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助推实体经济发展—2013中国金融创新奖嘉宾发言摘录

时间:2022-09-16 11:27:25

金融创新助推实体经济发展—2013中国金融创新奖嘉宾发言摘录

编者按:2013年,受实体经济运行、货币政策调控和金融脱媒深化等因素综合影响,商业银行面临多方面的经营压力。并且随着金融改革的继续深入,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存款保险等制度的逐步实施,银行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经营成本进一步抬升。支持实体经济成为金融业发展的主题,尤其是发挥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作用愈来愈重要。

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无疑是成功实现转型的关键所在,客户中心导向、实体经济服务导向、中小企业支持导向等已经成为各类银行普遍奉行的理念。为有效提升服务水平,真正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各家银行在产品服务方面均是创新迭出,方兴未艾。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发展,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金融创新产品,有效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局面。

2013年《银行家》杂志发起的“中国金融创新奖”于5月29日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共同见证过去一年中国金融创新一个又一个经典之作。本期特刊登与会嘉宾发言摘要,以飨读者。编排以发言顺序为例,部分文章未经作者确认。

夏斌:认清大势,节约创新成本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是中国金融32年来取得伟大成果的灵魂。金融创新包括金融机构的组织架构、金融业务、金融产品的创新,还包括金融监管调控的制度创新。创新是在一定的时空之下进行的,金融机构的创新,都是一个演变的过程,不断深化的过程,不管从产品、机构、业务、监管调控,它都是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在中国的今天,创新同样是发展的灵魂,同时对于一个微观金融机构来说,要认清大势,看清形势发展需要,恰当的创新,节约创新成本。

目前,我们的分业监管的目标模式基本没有打破的情况之下,只要我们的利率相对管制的情况之下,银行为了发展,为了业绩,理财是冲破这些管制的一个手段,影子银行体现了我们银行业改革的方向。但是,我们在研究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作为每一个单个金融机构,要认清大势,要讲究交易成本,讲究创新成本,也就是说,影子银行的方向是不错的,是要往前走的,是中国的民间金融,但是能够做到多大规模?我们货币供应很难控制,我们贷款规模也很难控制,因此我说出了社会融资总量的控制,哪个金融机构在当地突破的话,当地的人民银行分行要进行约束。我们在整个的宏观调控还在基于社会融资总量这样一种指标的调控,尽管中国经济是世界第二大体,我们的经济手段带有半计划经济色彩的背景之下,因此你要搞创新,你就要明白,我们肯定会有一个融资的控制,这就是大势。由于我们在理财问题上,在影子银行问题上,监管部门反应慢了,或者说没有执行,才造成这样的事,既然造成了风险,为了保证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长,我们仍然会坚持党中央国务院讲的,当前的金融发展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实体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言外之意是不允许把多余的货币拿来投机,只要是实体经济需要的钱,中国人民银行保证充分的供应,只要实体经济合理增长所不需要的钱,中国人民银行想尽办法要调控。但是在当前的体制之下,又很难做到。就眼前讲,经济速度在下滑,这是正常的,但是由于结构中间,我们应该支持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好多资金没有到位,所以很多小贷银行应运而生,民间集资现象出现,按理说银行要降低利息放松银根,但是中央银行又不敢放松,对于一些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企业与行业、搞投机的房地产约束不允许放松,这是我们当前调控中间的难处。今年年初设定的M2全年增长13%,但4月份的数据显示已经达到了16.1%,这就是说很难调控,要保证该发展的发展,又不要货币放松,引起通货膨胀,引起资产泡沫,对于中央银行调控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

我们要鼓励创新,创新永远是我们的灵魂,创新为了支持金融的发展,我们在发展中间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仍然代表了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但是,作为被监管部门,作为单一的追求利益目标的金融机构来说,我们讲创新,同时要讲交易成本,同时要讲创新成本,因为有时候没有把大势看清楚,没有把宏观调控整个的方向,整个的目标手段看清楚,可能你事先为了创新投入的成本,软件开发,就可能浪费了,或者说,打折扣了,或者说成本过高了。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银行家》杂志编委会主任)

欧明刚: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新特点

2012年年初的金融工作会议的主题就是创新,而且创新是为了实体经济服务。通过本次中国金融创新奖的评奖活动,我们来验证一下2012年的中国金融业的创新,特别是我们银行业的创新是不是做到了这一点。从收集到的600多份案例来看,当前中国金融业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创新已经开始成为银行文化当中的一部分。据我们了解,有不少的银行已经在内部专门有一个这样创新案例的评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可以看到创新已经成为一些银行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当中的一部分,创新已经成为全员参与的自觉的行动。

