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差错管理在卷包过程工艺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6 10:14:20

防差错管理在卷包过程工艺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通过对卷包过程缺陷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利用防差错管理进行改善的思路。通过实施防差错管理,降低卷包过程工艺质量管控中出现差错的机率,预防因差错造成的工艺风险和产品质量问题。减少可控因素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风险,进而达到卷包车间整体过程工艺质量控制水平以及产品质量指标的提升。

【关键词】过程工艺质量控制 风险点管理 可视化 作业标准化

引言

近年来,宝鸡卷烟厂通过对标创一流、精益管理等管理方法的应用,及长时间对工厂工艺质量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改进,卷包生产过程工艺质量控制能力逐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也得到相应改善。但是在生产过程及市场投诉反馈中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产品质量问题。通过对2014年全年卷包车间出现的工艺问题或产品质量问题的分析发现,绝大部分质量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操作疏忽、未按标准执行、设备保障能力欠佳、流程混乱、标准不清等因素造成,而这些因素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是可以消除的,换言之,由这些差错因素造成的工艺或产品质量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1 差错因素分析

要加强制造企业的现场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要从人、机、料、法、环五要素找出原因并解决。我们通过对卷包生产环节五方面分析,汇总出可能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差错因素。

(1)人员影响因素分析。“人”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作为卷包质量控制的现场作业者,其性格特点、工作状态、质量意识等因素,均可能因为细微变化而导致产生人为差错。比如工作热情不高,情绪不佳,交接班、餐后等关键时段注意力不集中,三班倒造成人体生物钟紊乱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工作状态不佳,人员在作业时差错率上升,从而导致产品质量问题产生。

(2)设备影响因素分析。设备自身状况不良、役龄时间长,部分机型设备备件供应得不到充分保障,造成对产品的保障能力不足。比如在线质量检测器自身的检测功能局限,不能对某类型的缺陷进行有效检测报警,造成出现问题产品时机器不能准确检测识别导致流入下道工序。

(3)辅料影响因素分析。辅料配送错误。由换版或配盘错误,配送到卷包机台现场的辅料牌号与在生产的卷烟牌号或规格不一致,若作业人员不注意对照标准检查确认,就会产生混牌、混版等产品质量问题的产生。

(4)制度标准影响因素分析。制度标准的制定脱离生产实际,对工艺行为规范或作业流程规定不合理,作业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依照不合理的要求出现差错就难以避免,可能造成产品质量问题。

(5)环境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环境温湿度的变换,卷包过程使用的烟丝、卷烟盘纸、水松纸、乳胶、包装材料、封箱胶带等原辅料的内在质量会发生轻微的变化,这些变化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是很难察觉的,如果对环境温湿度变化没有有效的监控及预防措施,就导致原辅材料的变化而产生产品质量问题。

2 差错预防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2.1 预防控制原则

(1)防患于未然。即提前防止发生。一般来说,每一种差错的发生率都非常低,即使对于表现出来的差错在一件一件发生时都实施了防差错对策,也不能期待取得多大的效果。

(2)全员参与。有不少人将“防差错”理解为只是一种“硬件方面的措施”,或是管理人员的问题分析及预防手段,自己只要遵照就可,但实施这种片面的对策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不仅其效果将受到限制,而且还要花费更多的成本。

2.2 差错预防控制方法

(1)杜绝源头设计错误。审查卷包机台的作业指导书。由于我厂实际生产中可能存在不同卷包机台生产不同牌号的卷烟产品,生产过程中一要查看作业指导书是否与机台在产牌号一致;二要查看作业指导书中工艺参数及产品标准值等内容是否与最新版技术标准符合,能否为机台生产提供准确的依据。(2)可视化管理。在卷包机台通过建立看板实现可视化管理。专业管理人员收集机台各项生产数据,及时将质量、消耗、设备作业率等重点方面数据进行反馈,建立起预警通报机制,使机台人员能第一时间了解近期产品质量、设备运行、原辅料消耗等重点指标的数据,掌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加以整改控制,防止问题扩大。(3)作业标准化。针对卷包环节中的生产换牌、原辅料换版试验、设备技措和检修、不合格品处置、残烟处理等容易出现差错的关键环节制定标准,理顺作业流程并规范实际操作中的工艺行为,使这些关键环节的过程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化、规范化,并监督控制行为的执行情况,及时纠偏不规范行为。

结语

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对差错的预防和控制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进问题。通过这样一个循环,形成卷包工艺质量预防控制持续改善的闭环管理,减少差错的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赵华坚,奚立峰.零缺陷质量目标下防错技术的研究.[学位论文].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2.

[2]赵华坚,奚立峰.应用防错技术实现质量零缺陷[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04:46-49.

上一篇:永乐宫壁画中的阴阳之道与包装设计的共鸣 下一篇:广西绿色物流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