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及高危型HPV检测在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时间:2022-09-16 07:21:58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及高危型HPV检测在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及高危型人类瘤病毒(HPV)检测在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80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 观察组采用LEEP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高危型人类瘤病毒(HR-HPV)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前HR-HPV总阳性率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总阳性率;术后HR-HPV阳性患者术后病变存在率与复发率均高于阴性患者(P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危型人类瘤病毒;临床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025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妇科肿瘤, 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具有年轻化、低龄化的特点。采用LEEP进行治疗, 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此方法可有效清除病变组织, 从而为病理学诊断做出参考依据[2]。为探讨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及高危型HPV检测在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本文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IN患者80例, 对照组采用CKC治疗, 观察组采用LEEP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HR-HPV感染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IN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被临床确诊为CIN。其中年龄最大58岁, 最小27岁, 平均年龄(39.65±6.44)岁;CIN Ⅰ级36例, Ⅱ级25例, Ⅲ级1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月经干净4~7 d后, 再进行手术。术前要进行常规检查, 如白带常规、心电图、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其中观察组采用LEEP治疗, 采用LEEP环切刀, 将移行带外周围3~5 mm规定为切除范围, 锥切深度达到17~24 mm即可, 切除完毕后要电凝止血。对照组采用CKC治疗, 为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后, 在宫颈病灶外缘0.5 mm处做环形切口, 采用宫颈管为轴线, 将宫颈锥形切除, 锥切深度达到17~26 mm, 宽度为16~30 mm, 之后采用电凝止血。手术完成后, 两组患者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连续3 d,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随访1年, 定期进行HR-HPV检查。

1. 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阴道镜检查或者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均为正常, 6个月内无CIN病变存在;复发:6个月内发现CIN病变存在为病变持续性存在, 治疗6个月后发现CIN病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7.41±1.65)min、(8.24±3.43)ml、(28.41±3.27)d, 对照组分别为(25.61±5.33)min、(37.48±8.05)ml、(38.56±4.71)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术后临床疗效随访情况比较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其中观察组发现2例CIN, CIN残留1例(2.5%), 复发1例(2.5%);对照组发现4例CIN, CIN残留2例(5.0%), 复发2例(5.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CIN中HR-HPV感染情况和治疗前后HR-HPV感染及预后的关系比较 所有患者术前HR-HPV总阳性率为77.5%(62例), 术后6个月为20.0%(16例);手术前, CIN Ⅰ、Ⅱ和Ⅲ级阳性率分别为61.1%(22例)、80.0%(20例)、89.5%(17例);手术后, CIN Ⅰ、Ⅱ和Ⅲ级阳性率分别为0、24.0%(6例)、42.1%(8例)。手术前后的CIN Ⅱ级和Ⅲ级阳性率显著高于Ⅰ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R-HPV阳性患者术后病变存在率与复发率均高于阴性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IN和宫颈浸润癌关系密切, 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避免癌变的发生, 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3]。临床治疗CIN的主要方法是CKC和LEEP。CKC是传统治疗方法, 虽然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但具有手术时间长, 切口愈合慢、费用高等不足之处。本次研究表明, LEEP在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LEEP术,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CIN属于宫颈癌病变, 而持续高危型HPV感染则是引发CIN和宫颈癌的生物学病因[4]。有学者对1611例女性进行1年4次的随访, 其研究结果表明HR-HPV持续感染的患者发生CIN的相对危险度高达10.19%, 术前HR-HPV阳性率在高级别CIN中显著低于低级别CIN(P

综上所述, LEEP治疗CIN, 临床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对HR-HPV进行术后随访, 对预测病变的持续存在或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申萍.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00例临床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19):3037-3038.

[2] 吴瑾, 贾英, 唐良萏. LEEP术后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病因分析. 激光杂志, 2012, 33(2):75-76.

[3] 柯然利. LEEP术在18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浸润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14):2213-2215.

[4] 刘建华. 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30):4462-4463.

[5] 李宝艳, 张金玲, 张立杰. LEEP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 广东医学, 2010, 31(7):859-860.

[收稿日期:2015-01-08]

上一篇: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下一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