第二,对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服务、营销机制仍然是创新的重点。在参选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小微企业的服务体现了一个精细化的趋势,一是客户人群的细分,二是担保模式的多样,三是服务方式的多样,四是在小微服务当中也强调效率和商业可持续性。这充分说明,近年来在有关政策的推动下,服务小微企业已经成为不少银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考虑,而不仅仅是单纯地为应对政府有关号召的一种应景之举。

第三,对客户的服务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我们看到不少创新案例很难进行分类,因为是综合化的综合产品和服务。但这些产品和服务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包括信息服务、现金管理、融资、信用征集、信用卡结算等多方面的服务,将国内业务与国际业务相结合,将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相结合,将对公业务与对私业务相结合,将上下产业链相结合,发挥银行的信用中心、结算中心和信息中心的作用。

第四,注重发挥与其他金融业态的结合。这些年来我们银行业的创新当中,与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等行业相结合的案例很多,在此次的评奖案例当中出现了所谓的股权基金的投贷联动产品等等。

第五,创新反映了适应实体经济变化的趋势。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银行正在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一些产品是适应针对老龄化趋势的,有一些是开展绿色低碳信贷,有些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

第六,我们的创新仍然是坚持风控先行这样的一个理念。怎么实现商业可持续,实现盈利的最大化,与风险的管控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因为我们在评奖的程序上,或者在评分标准上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而且现在可以讲,通过这些案例也发现,很多的银行在创新与实践当中,已经把风险控制和创新两者能够得以很好地结合。

对于未来中国金融业的创新,我的体会是:第一,创新需要好的机制,需要得到银行各方资源的投入和其他各个方面的支持,它是一个整体的协调机制。第二,创新需要好的战略,如何将自己有原创性的产品,不轻易被对手模仿,是每一家银行在创新的时候在思考和把握的问题。第三,创新要结合自己的优势。

当然当前中国银行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利率市场化再加上汇率弹性在扩大,直接融资在得到发展,同业竞争在加剧,经济增长在放缓,银行风险开始暴露,监管得到加强,那么银行的经营管理面临着更加艰难的环境,但我想这也会促使中国的银行家在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营销创新上,将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作者系《银行家》杂志副主编,外交学院国际金融系教授)

王希全: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形象

近年来我们中国银行业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面对国内的经济下行的冲击与压力之下,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银行业的成就也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我们今天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已经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非常的明显。

在建设这个良好的金融企业形象方面,对我们工商银行而言,我觉得有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

首先,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应该是企业形象一个重要的基础。就像一个人的形象,形象应该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工商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改革创新方面做了尝试,做了很多的努力,现在工商银行的资本、资产、存款、盈利、市值、品牌价值,在世界银行业都是第一位的,包括我们银行的国际化、综合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内部来讲,工商银行也在改革内部的流程,改善我们的服务。

第二,作为一个大的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是我们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商业银行由市场主体向企业公民的转变,这里需要我们履行的是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企业的公民责任。这些方面工商银行作为大型商业银行,我们觉得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大众的需要,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大概90%左右的新增贷款都投入到中小企业方面,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比如我们在支持环保企业,我们实行的是绿色信贷,一票否决,如果信贷投入有违反环保法规政策的是通不过的,另外在公益卫生等等行业的贷款投入,也是在履行我们社会责任方面做出的努力。

第三,企业的品牌形象需要维护。形象的树立,需要品牌的维护与管理。在监管行业,对于广大用户的服务方面,工商银行也需要各个方面共同来维护,所以我非常感谢社会公众、监管机构以及领导的关心及关爱。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曾俭华:服务是企业形象的核心所在

中国金融业国有金融企业改革以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的中国银行业在世界银行业当中也有重要的地位,2013年4月18日,美国福布斯杂志了世界2000强企业,工商银行第一,建设银行第二,说明中国银行业确实进步很快,中国已上市的17家银行都在2000强当中,位次、地位都有大幅度地提升。

我国四大银行如果和美国的摩根、大通、花旗、美国银行相比较,我们的资产总额比它大15%,销售收入比它高17%,市值比它高7.4%,利润总额比它高了118%,盈利水平相当于其两倍。这样比较来看,中国银行业实力确实非常强大。

