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脚下 第5期

时间:2022-09-16 11:43:39

有一阵子,在国内每6周就有一本关于我的新书出版。我看了一本,它把我写成一个从不犯错误的人,好像我是一个神而不是一个人。

事实呢?我失败过许许多多次。人人都喜欢谈论成功,但我认为从失败中获取的经验更为宝贵。

我不担心在NBA第一年就遭遇失败,我只想试一试。事实上,我的“新人年”还可以,虽然不是特别好,但足够让自己向更高的目标冲击。那一年我常常首发上场,打了全明星赛,可如果事情不是像这样发展或者不如这样,那就如同失败。我不知道美国球迷怎么想,但在中国,当你得了30分,球迷就想让你得40分,当你拿了40分,他们就要50分。我在NBA的第一个赛季刚结束,国内的报纸就已经开始谈论我需要多少年拿总冠军,多少年成为“最有价值球员”,所以我会想到失败。这些目标太大了,如果我不能实现,人们就会把我当成失败者。

对于失败的看法,我跟许多人不同。如果成功的可能性不高,那么很多人或许根本不会去尝试。而我无论成败,都觉得要从过程中去学很多东西。

中国有句老话,“胜者王侯败者寇”。很多人把它当成人生信条,说明中国人很在乎结果。还有一句名言,“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取胜,就没人会记得你。这是中国和美国价值观的另一大区别,在美国,迈克尔・乔丹和查尔斯・巴克利都是英雄。虽然巴克利从未赢得年终总冠军,但他仍孜孜不倦地工作,即使只是在电视屏幕上露面,但我尊敬他。有关巴克利的消息总是很多,也许他只想让众人议论“你又听到巴克利说什么了吗”,总之这就是美国,只要你努力过,即使不成功也能够出名。而在中国,败者会被人遗忘,你没赢的话,没人会记得是出于什么原因,常常只记得你没赢,然后把你忘记。

听起来很新鲜,但这是事实。当球队赢的时候,人们说教练和球队了不起;若由于伤病或其他原因而缺阵或输掉,没有人记得那回事。想到这些,我很害怕。如果我幸运的话,就总是能避免受伤。可一旦受伤,就完了;不赢,就会被人遗忘。但我认为,只看重结果是不对的,过程很重要。当年我没能获得最佳新人奖,但我尽了最大努力。让我再来一次,我可以打得更好。第一年,我做的其实比想象中能做到的要多,我预测自己可以平均得10分,抢6个篮板,结果我平均得13.5分,抢了8.2个篮板,我没想到能打满所有82场比赛,更没想到有那么多场都是首发。

不知道下面这句话是谁的首创,但这也是我的信条之一:狮子率领羊群可以击败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很重要的一点是,我要决定什么时候该当狮子,什么时候该当羊。你不可能总是非此即彼,泾渭分明,不同的时候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种思维方式在我来到NBA后对我很有帮助,我必须使出自己所有的力量。身体上,我处于劣势,我当然很高,但不很壮,别人很容易把我从篮下推开,我推别人却没那么容易。在NBA,有的是比我壮的人。只能运用脑力以弥补体力的不足,我必须找到自己在NBA的强项,尽全力发挥。我不必担心自己在他人眼中如何,别人怎样打球,或者我以前的NBA中锋做了什么,我得抛开所有这些,提醒自己,即使对手有许多强项,我们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球投进篮里。

有一本武侠小说给了我很大帮助――金庸的《笑傲江湖》。我喜欢书中英雄的处世方式:行事非常有原则,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当然,还有他的功夫――不是指武功,而是武功背后的哲学。正如所有门派的打斗,你准备进攻和防守前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站位,如果我想击你的脸部,开始时会握紧拳头,在你面前高高举起。但如果我什么动作都不做,你就猜不出我要打击的部位,也就不知道该如何反击我。

我就是这样打篮球的,出击的时候不先出手,让对手猜我将会做什么。而对手如何反应,会向我透露一些关于他的信息,他一定会显示他的强项,然后我就能据此设法回应。你得用自己感觉舒服的方式打球,或者用比对手感觉舒服的方式打球。

为什么许多人容易畏首畏尾,我想原因大概是:如果规则或思想是古人传下来的,行不通则可归咎于古人;如果你擅加改动,出了错的话,就得归咎于自己。我们中许多人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信条,但没有什么方法能永远行得通,人也不可能每次都成功。有时你必须遭受失败,有时你必须做出改变――人生就是如此。

我一直相信,假如我成功,将会是巨大的成功;假如我失败,也将会一败涂地。试图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很有意思,就像去自己从未到过的地方探险,每件事都那么新鲜,那么令人激动,不管怎样都能学到很多。不论你身处何地,从事什么职业,实现一个目标的过程都是一样的,就好比要上楼,得一步一步来。

如果你知道目标在何方,但还很遥远,就不要老是四处张望。只要看着脚下,走你的路,然后,终于有一天你抬起头,伸出手,发现目标已近在咫尺。

(摘自《我的世界我的梦》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上一篇:选择“穴居” 下一篇:用对网络巧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