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摄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9-16 11:00:20

专职摄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摄像是结构电视画面景物元素的承载者,是完成编辑对景物元素所赋予内涵的执行者,是电视受众通过电视画面了解相关事件来龙去脉的桥梁和纽带。在当今电视业界的专职摄像人员中,不乏具有非常强烈编辑意识的智者;也有一些过于强调自己的意图和喜好、随心所欲、毫无重点拍摄的庸者。这些人不了解编辑意图,素材拍得不少,能用的却不多,给后期编辑带来了很多困难,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缺陷。

【关键词】专职摄像;盲目;随意;机械;编辑意图;敬业

笔者是一名专职摄像,也曾做过编辑。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对专职摄像普遍存在的问题,深知其中的原因所在。现就专职摄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 专职摄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今的专职摄像从业人员中,许多人并非科班出身,有的是出于爱好转行。这些人员缺少摄像应该具备的综合知识,缺少像编辑那样对新闻事件的基本理解,缺少撰写稿件时的构思和脉络;缺少后期制作时的画面组接、蒙太奇使用等常识,缺少编辑对画面的特技处理,以及常用的音乐、音效、字幕等基础知识,这就导致了专职摄像和编辑在拍摄上的严重脱节。

1.2 漫无边际盲目拍摄

在进入拍摄现场之前,许多专职摄像要么不和编辑沟通要么是不清楚编辑所要求场景的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等等所在,不清楚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接规律,从而导致所拍摄镜头的景别与景别之间、前后顺序之间、宏观与细节之间、运动与静止之间等等,没有任何内在的连带关系。编辑面对这些零打碎敲的一堆素材镜头,制作成片的时候,要想寻找合适的画面,就像大海捞针。有时候,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连针都捞不到,甚至还得补拍。

1.3 不分轻重缓急随意拍摄

现代的电视新闻事件,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的事发现场如同战场变幻莫测;有的则比较平稳,甚至能够延续很长时间。比如:突发事件、火灾现场,农田作物、人文景观等等。进入新闻事件的拍摄现场,特别是突发事件的现场,专职摄像不知道哪些内容是编辑所必须强调的,分不清哪些是稍纵即逝的场面,不分轻重缓急的随意拍摄。结果是顾此失彼,四平八稳的镜头拍了不少,具有冲击力的精彩瞬间、细节镜头拍得不深不透,有的根本就没有拍到。由于突发事件镜头不具备重复性,一旦失去拍摄机会将无法补拍,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

1.4 受传统意识束缚机械拍摄

电视片在我国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片的的拍摄方式也由过去单一的“老电影”式,发展到现在的纪实、隐蔽等诸多方式。专职摄像由于受传统拍摄方式的影响,不管编辑要做什么样的片子,不分体裁、题材,不分纪录片、专题片、新闻片等表现形式的区别,一律按照所谓的成组拍摄的老套路机械拍摄。即:对于一个独立景物元素,必须完成大全、中景、特写、细节等缺一不可的成组镜头。用这种方式拍摄的镜头在纪录片、专题片中确实必要,但在新闻片中则显得十分多余。这样做不仅费时、费力、费资金,造成镜头的大量浪费,也给编辑后期制作造成很大负担,不能适应现代电视快餐式的拍摄需求。

在当今的摄像机功能中,除常用的变焦镜头、手动光圈、手动调焦功能以外,还设置了色温、快门、增益等功能,有的还配备了广角、鱼眼、滤色镜等。如果把这些功能和设备巧妙搭配使用,确实能创作出艺术效果非常强烈的镜头。但在日常的拍摄过程中,专职摄像如不清楚编辑的表现意图,凭自己感觉胡乱创作,用这种方式拍摄出来的镜头,虽然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但是与编辑要表达的意图不相吻合。结果,花里胡哨的镜头拍得不少,有用的却不多,只能成为摆在花瓶里的花“摆设”。

2 专职摄像需要提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实事求是地讲,许多专职摄像在起步阶段还是比较上心的。他们每次完成拍摄任务,大多要到机房回看自己拍摄的素材,也能听取不同的建议和意见,及时改正下次拍摄镜头的不足。可是过不了多长时间,有些人就开始满足现状,再回看素材不是找缺点,而是自我陶醉和欣赏。正是这一原因,许多专职摄像从事摄像工作虽然时间很长,但是业务能力却非常平庸。

笔者认为:专职摄像自打从事摄像工作那天起,就要沉下心学习如何编辑一部好片子。每次外出采访,要像编辑那样,对本次采访的事件有一个基本了解。采访过程中,也要像编辑那样了解事件的发展变化、来龙去脉。编辑在剪辑片子的时候,专职摄像要随同编辑一块剪辑,看一看编辑对自己所拍摄镜头是怎样选取组接的,找出自己拍摄镜头次序组别,与编辑选取镜头次序组别的差异在哪?以便及时改进自己的不足。与此同时,专职摄像还要对编辑设备以及相关软件的使用常识有个了解,能够达到编辑不在的情况下,自己能够独立完成比较简单的采访制作任务。主管领导在审查片子的时候,专职摄像要陪同编辑一起审看,听一听领导对自己拍摄镜头的看法和要求,认真总结自己的得与失。经过一两年的学习磨合,专职摄像的业务水平,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2.2 要上心、留心、虚心、诚心

作为专职摄像,不论拍摄什么样的题材,都要做到上心、留心、虚心、诚心。接到拍摄题材之后首先要上心:要对拍摄题材的特点内容进行一番梳理和思考,在脑子里搭起一个粗略的拍摄框架。在去现场的路上,要和编辑进一步沟通,及时调整和更改自己的拍摄思路。到了现场,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再一次调整原来的拍摄思路。在拍摄现场还要做到留心:留心观察现场相关的宏观、微观、细节和情节。并清楚地知道,哪些场面需要重点拍摄,哪些场面需要一带而过?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重大题材和篇幅较长的专题片、纪录片,要清楚重要场景TC码的数值,必要时帮助编辑做好场记。从事摄像工作要虚心:无论自己的业务水平、资历高低,都要做到虚心。时时刻刻学习他人的长处,在熟练掌握基本摄像方式的同时,还要努力创新拍摄手法,尽量摆脱传统拍摄意识的左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经常看别人拍摄的素材带,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专职摄像要有一颗诚心:无论拍摄什么样的题材,采访对象是什么样的人,都要以诚相待。不能因为采访对象身份的高低贵贱另眼相待。要知道,镜头的画面质量,与采访对象的身份没有必然联系。

要完成一个解说、镜头相辅相成,各方面俱佳的电视片,虽然要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但编辑、摄像的默契合作是达到这一水准的前提。笔者认为:在有条件的栏目和单位,编辑摄像的配合应该相对固定,给他们创造一个彼此分析研究的场合与机会。使得他们工作时默契配合的程度,达到相声演员逗哏和捧哏的地步,形成编辑摄像之间的黄金搭档。在拍摄专题片、纪录片,镜头要求较高的电视片时,专职摄像要能够按照编辑的思路和要求,拍摄出主题表现力、艺术感染力、视觉冲击力较好的镜头来。对于拍摄舆论监督类的新闻报道,能够达到编辑、摄像彼此之间的一个眼神、一个特定动作,两个人就能心领神会。

总之,专职摄像要努力克服本行当存在的通病,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及时总结并加以提高,就能成为电视业界出类拔萃的专职摄师。

上一篇: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下一篇:矿井消弧线圈补偿与漏电保护配合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