建设银行是国有四大银行当中第一个上市的银行,目前公司治理非常有效,经营体制机制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业务发展相当于上市以前的三倍多,资产质量在不断的提高,2012年的不良率在1%以下。同时,盈利水平也是最好的,R0E在全球十大银行当中始终排第一,所以有这么好的业绩,本身就体现了我们好的形象。

除了业绩以外,建设银行积极支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关注小企业的问题、“三农”的问题,这些方面的贷款增长幅度大大高于我们整个贷款增长水平。房地产方面的发展也非常好,建设银行有一个广告词就是买住房到建行,这个已经是深入人心了。所以在品牌上面,有自己一些好的东西,当然也包括为股东创造最好的业绩回报,为客户创造最好的服务;在服务上面,我们的服务流程、服务态度、关键的金融创新,这一块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我们最大的差别就是创新,作为一个领跑者的话没有创新是不可能的。下一步,建设银行将始终要高举创新旗帜,不断完善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话,现在确实还面临很多的挑战,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经济周期的挑战,从2000年以来基本上经济周期是比较高峰的增长,现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改革也向深度推进,建设银行想通过完善我们的管理、创新,能够顺利渡过这些难关。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

贾沁林:做品牌就是做未来

晋城银行是一家小银行,通过深入分析自身存在的价值,晋城银行重点锁定了中小型客户群中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市场中真正的草根性群体,因此我行将战略定位确立为“城市草根银行”,即这家银行存在的价值就是为城市中的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明确了目标客户群和战略定位,小银行如何生存和发展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未来小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到底靠什么?靠产品、靠差异化还是靠品牌?从宏观上来讲,这三个方面似乎都很重要。然而,由于小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持续性等原因所限,最终产品和差异化都会陷入同质化。因此对于小银行来说,做品牌就是做未来。

做品牌本质上是一种赢得爱的艺术,而有爱就有未来,因此我们相信,小银行在不断做好产品和追求差异化的同时,还应该做好个性化的品牌。小银行也可以有大品牌。

企业文化是晋城银行转型发展的灵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体系的精髓,而做品牌就是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做品牌,首先要明确企业的战略定位。晋城银行在2009年确立了“做城市草根银行”的战略定位,通过四年的实践,客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品牌效益。实践证明,晋城银行“做城市草根银行”的战略定位是正确的,坚定做“小”的大城市“草根”市场拓荒者的品牌形象也是大家所能认可的。

做品牌,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使企业的价值体系支撑企业发展战略。晋城银行明确“草根银行”的战略定位之后,开始思考和讨论这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即这家企业需要一套怎样的价值体系支撑草根银行的事业。基于此,我们提出晋城银行必须要有大爱文化,并把“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教育员工要学会付出,学会给予,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成就别人的同时才能成就我们自己,每一个员工都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客户有价值的人。我们希望员工像雷锋那样,平凡的人做好平凡的事。

做品牌,就是把企业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不断让客户从“上帝”提升为忠实的“信徒”。例如我行打造了“梦之贷”小微金融品牌,寄托“梦之贷,让你的梦想飞起来”的品牌寓意。信息不对称、抵押担保难是造成小微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梦之贷”就是要通过产品创新,打破信息不对称以及传统信贷没有担保抵押不放款的情形,敢于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晋城银行内部打造了一支服务于小微客户的“梦之队”,通过不断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向社会传输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产品创新和业务流程的改造虽然意义重大,但品牌价值更为重要。做品牌就是做无形资产,做品牌就是做战略,做品牌既是在做当下,更重要的是在做未来。

(作者系晋城银行董事长)

韩兴柱:企业形象对于地方性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地方性银行来讲,能不能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是直接关系到能不能生存的问题,甚至是死活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树立品牌形象方面,我想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总结一下。

首先,保持稳健经营,树立良好形象。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生死,因此,齐商银行这几年以来,始终不以速度和规模为目标,而是以精细化的管理,稳健经营,防范风险。大量的事实证明,凡是出现过案件的企业,特别是地方性银行,直接损害了它的品牌,它的形象,影响了它的经营,企业往往十几年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我们把防范风险、稳健经营作为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方面,确保不出现大的风险。

其次,以特色业务丰富齐商银行的品牌形象。尽管是地方性银行,齐商银行的市场业务,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专业的国际业务在城商行系统是比较好的;齐商银行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是全国第四家、山东第一家挂牌成立的;我们多年以来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道路,设立了五个专业品牌支行,为小微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

