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丝瓜·人生

时间:2022-09-16 11:41:06

二十多年前,我在塞北草原当老师。一年秋天,瓜果丰收。一位当年下乡时结识的大伯,给我捎来了几个沉甸甸的大南瓜。那扁圆的模样、赤褐的颜色,引起了我亲切的回忆。大伯种了一辈子的庄稼,对瓜果栽培一点也不含糊,他小时候还念过几年书,会一点“说文断字”。聊着聊着,我劝他搬到县城里孙子家住,享点清福。他哈哈一笑说:“享福?我可没那闲心思。我还想学点儿科学,把种瓜种果的事儿再琢磨琢磨。一个人的晚景,得像南瓜一样越老越结实,可不能像丝瓜那玩意儿――越老越空。”

老人的话,在我心头一亮。说实话,我也曾跟着大伯种瓜点豆,还知道一点关于南瓜、丝瓜的简单的栽培常识。然而,至于说南瓜为什么越老越结实,丝瓜为什么越老越空,并县把它和人们的生活道路联系起不,这事儿我压根也没有考虑过。经过老人一点拨,觉得还真有点意思。

此后的几十年里,我还常常想起大伯的这些话……

不错,我们好些人并非是学农,学生物的,对于蔬菜瓜果的栽培不怎么熟悉,不妨说是情有可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分明看得见有两种人。一种人,随着阅历的丰富,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知识“充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探索的兴致越来越浓厚,生活的内容越来越充实,似乎是“不知老之将至”。巴金老人、冰心大姐在八九十岁时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并且让它放射出睿智的光华;总医院外科专家华益慰七十多岁还为病人做肿瘤切除术,他常对人说:“饱满的谷穗永远低着头,而空虚的毛毛草却翘着头。人要做沉甸甸的谷子,不要做轻飘飘的毛毛草。”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是很多的么?可也有一种人,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丧失了对美好事物的热情和创造的活力,对个人以外的事情日益冷漠,以至萎靡不振,沉湎醉乡,出现“五十九岁现象”等等,留下人生的一大败笔。这种“越老越空”的事例我们看得不少,不说也罢。

有人说,搞管理事务的像丝瓜,搞专业技术的像南瓜,前者越老越空,后者越老越结实。这种把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对立起来的看法是相当片面的。华益慰是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普外专业组组长,。事务工作可说是够多的了,但他敬业乐群,仍然常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人病倒了,精神却永远挺立。看来,“空不空”的问题主要不在于工作的范围和性质。相反,搞专业技术的人如果不注意自律和知识更新,也会越老越空,苍至未老先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不是有一些颇有才华的文艺青年,他们的第一部作品或第一次演出看起来还不错,受到一些赞扬,就难耐寂寞,追慕纷华,裹足不前了吗?不是也有人评上了较高一级职称,就此感到满足,反而缺少一股子闯劲了吗?不是有个别的模范、功臣、英雄在汹涌而来的商品大潮面前迷失了方向,被冲得歪歪倒倒,因而产生蜕变的吗?可见,“空”与“不空”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具有怎样的价值观,在于我们有没有设置和能不能守住做人的底线,在于我们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我觉得,一个人开始感到自己的“空”,未始不是好事,这样就会想办法去充实它,改善它。可怕的是明明已渐渐“空”了,却不敢正视它,改度它。那就必然是越老越空,虚度年华了。

作者小传:卢斯飞,广东兴宁市人,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广西师范学院华文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生导师,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两举出版《徐志摩的艺术世界》《世界名人的夜晚》《中国幽默文学史话》等20余种,获省部级奖励9项和“北京杂文奖”一等奖。

上一篇:任贤则治 任奸则乱――唐玄宗的用人得失 下一篇:红四方面军里的“巾帼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