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新胜村社区的“大妈消防站”

时间:2022-09-16 07:30:05

活跃在新胜村社区的“大妈消防站”

2017年2月15日,九龙坡区新胜村社区。

午后的暖阳洒满了社区。

桃花溪两侧,林立的居民楼间,满是休闲娱乐的居民。

人们在这里喝茶、聊天、健身,整个社区呈现出一派祥和、安谧的氛围。

这时,一位大婶向一位刚下楼的大爷问道:“你们家里头的火关了没?插头都拔了吗?”

“关了的,电源也关了,谢谢你的提醒!”大爷微笑道。

居民牢固的消防意识,源自一个由30名女子组成的社区义务消防站。

“这几年,她们改变了新胜村火灾多发的局面,而且让消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种自觉。”新胜村社区党委书记邹雪琴说。

组队

2004年,新胜村成立了一支由7名女子组成的消防义务宣传队,它是如今新胜村社区女子消防站的前身。

“以前我们这里经常发生火灾。”消防站成员周玉芬说。

新胜村社区位于九龙坡区杨家坪商圈西北角,面积0.5平方公里,原是两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家属区。社区居民有1930户,总人口1.5万余人。该社区的楼房大多修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不少基础设施已经陈旧老化。

“我们是2000年左右搬进来的,那时候水龙头经常没水。消防设施只有每栋楼楼顶上的水箱,一旦发生火灾,就只能跑到楼顶的水箱打水,这样很容易错过灭火的最佳时机。”周玉芬说。

“社区的供电线路也老化了,经常出问题。”消防站成员杨祖秀补充道。

除了消防设施陈旧以外,居民消防意识的淡薄也是导致火患的原因。

“我们这里住的大部分是退休工人和家属,老年人的消防意识欠缺。还有一些进城做生意的小商小贩,消防观念也很淡薄。”杨祖秀说。

面对这一窘境,杨祖秀和周玉芬等几名“闺蜜”商议,决定成立消防义务宣传队。

最初,宣传队的主要工作是提醒社区居民防火防灾。

“当时社区居委会给我发了一个扩音器。我就经常站在楼顶通过扩音器提醒居民防火防灾。”杨祖秀说。

后来,儿女们担心杨祖秀的安全,就跑去和居委会沟通,“没收”了杨祖秀的扩音器。

“我想自己掏钱买一个呢!”杨祖秀对此还有点不服气。

在宣传队的影响下,居民的消防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一些居民还主动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2015年12月,根据社区工作需要,宣传队正式更名为“新胜村社区消防站”,由邹雪琴任站长,人数也由7人扩展至30人。

有趣的是,这30人全是退了休的大妈大婶。

“这是因为我们社区居家女性较多,都是退了休的,平时有时间也有热情来做这项工作。”消防站成员陶本善解释道。

培训

2012年春节,义务消防员郭祥珍和陶本善在新胜村社区闲逛。

这时,一个小孩点燃了手中的冲天炮。

“嗖”的一声,冲天炮伴着火光,窜进了居民老王家的卧室。

不一会儿,老王的卧室就冒出了滚滚浓烟。

郭祥珍和陶本善见状,赶紧找来水盆,隔着老王家外的防盗栏往里泼水。

“当时他家没得人,我们又不敢破门而入。还好是一楼,可以往里面泼水。”郭祥珍回忆。

郭祥珍和陶本善一边救火,一边向其他居民求助。

相继有十余位居民加入救火。

经过15分钟的奋战,火终于熄了!

“冲天炮飞到棉絮上面了,等我们把火浇熄的时候,被子燃得只剩一小截了!”陶本善说。

“那时候消防知识还不够扎实,不晓得该怎么用灭火器!”对这场险胜,郭祥珍感叹,“现在好了,经过一系列培训,知道该怎么做了!”