第三,以不断的创新,持续的创新,丰富齐商银行的品牌。我们在管理上逐步形成了小总行,大分行的管理模式,我们在业务创新方面,和德国IPC合作,形成了地方品牌。

最后,以企业文化彰显我们的企业形象。齐商银行重新树立或者建设了企业的文化体系,创办了齐商银行导报九年时间。加大对外宣传,使齐商银行良好的形象得到广泛的认可,这一点就是我们尽最大努力的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我们的社会形象。自成立以来,齐商银行已对社会各界捐款一千多万,十多年以来始终是淄博市纳税大户,今年已经进入了前五名。

(作者系齐商银行监事长)

侯慧聪:树立企业形象要以客户为中心

包商银行从2005年实行战略转型以来,一直就是不折不扣坚定不移的把小微企业作为自己的市场定位。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我们包商一直把这个理念作为一种自省的文化。围绕着打造企业形象这个主题,我想从三个维度结合包商银行的实际阐述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从企业层面,银行事实上就是一个服务行业,能不能为企业做好服务,这个至关重要。包商银行的小微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微,我们起贷的金额是三千元人民币,这个客户群体是财务信息跟银行的要求是不对称的,同时也没有完整的财务报表财务数据。包商银行在整个推行小微的一整套的技术过程中,我们始终站在客户这样一个角度,深入到客户当中,了解他们的收入与支出,帮助他们完成报表的编制。而且我们在小微产品设计过程当中也会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减少了第三方的手续,这个职能都是由信贷员来承担的,不仅节约了客户的成本,同时也简便了手续,客户非常赞同包商的做法,而且感觉包商这种服务业非常贴心。

其次,从监管的角度,金融机构是不是有诚信,是不是合规合法,值不值得老百姓信任,对于树立形象至关重要。多年来包商银行按照监管的政策要求,按照国家宏观政策的一些要求,打造自己的形象。监管的政策就是我们经营管理的底线,我们不突破这个底线,才能带来很多的收益,比如说信贷结构,包商银行客户中没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也没有国家限制退出的行业,所以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最后,从政府和社会公众方面,政府实际上承担着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就业民生等等大的问题,银行的行为怎么样嵌入到当中来也是非常重要的。包商银行成立源于偏远的包头,这么多年的发展,包商银行一直跟政府密切联系,专门为下岗再就业这个群体设计了下岗再就业贷款;跟社保局的合作,研发了养老保险贷款,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在公众形象方面,比如说包商银行建立了公益基金,对于失学儿童的帮助,大家关心的弱势群体的帮助,虽然从金额上看我们没有办法跟大银行大企业来比较,但是我们的点点滴滴的行为,都跟公众关注的、公众支持的、政府支持的是一致的。我想形象是企业塑造、自身努力的一个过程,更重要的应该源于企业,源于监管,源于政府公众舆论的一个评价。

(作者系包商银行副行长)

杨再平:银行的形象要兼顾共性与个性

说到形象,我想大家可能有企业形象设计,有形象大使,形象代言人。但是我想,形象大使等最多只是一个名誉形象的载体,企业的形象更多的应是形象背后的东西,应该是商业活动和商业存在,在消费者群体或者社会公众心目中间的一种反映。就银行来说,银行的形象就是钻进一定的消费者群体,或者说社会心目当中的银行。银行的形象是打造出来的,是打拼出来的,首先要有商业存在,然后被一定的消费者群体感知到。能够感觉的到,并且钻到他的心中去,这样才是形象,形象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招揽消费者、吸引消费者的标识。

企业的形象有共性和个性之分,就银行来说,要做银行,那一定要让老百姓感知到,我觉得有五个元素:首先,负责任;第二,诚信,你比如说理财产品,银行要告知消费者该理财产品存在什么样的风险;第三,友善,服务态度是友善的;第四,智能,你要能够聪明地解决消费者的各种难题,能够提供便利;最后,安全可靠。这五个元素就是共性,我觉得是所有做银行的应该要让老百姓,要让你的客户能够感知得到的。如果没有这五个元素,这个银行的形象就是不完整的,很难成为一家银行。

除了共性以外还有个性,比如我们的工行走到哪里都有工行;买住房到建行;晋城银行,草根尊贵服务;齐商银行,市民银行;包商银行,把小微做到极致。这就是它们的特色,它们的个性,总之我觉得做银行必须要有鲜明的形象,即要有共性的,也要有个性的。

