钢琴乐曲演奏教学当中需要重点对不同键位的触键方式、旋律等进行重点讲解。

因此在民乐系钢琴副科教学过程中就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到传统民乐在现代演变当中不仅具有单一性的特点,而且可以根据其他乐系的演奏技巧对自身进行完善,也能够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民乐当中各个声部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此,在这类教学的教材选择时应该突出以多声部演奏技巧为核心的改变曲目,并且选择几首大部分采取多声部演奏的乐曲,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这种演奏方式在民乐当中的应用和演化。例如可以选择贺绿汀先生创作的《牧童短笛》;陈铭志先生创作的《子弟兵与老百姓》;黄虎威创作的《巴蜀之画》等,这些乐曲均是当前较为实用的多声部复调演奏技法的作品。

(二)针对练习教材的选择

在现代的钢琴曲研究当中,为了更好地将民族音乐与西方钢琴曲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也为了突出民族音乐音韵的特点,在钢琴演奏技法当中需要对部分颤指、刮奏、装饰音等技法进行改变,使其能够满足我国民族音乐的韵味,也能够传达出民族音乐当中包含的深远意境。

例如李英海教授所著的《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当中明确指出,在钢琴副科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们对各调式的音阶进行练习。其中对于小三度的转变式应用方法就是利用相邻的两根手指反复对特殊音调进行弹奏,其主要是对琵琶的弦音音色进行模仿,从而获得民族乐曲中的曲调和感觉,这种模拟式的演奏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对于五音性乐曲的熟练度。

(三)教材版本的比较

当前国内绝大多数的民乐系钢琴曲在改编时均遵照我国的器乐和声乐来完成,因此导致现代钢琴副科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均采用生搬硬套的方式,并没有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真实魅力。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突出各版本之间的对比,将改编后的钢琴曲目和改编前的原乐器演奏曲目放在一起,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乐曲在改变前后存在的相似点和差异,然后经由反复的创作对乐曲的内部结构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

例如在对改编曲目《百鸟朝凤》进行教学时,应该将钢琴曲与原唢呐吹奏部分的曲调和技法进行对比教学,从音韵到演奏技法,充分为学生们还原钢琴曲目改编前的原始形态,进而使副科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新的演奏技法,扩展钢琴副科教学的内容,并增加学生们的理论知识范畴。

三、民乐系钢琴副科教学中的重点环节

在副科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以学生对于曲目的理解作为教学重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民乐系改编钢琴曲目的精髓所在,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民乐钢琴曲的演奏技巧,从而提升民乐系钢琴副科教学的效果。

(一)对节拍的教学

不论何种钢琴曲目,其基础均在于对节拍的掌握。而随着当代我国民乐改编钢琴曲目数量的逐渐增多,很多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也开始打破原有单纯模仿的方式,进而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节拍对我国民族乐曲进行高度还原。根据研究显示,我国的民族乐曲,尤其是少数民族音乐当中节拍的随意性极强,因此将这种特点转变为了钢琴曲当中的复调或混合节拍的形式,从而对民族乐曲进行高度的还原。

例如储望华创作的《猜调》当中就利用了八分之五拍、四分之二拍的交替方式对乐曲进行演奏;田联韬创作的《塔吉克舞曲》中充满了新疆乐曲独特的风格,而为了烘托这一特点,其就采取将八分之七拍反复连用的方式,使得全区均可以显现出新疆民族音乐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这种典型的复合式节拍教材乐曲进行应用,并向学生们讲解多样性和多变的节拍能够使乐曲整体显得更加丰满,并且具有动静结合的美感,表现力方面可以显得更有张力。

在最初的教学当中,可以选择例如《在阳光下》等典型乐曲,这部分乐曲的特点在于是以八分拍为基础,乐曲当中的所有混合节拍均能够被学生们所熟练掌握,并且这类曲目当中的每个节奏之间的主次较为清晰,容易使学生把握演奏时的技巧。在大量复合型节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就可以掌握如何将复杂节奏的作品进行连贯性的演奏,并且数量掌握钢琴曲当中民族音乐的改编技巧。

