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督查情况工作报告

时间:2022-09-16 10:07:54

市委督查情况工作报告

根据4月16日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和市委主要领导要求,为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推动重要景点景区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现就我市湿地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天地之美、美在,人生有梦、梦圆徽州”的城市形象主题,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科学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突出重要景点景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丰富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环境、保障城市用水安全,提升湿地的生态价值及其公众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应用湿地生态恢复、生态重建和湿地水处理等生态工程技术,构建类型多样、格局合理、功能优化的湿地自然保留地,保护乡土物种、丰富生物种类,展示、传承具有浓郁徽州特色的湿地生态文化积淀,与城市水源地保护、城市生态休闲紧密结合,创建湿地自然保留地、城区水源地复合一体的湿地建设模式。

三、基本原则

1、保护湿地资源与增强修复能力并重。遵循湿地生态、保护生物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原理,以湿地自然景观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培育及其保护、水源地环境保护为重点,切实保护重要景点景区的湿地资源,彰显湿地的自我修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

2、调整产业结构与解决民生问题并举。从区域湿地保护、城市总体建设的视角出发,适度规划湿地展示、湿地生态休闲及湿地科普教育功能,推广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和休闲体验经济,积极争取建立覆盖全市湿地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湿地区域内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妥善解决各类民生问题,形成与湿地保护相一致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

3、挖掘特色主题与培育生态文化并进。融功能、景观、生态为一体,深入挖掘湿地在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地域特色,努力培育旅游者和当地群众的生态文明观念,打造湿地品牌,在全市形成保护湿地的良好生态文化氛围。

四、主要任务

1、做好规划编制。紧紧围绕国家关于湿地保护资金的投入导向,有针对性地编制一批湿地保护项目,将重要景点景区湿地保护纳入省湿地保护总体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全市湿地保护工作的发展。初步计划编制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新安江上游湿地群保护区建设(新安江流域休宁段湿地)、黟县奇墅湖及五里桃花湿地保护发展、湿地公园保护发展等4个项目,组织区、区、休宁县、黟县等区县赴省林业厅汇报对接,并组织相关资质单位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切实加大跑省跑部力度,争取上级的更多支持。力争2013年7月前,在新安江流域休宁段建立新安江上游湿地群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以黟县奇墅湖、五里桃花湿地为主,建立宏村省级湿地公园;以率水、横江至新安江延伸段为主建立省级湿地公园。

2、开展环境治理。做好湿地范围内水面清网、河道疏浚、水系沟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畜禽污染和水产养殖污染;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污水管网设施或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结合全市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建设,重点实施100条农村河渠治理。着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坡耕地综合整治工程、崩岗治理工程和山洪沟防治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在新安江上游兴建月潭水库,着力提升市中心城区防洪能力。

3、调整产业结构。根据我市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推动三、一产业联动发展,加快湿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乡村旅游项目;通过政策激励、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种植业减少施用农药化肥,推动种植业标准化、生态化发展;提倡“绿色养殖”新理念,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大力推行生态化养殖模式。

4、修复湿地生态。注重水陆关系,改善岸线地形与形态、重建水陆过渡带、恢复自然或近自然生态岸线,重视乡土植物应用、重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的植被空间演替序列,着力构建林水相依的宜居城市。要拓宽水岸绿廊,全力抓好新安江延伸段130万平方米绿化,力争实现全市水岸绿化率达80%以上,在滩涂高地广泛种植水杉、池杉、垂柳、枫杨等耐水湿树种;滨水岸及沼泽地种植芦苇、菰草(茭白)、慈姑、千屈菜等挺水植物;浅水处种植睡莲、荷花(藕)等浮水植物;深水处种植菱等浮水及沉水植物。生态湿地范围内要杜绝人为干预,通过自然生长,恢复湿地生态原貌和生态功能。

5、争取上级支持。加强与国家部委、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列入国家、省重大项目,争取资金、土地、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呼吁建立国家层面湿地全覆盖的生态补偿机制。各区县、市直相关单位要按照自身工作职能,把湿地建设工程中的相关项目纳入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计划,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五、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快推进我市湿地建设,强化湿地建设的组织领导,我市将湿地建设纳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统筹考虑,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各区县、市直各成员单位要根据湿地建设需要,切实加强对湿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分管领导亲自抓、责任部门具体抓、各级政府合力共同抓的工作机制,围绕建设目标,明确时间节点,落实工作任务,形成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快速反应、运转高效的联动协作机制。

2、加强统筹,协调推进。推进湿地建设,要充分认识产业结构调整对当地社区、人民群众的影响,做好与相关镇、村的沟通与协调。加强社区管理,重视社会民生,尊重群众意愿,为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和保障,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从产业发展、转移支付等多层次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推进重要景点景区湿地建设,需要上级政府、社会各界、当地群众的关心和支持。要大力宣传生态理念,培育生态文明观念,尤其要结合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当地居民减少污染,调整种养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湿地经济。此外,要通过多种宣传媒介,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对湿地建设的认同和支持,引导不同的企业实体参与到湿地的保护和建设中来。

上一篇:林业局苗木基地工作报告 下一篇:局长在绿色提升现场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