(作者系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

水皮:商业银行的形象还需要在股市上加强

对于消费者来讲,其实安全可靠是银行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在中国这个社会里,大型银行代表的是中央政府的形象,换句话讲,是长子长孙,是嫡系;地方银行则不一样。两者区别就在于五大行承担的社会责任比地方银行重得多,因为它得“家产”,它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个责任与义务是相对应的;地方银行有你不多没你不少,就自谋出路。所以银行的形象不完全是铁板一块,总的来讲,我觉得还是代表了政府这么一个形象,中央政府是什么样的形象,五大行就是什么样的形象,地方政府什么样的形象,地方性商业银行表现出来的活力是同样的。

不管是已经上市的四大行五大行,还是正在准备上市的这些城市商业银行,它们都会在资本市场上有一个形象,我个人觉得这个形象显得非常的糟糕,没有跟它在真实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的形象相匹配,也没有起到打造蓝筹股板块的这么一个作用。比如说工商银行,我印象别深刻,2007年年初指数三千点的时候,工行全年的利润当时是490亿,对应的股价是6块钱,现在它的业绩是2400亿利润,股价才4块钱。银行的形象,在股市上全毁了。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哪个外资行稍微减持一点,大家就想到不行了,这个银行的业绩是不是假的,马上市场非常现实的就会有这个反应。所以工农中建交在股市的形象是摆在我们银行业的课题,希望它们可以塑造一个和它业绩匹配的形象,可以向外界传递中国经济健康、有活力、可持续的印象。

(作者系《华夏时报》总编辑)

侯维栋:金融服务的创新对商业银行更加重要

交通银行是非常注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一家银行。交通银行比工农中建几大行有很大的差距,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又属于系统重要性银行。在这样一个市场地位当中,交通银行还是要打造一些特色的业务,抓住我们所确定的客户群。供应链金融服务,实际上是我们在众多产品和服务创新当中的一个,我们通过供应链金融建立了以核心企业为主体,上下游兼顾的服务模式,这样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一条龙的服务。从客户服务来讲,它感觉会非常的方便,我们的供应链金融,是一个服务品牌,这里面是涵盖着非常多的产品。我们讲产品,讲服务,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服务则是无形的,是没有生命周期的。因此,我们在这个服务品牌下面,不断地把我们的一些新的产品装进来,不断丰富我们对客户的服务。

在服务创新方面,交通银行非常强调按照客户的需要,根据客户不同的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也就是说我们实行的是差异化服务。当今社会很难有一种产品,能够使所有的客户群体都满足。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交通银行除了强调这种差异化以外,交通银行也非常重视跨界的创新,突破现在商业银行支付融资这两个问题。现在客户希望得到的服务是综合性的,国外的经验也是这样的,美国的信用卡公司电影票都卖,更重要的是追求综合化的服务,所以在服务的创新方面,交通银行现在也立足于跨界的服务,立足于智能化的服务。

(作者系交通银行副行长)

王良:创新是招商银行发展的主题

招商银行有一句广告词叫“山因势而变,水因势而变,人因思而变,招商银行因您而变”。只有变是不变的,变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招商银行26年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以零售业务为例,在1995年的时候,招商银行推出一卡通,从此走上发展零售业务的道路,1998~1999年的时候推出网上银行,2002年的时候推出招商银行一卡双币信用卡,2003~2004年又推出金葵花理财,2004年推出私人理财服务,这样的创新使得招商银行形成今天差异化有特色的发展道路,也提升了招商银行竞争实力,提升了市场形象和品牌。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银行业面临许多新的竞争的形式,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比如说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大幅度缩小了银行的利差,存款理财化趋势,使银行吸收存款越来越困难,企业融资越来越多元化,银行的贷款也面临着需求不旺的困境,同时新金融的快速发展,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P2P贷款等方面,都对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如何延续传统的发展模式也可能会面临困难。所以要加大创新,打造新的竞争的优势。招商银行在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今后创新的方向,我感觉首先应该是在定位差异化,这样可以提升银行的特色,打造银行核心竞争力;其次是关系精细化,一家银行如何在利差不断缩小的情况下提升管理,成本管理、资本管理、员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这对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很大的考验;第三应该是营销精准化,不断的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创新一系列新型的产品。过去银行是产品提供商,如何变成客户综合服务的提供商,这样的银行才更加具有竞争力,发展才会更加长远,招商银行相信通过这些领域的创新、发展,一定能够走出一个特色化的、差异化的、可持续的这样的发展的道路,打造成为一家优秀的、受社会尊敬的企业。