(二)对装饰音的教学

装饰音是所有音乐当中都存在的特殊音节,其自身虽然没有明显的特点,但是却可以与基础曲调相结合使其更加优美。而在我国民族音乐当中装饰音的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少数民族乐曲当中,其会为整个曲调带来不一样的感觉。例如近代音乐家汪立三所创作的《民间玩具》当中就充分地利用了一高一低的装饰音,将其进行交错演奏,烘托出了作曲者童年时代各类玩具的特点;张朝则在他的《山娃》当中描述了一个彝族幼童的形象,其利用了钢琴演奏当中的大量修饰音节,对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调进行模仿,从而突出了民族特色和幼童形象的活泼,使整首曲目显得更加灵动。同时在少数民族曲系当中的《山月》和《山火》当中则应用了两种对比鲜明的修饰音,其中《山月》当中的修饰音更加虚无缥缈,突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夜晚下宁静的星空、缓缓流淌的全水等场景;而《山火》当中则利用了更加写实的修饰音,表达出了少数民族群众在夜晚下围绕篝火跳舞的场景,虽然这两个场景具有鲜明的对比,但是在修饰音的帮助下使得其能够完美的融合。

钢琴演奏当中修饰音的技法较多,但是想要在乐曲当中使其产生“点睛”的作用就非常困难。为了在教学当中使学生们更加了解装饰音在乐曲中的本色,应该为学生们安排不同触键方式的演奏训练。例如在教导《皮黄》时,该乐曲当中以敲击的手法对修饰音进行演奏,从而模仿京剧当中小锣等乐器的音色,在教学时应该要求学生们的指尖力量集中,但手指整体不可过于僵硬,应该将力量集中在指尖进行敲击,而不是整根手指,这样就能够使修饰音产生回音的效果,更加接近小锣的音色。在《冬花》这一曲目的教学当中,应该突出其修饰音本身的透亮特征,并且向学生们讲解该曲目当中日本民族音乐特色曲式的借鉴,使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掌握各种民族音乐技巧的融合应用。

(三)特殊演奏技法

随着现代中国民族音乐在钢琴曲目当中的应用,也使得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特点得以彰显,现代的钢琴演奏技法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在钢琴副科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这种新型的演奏技巧进行重点教学。例如以《太极》作为教材时,应该使学生们了解该乐曲当中音节的延长演奏技巧,每一个音节的延长时值均有明确的要求,进而突出太极意境的悠远,突出太极动静结合的特征,而这一演奏技法的应用也获得了我国音乐大师赵晓生的好评。在以《多耶》为教材进行教学时,应该使学生们了解渐快和渐慢演奏技法可以利用符干的变化进行表达,这种演奏技巧类似于无声按键法,由慢起到渐快,再到渐慢的反复演奏,进而使乐曲的内容更加丰富。

(四)增加实践活动

钢琴教学当中最实用的方式就是教学交流和音乐会,教师可以利用校内教学交流的机会,带领学生们共同参与,并充分探讨民乐系钢琴曲演奏时的技巧,以使学生们对这一音乐曲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该对所选教材曲目的创作背景、改编民族特点以及多种演奏版本的音频等进行整理,进而提升教学内容。

同时也可以在课上由教师与学生们交流其参加各种音乐研讨会后的心得,例如在戴嘉枋老先生的讲座当中,其重点讲解了文化革命时期样板戏当红的音乐特点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而了解近现代我国民族音乐改编的发展。利用各种讲座、研讨会来扩展自身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是不可或缺的机会,我国每年所举行的各类研讨会对于钢琴副科的教学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增加实践演奏的机会,使学生们的个人技巧得到提升,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四、结语

民乐系钢琴副科教学是当前钢琴副科教学工作当中重要的组成,其突出近当代民族音乐改编钢琴曲的作用,使学生们能够了解民族乐曲在改编成钢琴曲时的各类技巧和演奏方法,提升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掌握率,并扩展课堂内容的丰富度。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四川音乐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Y2015065。

参考文献:

[1]陈中.钢琴副科教学形式探微[J].黄河之声,2011,(03).

[2]张丹.大学钢琴副科教学形式的新方向――对美国大学音乐专业钢琴集体课的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01).

[3]邓婷婷.论作曲系钢琴副科的教学革新[J].大舞台,2015,(05).

[4]奚泾梅,崔莹莹.深度解析副科钢琴教学在声乐表演专业中的运用[J].音乐探索,2011,(02).

上一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新探 下一篇:献给启蒙时代的颂歌或赞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