消防站成立后,一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其成员都是“菜鸟”,对消防常识了解甚少,在突发火情面前不能进行有效扑救。

为此,消防站针对全体成员展开了一系列培训。

2016年5月的一天,新胜村社区居委会会议室座无虚席。

30名消防站成员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大屏幕――消防队员扑火演练视频正在放映。

邹雪琴立于屏幕一侧,为她们讲解消防灭火知识……

“居委会经常举办这样的消防知识培训讲座。”邹雪琴说。

除了放映视频,居委会工作人员还会结合相关案例,和消防站队员分享经验。

此外,市消防总队的官兵每年都会来到新胜村社区,开展消防演练。

“这些培训非常管用,我们不仅能从中了解更多的消防知识,也使我们掌握了火灾发生时先期处置的技能。”郭祥珍说。

突击

2017年1月1日。

这天,新胜村社区发生了一起惊心动魄的事件。

“快看,那不是老李家吗?肯定是啥子东西烧起来了。”正在巡查的杨祖秀推了推身旁的郭祥珍,右手指着四单元6楼叫道。

此时,6楼的一间窗户浓烟滚滚。

没有片刻犹豫,两人一口气冲上6楼。

“来到老李家门口,我第一件事就是把门口的电闸拉了下来,因为据我初步判断,十有八九是电器引发的火灾。”当了几十年电工的杨祖秀说。

“老李在农贸市场卖萝卜,你快去把他喊来开门,快点!我实在是跑不动了!”已经81岁高龄的杨祖秀向郭祥珍喊道。

不由分说,71岁的郭祥珍以最快的速度奔向社区外面的农贸市场。

同时,杨祖秀拿起电话:“喂,‘119’吗,这里是杨家坪新胜村社区6幢4单元,你们赶快来,有一间居民房起火了!”

大概过了七八分钟,郭祥珍和老李匆匆赶回来。

打开房门,只见厨房里放电饭煲的木柜正在熊熊燃烧。

杨祖秀和郭祥珍找来一床被子,浸满水,然后合力用湿被子把木柜团团裹住。

片刻,火就被熄灭了。

原来,老李将正在煮饭的电饭煲放置在木柜上,出门的时候没有关掉电源,结果出了事。

“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这次我不晓得要遭好惨!”老李充满了感激之情。

“没得啥子,都是邻居,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下次一定要小心哟。”杨祖秀说。

很快,消防官兵到达后,对两位大妈的处置方法表示认可和赞赏。

像这样的“火线突击”,消防站这些年碰到过不少。

“火灾光靠我们是灭不完的,有些大的火灾我们也无能为力!”周玉芬长叹一声。

因此,消防站队员们平时都致力于向居民们宣传消防知识,力图增强居民的消防意识。

如今,不仅在新胜村社区,甚至在杨家坪的街头小巷,都能看到这群大妈进行义务消防宣传的身影。

心愿

2016年11月的一天,在杨家坪大街上,陶本善遇到了曾经的同事。

“本善,你最近在忙什么啊?”同事问。

陶本善将自己在消防站所做的工作一一向同事介B。

“好多钱一个月?”同事听完后说。

“没得钱,我们完全自愿。”陶本善微笑着说。

“你脑壳有包哦?没得钱去做啥子?”同事很不屑。

随后,陶本善语重心长地向同事说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老同事听了一愣,默默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有一次,消防站成员闫跃忠进社区宣传消防知识。当她正准备踏入居民老张家时,“你莫要耽搁我的时间!”老张大手一挥,很不耐烦。

原来,老张认为闫跃忠是拿了社区居委会给的钱才进行宣传的。

“我们没有收钱,都是义务的。”闫跃忠有点委屈。

“是不是哦?”老张半信半疑。

“是真的,我们这样做都是为了大家好。”闫跃忠说。

后来,经过闫跃忠一番耐心解释,老张也渐渐接受了。

“现在每次我经过他家门口,他都叫我进去坐,还会请我喝茶。”闫跃忠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除了居民有时候不理解,消防站队员们有时也会遇到家人阻挠。因为她们都是老年人,儿女们担心她们在外摔倒。

“其实儿女们也知道我做的是善事,他们如果不支持我,我就不给他们煮饭吃。”郭祥珍打趣道。

“就当多走动一下,对身体也有好处。”杨祖秀说。

如今,消防站的大妈们已经默默付出了十来年。

“消防站的队员中,最年轻的也快60岁了。我们也有跑不动的一天,希望有年轻人能接我们班,将这份事业延续下去。”杨祖秀的语气中既有感伤更饱含了希望。

令人欣慰的是,在她们的感染下,已有一些志愿者参与其中。

“我们正在努力将杨家坪打造为志愿者之街,相信以后会有更多年轻志愿者加入进来。”杨家坪街道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沈新亮说。

上一篇:梦想,从课堂驶向远方 下一篇:建议加强脱贫攻坚典型案例远教课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