(作者系招商银行行长助理)

朱玉国:金融创新解同质化难题

银行产品同质化应该是一个银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大小银行都有这样的状况,特别是小银行在产品同质化方面问题更多一些。创新尽管是每一家银行共同的话题,但对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尤其重要,城市商业银行的生态体系里面是一个夹心层,在大城市里面要面对的是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强大竞争对手,在县域、农村市场,面对的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商业银行,所以城市商业银行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所以只有创新这条路。

怎么解决同质化的问题,怎么打造自身的竞争力呢,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出现了两点变化:

首先是市场环境的变化,现在银行业面对的是经济环境变换,利率市场化、社会融资多元化的格局,这个格局给银行带来的问题就是客户小型化、客户管理碎片化。这样的情况下长沙银行抓两个事,一个是小微专业银行的建设,另一个是使我们的服务更快、更简捷、更专业,贴近客户贴近市场。

其次是技术的变化,移动互联网已经在全面升格地改变我们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商业模式,这个变化就是消费者时间的碎片化,消费者随时随地在零碎时间里面解决理财的问题、支付的问题、贷款的问题,这个情况下,网络银行、移动银行、数字银行的建设就成为创新的方向,小银行在这方面的能力要相对差一些,不过长沙银行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作者系长沙银行行长)

万小兵:创新要做到优质、可持续

我认为我们中国并不缺优秀的大银行,甚至超大型银行,我们中国需要众多的优质、可持续发展的小银行,这个也是欧美国家的经验,是历史发展所证实的。我们德阳银行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优质、可持续发展的这么一个小银行,我们不追求体量大,但是要追求质量优,追求它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体现我们小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不同的银行有非常大的区别,这个不能随便复制,别人的差异化和你的差异化,效果可能是相反的。我们德阳银行做差异化,一定是要细心向大银行学习,但是要根据自己的客户群体,自己的地理位置设置自然的产品。我们跟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做的友好银行,这个产品我们一开始,就是走高层设计,走高端路线,我们一开始就跟着国际上最先进的银行学习。国内各家银行创新层出不穷,我们也要向各位学习。

德阳银行的定位是女性友好银行,给不同的女性提供专属服务,对于高端女性有它专属的理财产品,专属银行卡,专属银行服务,跟我们当地的银行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我们普通的女性,我们跟高盛集团、西南财经大学合作,搞女性创业贷款培训,从中发现一批优秀的女性企业家,用这种服务的方式,来培养一批德阳银行的女性企业家客户,对于一些女性弱势群体,我们又通过财政贴息贷款,给她们提供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创业贷款,扶持她们,尽我们的社会责任。通过这样的差异化服务,致力打造女性友好银行是德阳银行的特色,是德阳银行的品牌,通过这样不断的深化服务的内容,跟其他银行有所区别,在服务当中让我们客户的忠诚度得以提高。德阳银行在此产品的创新设计当中,可以学到很多国际先进银行优质的东西,为我们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作者系德阳银行行长)

丁锋:银行业目前的创新还局限于传统业务

传统的银行存贷业务已经发展很多年了,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也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我认为目前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还都仅仅是局限于传统业务的,无非是结合中国实际加以改进而已。比如说我们杭州银行,在做小微业务方面并没有特别的独到之处,我们只是针对北京60万到80万的专业市场的私营企业主,个体加盟商,采用信用卡的方式做100万以下的小额贷款。所以我觉得坚持做最简单的事情,把简单的事情做扎实,这可能就是最大的特色。

我觉得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关注互联网时代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目前我们中国的银行业,从创新的角度来说,都没有超出传统业务的限制,反而是阿里巴巴超过了,所以可能真正的创新是在银行以外。阿里金融是给我们银行业的惊喜,所以我们应该关注怎么用互联网来改造金融。比如说杭州银行利用信用卡做贷款业务可能是违法的,那么为了规避监管,就推出一个虚拟卡,利用网络来实现。中国的传统市场很大,中国的传统经济结构也很有层次,从最高的卫星能上天,最低的天天需要的饮用水,银行业也是一样的,最简单的技术还是要运用,最高点怎么掌握可能要动脑筋去创新,真正的创新是在体制外的,互联网可能会颠覆我们运用的模式。

