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历史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培养

时间:2022-09-16 10:34:36

新课程下历史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培养

【摘要】历史个性化教学是历史教育的灵魂,也是历史教师个人修养的展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养成是长期积蓄后个性灵光的闪现。本文着重从教师为什么要培养个性化教学风格以及如何培养个性化教学风格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粗略的探讨,希望对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养成有所帮助。

【关键词】个性化 教学风格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24-01

舍勒说过:“个性是精神行动的一个层级式的个序架构,这一架构表达了无限精神的一个一次性的个体的自我积聚,客观世界的本质结构也相干根于这一无限精神之中。”这说明“个性”化是教学最基本的特点,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塑造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一、什么是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

什么是“个性化教学风格”,教学风格的内涵又是什么?所谓教学风格,是教师把握、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工作的自身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教师个性特征乃至人格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体,也标志着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成熟。

教学艺术个性化是教学风格的核心。所以,教学个性化的内涵应该是,教师个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个人性格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教学艺术自然是个性化的,唯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才能有教学艺术独特性。因此,需要凸显教学艺术的个性化的价值,把其置于重要的地位。

个性化教学风格是一种相对稳定教学状态。它并不是指一切的“教风”,只有在教学领域里善于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摸索教学规律的教师,才能形成富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追求,才能将个性化教学风格打磨成型,从而推进自身教学艺术的境界。

二、教师为什么要培养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师为什么要培养个性化教学风格呢?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新课改追求个性化教学风格。一直以来传统的教育对教育的共性十分强调,然而却忽视了教育的个性,特别是忽视了对教师个性化风格的要求。一旦教师缺少了个性化教学风格,也就不存在教育的创造性。当前,新课程实行一标多本,这就给教师个人留下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因此,实行个性教学自然就是历史教育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个性化教学也是新课改“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的要求。新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其本质是人的发展、是人个性的发展。为此,就需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出绚丽多彩的人格。这就需要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的教师,为此,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自我提升,勇于创新,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功效来看,个性化的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历史个性化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目标,以新课程内容为媒介,以学生探究学习为策略,力求教师教的个性化与学生学的个性化相协调、相统一。因此,历史学科的个性化教学是必需的。

三、教师该如何培养个性化教学风格

个性化教学风格绝对不是教师个人面壁苦修就可以塑造的,它应该是学校与教师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首先,学校要为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塑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师个性化风格的形成离不开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而这宽松氛围的营造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的素质。如果学校领导过于关注业绩,总把眼光盯着升学率,就别指望领导会很好地对此加以支持和引导,甚至于还会挫伤教师个人对个性化教学风格追求的积极性,这又怎么可能利于教师个性化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反之,如果学校领导开明、有长远目光,能够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把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作为提高全校教学水平的抓手而进行倡导和鼓励,就会出现教师大胆实践、创新、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改变教学评价机制,把教师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工作成效的一个根本性指标。毋庸违言,教学评价机制是推动教学工作的强力杠杆,只要运用得好就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在教学评价机制中增加形成教学风格这一考核条款,必定能更好地引导教师自觉地发挥教学的创造性,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其次,教师个人要努力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

歌德曾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记录。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教师只有具备了宽广而雄厚的个人修养基础,方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需要多下一些功夫,所谓“处处留意皆风景”,唯有平时点滴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师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基础是学习,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加以反思和提炼。课前,要制订明确详实且具有操作性的目标,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要思考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有哪些环节存在不足,又哪些环节是成功的,甚至是意外收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切切实实的日复一日地去做,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此时必定会有欣喜地发现,教师个性化的风格是那么地绚丽多彩。

最后,教师个人要善于归纳、总结教学规律。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只有在教学领域里善于总结经验、摸索教学规律的教师,才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风格和方法,只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就都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只要各用所长,亦能殊途同归,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继承和发展、学习和创新要有机地结合。同志说:“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用跟踪的办法是不能超越别人的。”这说明一定的模仿仅是手段,追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是最终目的。

总之,个性化教学是历史教育的灵魂,需在漫长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潜心修练才能形成。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功夫在平时,课堂只是教师在长期积累后个性之花必然地绽放。所以,需要教师平时不断地充实、反复地锤炼,方能形成自己个性化教学风格。

上一篇:让兴趣成为打开学生历史学门的一把钥匙 下一篇:基于《牛津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整体教学的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