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形臂X射线机对股骨干骨折髓内针内固定术中骨折远端旋转畸形的评估价值的分析

时间:2022-09-16 07:38:08

C形臂X射线机对股骨干骨折髓内针内固定术中骨折远端旋转畸形的评估价值的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C形臂X射线机在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中对于骨折远端旋转畸形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26例)和B组(30例)。A组术中将骨折牢靠固定于前倾角度为15°位置,B组患者术中采用C形臂X射线机测量健侧股骨前倾角度,并据此对患肢进行旋转对位。结果:A组术后有11例(42.31%)患者的旋转移位在10°以下,11例(42.31%)在10~20°之间,4例(15.38%)在20°以上;B组患者的旋转移位角度均在10°以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过程中以C形臂X射线内测量NH角可准确反映骨折旋转程度,以健侧NH角作为参照对患侧股骨进行旋转对位更具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摄影测量法;C形臂;旋转畸形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10-02

临床实践证实,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较少,且固定牢靠,术后骨折愈合率较高,在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被认为是临床首选治疗术式。但该术式术中容易发生旋转畸形,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术后康复。因此,术中合理控制骨折旋转畸形角度至关重要[1]。我院在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过程中,应用C型臂X射线机监测术中旋转畸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56例,其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在22~64岁之间,平均为(36.6±4.1)岁,除外开放性骨折患者,均无髋关节和膝关节炎、胫骨以及股骨畸形病史,均实施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组(26例)和B组(30例),两组年龄及性别等经配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麻醉成功以后常规取仰卧位,于手术牵引床上进行牵引治疗,使股骨踝后缘保持与后缘高度水平。A组患者常规进行患侧肢体牵引后,将其固定于正位,并采用C形臂X射线观察,显示患者的股骨远端侧位表现为股骨内外踝后缘之间相互重叠。仔细观察C形臂X射线下患者的股骨近端侧位图征象,并据此合理调整骨折近端的角度,于NH角15°处实施髓内针固定术,手术操作按常规方法进行。B组患者于正位固定健侧股骨远端,并测量骨折远端的NH角。再使伤侧股骨远端牢靠固定于正位,对伤侧股骨近端进行旋转调整,从而使NH角维持与健侧一致,同时在该位置上进行骨折固定。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14d采用CT扫描检测两侧的股骨前倾角度。如果前倾角度增大则表示患者的骨折远端内旋,而前倾角减少提示骨折远端外旋。比较两组患者的前倾角以及旋转移位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χ2检验,P

2 结果

本组患者的健侧股骨前倾角在-20°~40°之间,平均为(15.68±2.13)°,其中,左侧前倾角平均为(17.39±1.53)°,右侧前倾角平均为(14.23±1.71)°。患者伤侧的前倾角在-12°~33°之间,平均为(14.93±1.89)°,其中,左侧平均为(11.68±1.49)°,右侧平均为(17.82±1.61)°。所有患者的前倾角度分布较为广泛,其中,29例(51.79%)在10°~20°之间,36例(64.29%)在5°~25°之间。

术后采用CT测量显示,A组26例患者中,有11例(42.31%)患者的旋转移位在10°以下,11例(42.31%)在10~20°之间,4例(15.38%)在20°以上。B组患者的旋转移位角度均在10°以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更加符合骨折愈合的解剖学及生物学需求,是临床治疗微创性骨折的理想术式。该技术的弯曲力矩较小,且力学分布较为均匀,因而能够有效对抗旋转,用于远端骨折固定,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医源性的骨折断端血运破坏,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2]。但应用该技术过程中予以扩髓处理以及在髓腔中植入髓内钉时,可能引起骨折远端旋转畸形。加之术中未直接进行切开处理显露骨折端,而是进行间接复位或者闭合复位处理,或者肌肉覆盖股骨,导致术中未及时发现骨折断端旋转对位线不良等,产生远端旋转畸形,可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3]。虽然在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中,不力求完全解剖复位,但术中发生旋转畸形势必会影响术后愈合效果。目前,临床认为,在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旋转畸形>15°[4]。因此,寻找一种操作简便且经济可行的股骨远端旋转畸形监测及纠正技术非常必要。

相关研究发现,测量股骨干骨折患者的NH角,能够获得更为准确的股骨前倾角度,且大量临床实践研究证实NH角度可以准确地反应出股骨干骨折患者的股骨前倾角度,并且在检测角度与股骨干近端保持30°~60°范围内获得的前倾角度均是可靠的,而这个扇形范围也是股骨干骨折手术牵引床观察所允许的范围[5]。故认为在术中监测骨折NH角度能够有效控制骨折远端的旋转程度,且操作简便。采用C形臂影像技术监测患者术中的骨折端NH,能够及时发现并且纠正患者的骨折端成角畸形或者侧方移位[4]。

对于股骨干骨折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后患者的骨折端旋转畸形程度判断,临床多采用CT监测患者的双下肢股骨前倾角大小而间接进行评估,即利用伤侧前倾角与健侧前倾角度之差的来标示患者的伤肢旋转畸形情况[5]。本组患者在术后均应用CT法对患者的NH角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患者的健侧前倾角均在-20°~40°之间,其中,有51.79%的患者位于10°~20°之间。故认为传统认为的健康人群股骨干前倾角平均为(15±10)°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人群。本研究在术中将患者的股骨前倾并固定于15°左右,结果显示,仍有15.38%的患者术后旋转角度在20°以上。而B组患者术后经CT测量显示,双侧的股骨前倾角差异均在10°以内。故认为术中应用C臂X射线机测量健侧NH角度,更高更加准确地控制患者的骨折旋转。

综上所述,在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过程中,采用C形臂X射线内测量NH角度能够准确地反应患者的骨折前倾程度,且以健侧股骨干NH角度作为参照可准确进行骨折复位,并可及时发现和控制骨折远端旋转畸形,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军,李华光,王燕波等.两种C形臂影像技术在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中对旋转畸形的评估[J].河北医药,2011,33(22):3387-3388.

[2]王红川,楼华,蒋俊威等.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6):700-702.

[3]付世杰.超声判断股骨干中段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后旋转畸形[D].河北医科大学,2013.

[4]张为华,倪卫东,易光兆等.C形臂X射线机术中应用的放射防护探讨[J].激光杂志,2011,32(4):70-71.

[5]闻建民,张志田.术中C形臂X射线机的优化使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2,29(7):420-423.

上一篇:数字时代的汉字危机 下一篇: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