(作者系杭州银行行长助理)

魏加宁: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与金融改革之间的关系

金融创新包括产品的创新,服务的创新,也包括体制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从金融创新的原因角度来观察,可以至少分为两类:一类就是说,是由于技术进步引发的这种金融创新,比如说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第三方金融服务。对于这种金融创新,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监管要跟上变化的形式,也要更新你的监管的方式以及你的技术手段,进行更新,否则的话,就有可能出现监管的真空。另一类就是由于现行的制度安排不合理而导致的,比如民间金融、影子银行,它是由于行业准入限制、利率没有市场化、金融压制造成的,这样的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是需要通过加快金融改革来解决的,要通过放开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本到正规的金融体系中来,办正规的金融机构,加快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现有的监管体制来防范风险。

我们现在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在推进,跨市场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但是我们的监管部门是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三会分业监管不变。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监管体系最大的结构性特点,一方面推混业经营,一方面又坚持分业监管不变,将来这要出大问题的。怎么解决呢,光靠银行业是解决不了的,首先要解决监管体制本身的问题,改革监管体制,三会合并不了的话就要改变决策机制,尽快建立起监管协调机制,建立一个类似像货币政策委员会这样一个金融监管的决策委员会,在三会上面建立金融监管的决策委员会,规范它的金融监管的角色,三会作为它的执行机构,监管委员会除了监管三个监管部门以外,还有其他的监管部门作为成员之一,邀请一些业内人士、专家组成科学的监管委员会。总之,要解决金融创新有可能带来的风险的话,需要一方面加强监管,一方面通过改革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史建平:银行业创新的四个特点和四点希望

过去一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的关键词就是宏观创新,也是过去这一年当中银行业发展当中的主旋律。在创新的主旋律下,很多银行、各个层次的银行,都有创新。在此次评奖中,我看到了几个关键词:一是责任,我感觉到无论是国有大银行,还是地方性的银行,他们深知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即支持发展,支持经济转轨,支持老百姓的各种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客户,所有的创新无一例外的都把客户作为中心,把客户细分,在细分的基础上设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的金融服务方案,精细化营销,精准营销,最后实现供应;三是科技,现代银行金融服务产品,都是以科技作为基础的,都是对现代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服务效率;四是竞争,银行业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和非银行机构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还有以马云为代表的非金融企业侵入银行的领地,所以这个竞争是越来越激烈,竞争是压力,压力就是动力,这也促使了我们银行业不断进取,不断开拓。

中国银行业的创新还将继续,我也深感觉到中国银行业的创新环境并不是那么好,所以我提几点希望。首先,银行的创新意识要强,但前提是要控制风险。其次,不仅要发现需求,还要引导需求,创造需求。我始终认为金融消费很多的需求需要银行开发,银行应该成为新时代金融服务的引领着。第三,加大创新力度,加大原创,同时监管部门对于新事物要认真分析,好事物要适当放松监管环境,不能统统打死。最后,希望社会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尤其媒体千万不要煽风点火,给银行业一个成长的良好的环境非常重要。只要全社会大家齐心合力,共同为银行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中国银行业会发展的更好,创新也会越来越多,社会公众享受的金融服务也会越来越好。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何海明:金融营销创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营销渠道的创新同样体现了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成果,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2012年中国银行业的金融产品营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产品设计出发点立意高。在设计理念上并非是简单的从拉动银行业出发,而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契合时代主题,使得企业金融营销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尽了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树立了企业良好的形象。比如招商银行创新性的在2012年正式推出业内首个专门面向小企业的现金服务管理体系,涵盖了便捷融资,供应链金融等等,实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的小企业金融创新模式。

第二,技术创新引领产品营销创新。中信银行“实施B2技术将信用卡业务推向新的方向”,信用卡向精细化转变的时候,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依靠云处理等实施技术,重点挖掘客户的服务需求,依据不同的需求,通过多渠道为客户进行营销和服务,实现最佳时机、最佳客户、最优渠道、最佳营销渠道等,使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实现了业务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第三,产品推广,多线传播。广发银行在推广时整合了自有媒体和外有媒体,线上下资源,吸引客户主动了解银行品牌及产品,实现了高性价比的营销推广。通过对电子银行的品牌形象,产品特色,代言人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与广发产品结合度等因素的综合考量,广发银行在2012年开展的“广发幸福E生活”当中,以幸福为旗帜,通过中央电视台、新浪官方微博、腾讯网等媒体渠道,跨媒体整合营销传播网,使活动影响得以扩大,广发银行的电子银行知名度得到提升。

最后希望各家银行能够再接再励,设计出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金融产品。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广告中心副主任)

嵇海荣:城商行的营销与创新展现出了蓬勃活力

近年来我国金融事业发展迅速,营销意识不断强化,营销经验不断获得积累,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各类金融机构的营销理念,也正在日趋成熟,差异化、精准化营销得到了普遍的实践,有效地带动了行业营销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其中城商行等地方机构表现出的蓬勃活力和长足进步尤为让人印象深刻,也展现出我国金融营销发展的若干趋势。

第一,金融产品营销不断纵向深入发展,精耕细作成为普遍共识。当前产品类型分布呈现出一种覆盖范围广泛,但热点相对集中的局面,小微企业、三农产品仍然是其中的热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产品的差异化营销,在细分市场做好精准营销,成为突出重围的关键。如“咖啡产业链营销”、“金太阳”、“梦之贷”等,它们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这个优劣势所在,为了避开同质化竞争,利用在当地金融市场的积累,尝试特色化经营,针对具有发展前景、符合当地实际的业务品种进行持续的挖掘,展现出了在细分领域市场的强大的生根能力。

第二,金融产品营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许多经营机构已经不仅仅是专著于产品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在营销策略手段等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尝试专业化特色化的创新,表现出不俗的潜力和整体竞争力。比如“商圈银行”、“社区营销”、“商银企联合”等营销方式,都具有相当的学习和借鉴价值。

第三,金融产品在营销过程当中,更加重视与客户的沟通。金融行业把与客户的营销作为双向沟通过程,而非双向推销,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银行业的共识,而且备受推崇。比如“温馨服务”从调整服务模式着手,最大地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的同时也与客户达成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并以此促进自身产品的完善,形成良性循环。

我国的金融创新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随着中国金融创新奖的不断的开展,整个中国的金融服务业会越来越好。

(作者系分众传媒高级副总裁)

曹凤歧: 服务创新是银行业永恒的主题

银行本身就是服务行业,所以服务的创新,应该是银行永恒的主题。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创新,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金融如何创新,银行在创新过程中应该注意一点什么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首先,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创新。银行首先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怎么创新,银行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必须始终围绕实体经济的发展。比如美国的住房次级贷款,最终创新成为了纯虚拟的资产,导致了金融危机。所以必须围绕实体经济的发展,围绕中国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创新。

其次,突破传统存贷业务,为企业提供全方面的服务。不仅仅是存贷业务,对企业其他的金融的需求也要进行创新。

第三,在中小微企业服务方面做更多的创新。尽管所有的银行都提为小微企业服务,但是中小微企业缺乏资金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我们需要踏下心来更好的为中小微企业服务,为农村企业服务,为普惠制企业服务。

第四,产品创新差异化、品牌化。大银行有自己的对象,中小银行有自己的对象,有自己的市场定位,所以要根据你的客户,根据你的服务对象进行创新,避免同质化,避免恶性竞争。

最后,要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对客户的服务,包括对公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银行能不能够在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上下一些功夫呢?

服务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且这种服务的创新没有止境,根据经济发展,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包括各种财富的增长,我们提供更多新的产品,更多新的服务,我们的银行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荆林波:加强数据研究,提升创新能力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金融创新,我想简单点评三点:第一,什么是创新,我想最通俗的讲法创新是等于发明加商业化。银行的产品创新将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产品的开发以及规模化、商业化,有没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如果仅仅为了创新产品,若没有足够商业化的体量和规模,这个盈利模式是不成立的,所以创新的根本在于最终实现商业化。

第二,创新是为了获得能力的提升,什么是能力,能力等于资产加你的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就是,能力减去资产等于核心竞争力,你的资产够大,但是能力不够强,就相当于没有核心竞争力,甚至是负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目前的客户已经碎片化、多元化,老龄化趋势以及80后、90后的崛起,导致银行必须对客户进行选择和细分,而数据是支持客户细分定位的根本所在。那么银行在产品开发和创新时最根本的短版在于有没有足够的数据选择、开发、挖掘,研究客户的消费能力,然后很好地找到核心顾客价值取向。

上一篇:足球火了,恒大亏得值? 下一篇:避开中国经济的断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