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的分析

时间:2022-09-16 06:43:55

关于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的分析

摘要: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对保证建筑使用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在进行地下室防水施工时,必须优选防水材料,加强防水混凝土施工,对防水卷材的施工严加控制,并对特殊部位进行重点防水处理,从而保证高层建筑地下室的防水功能,给用户带来一个舒适的环境,延长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地下室属于隐蔽工程,如果在建成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不仅会影响到人们居住和使用的环境、卫生条件,还会影响建筑自身的使用寿命。文章主要探讨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

建筑物防水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对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优劣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近年来,由于地下结构防水工程质量较差,导致地下室漏水事件经常发生。地下混凝土结构长期渗水,会破坏地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从而影响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一、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

1、 防水混凝土浇筑。做好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按混凝土的配合比足量掺入膨胀剂,是补偿收缩混凝土产生膨胀的关键。地下室混凝土浇筑量大,是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混凝土浇筑采用斜向分层法浇筑施工,分层浇筑厚度控制在400mm厚左右,坡度为1:5,即分层浇筑时,利用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的斜坡,采用“分段定点下料,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以便于能够更好的适应泵送工艺避免频繁拆卸输送管道,以提高施工效率并简化沁水处理,同时可避免上层混凝土浇筑时下层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墙体混凝土浇筑则应严控分层厚度和每次浇筑的墙体长度,无论何种部位混凝土浇筑均应保证连续浇筑,避免或减少施工缝数量。铺筑一层水泥砂浆或相同配合比的细石混凝土,之后首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一般为40cm,以后每层的浇筑厚度则在50~60cm 范围内,分层浇筑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h,对施工中交接的临时结合的竖向缝应相互错开;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并应尽量采用坍落度较低的混凝土,若施工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则应退回搅拌站进行二次搅拌,若坍落度不符合要求则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拌合,杜绝直接加水搅拌。

2、 防水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振捣多采用振捣棒振捣,在混凝土的振捣进程中,要做到不漏振,不过振;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一个整体。对钢筋较密的部位,采用准35的小振动棒进行振捣。由于过振会导致混凝土离析导致表面砂浆层过后而形成表面开裂,或模板支撑移位而发生涨模;振捣时应结合浇筑中自然形成的坡度则每条浇筑带前、后位置设置两道振捣器,前道布置在底排钢筋处和混凝土坡脚处以保证下部振捣密实,后道振捣器则应布置在卸料部位以保证上层振捣密实;混凝土振捣最终以表面呈现浮浆、无气泡冒出并不出现下沉为准。

3、 穿墙管道处理。地下室外墙施工中常采用穿墙螺栓来固定模板,施工中应避免内部钢筋和绑丝不接触模板,螺栓拉杆应按要求施工为防水形式;在管道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处,预埋套管,套管上加焊止水环,要满焊严密。安装穿管时,先将管道穿过预埋套管,并将位置找准,作临时固定。然后端用封口钢板将套管焊牢,再将另一端套管间隙用防水密封膏填严密,并用封口钢板封堵严密。

4、 施工缝留置。墙体施工缝应留在受剪力或弯矩较小处,水平施工缝应高出底板300mm,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铺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止水带在安装后至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保证干燥以免影响止水效果;在后期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内部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并将内部杂物清理干净后用水冲洗,后铺筑20~25cm厚的水泥砂浆后方可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其注浆顺序应为先底板后侧墙,每根注浆管的注浆要求应达到相邻管内向上涌浆为止,并应将注浆管底伸入底层浆内以起到导排渗水及消除水头压力的作用,待上层封堵材料强度达到要求则可在预埋管口高压注氰凝堵漏浆,最后在变形缝上部槽内做柔性材料处理,并待确认管口无渗水后方可用气焊割平注浆管。

5、 后浇带设置。当地下结构面积较大时,为避免结构中因过大的温度和收缩应力而产生有害裂缝,可设置后浇带将结构临时分为若干段;或对结构中须设置沉降缝的部位,也可用后浇带取代沉降缝。其也是建筑后期沉降趋于稳定的部位,但如后浇带设置位置不准确则会导致附加应力的产生并对结构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遗漏,因而其设置应避开弯矩和剪力最大部位及地下水较多的部位。

二、地下室防水施工注意事项

1、 防水卷材施工工艺。首先基层表面必须平整、牢固、不得有起砂、空鼓、开裂等缺陷,其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最大空隙不大于5mm,且每m不多于1处。粘贴施工的基层表面应尽可能干燥,含水率小于9%。如基层潮湿不符合施工要求,可采用汽油喷灯将基层烘烤干燥。基层若高低不平或凹坑较大时,应用l:3 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平立面交接处的阴阳角均应做成均匀一致、平整光滑的圆角,圆弧半径不小于50mm。突出基层表面的尖锐硬物、砂浆疙瘩等需铲除,不能铲除时采用水泥砂浆作抹面覆盖处理,抹面圆弧半径应大于300mm;尘土杂物清除干净,阴阳角、管根部等处更应仔细清理,若有污渍、铁锈等,应采用砂纸、钢丝刷、溶剂等清除干净。

地下室底板大面积采用空铺法施工应先将卷材沿基准线全幅铺开,先从一头将卷材揭起口沿卷材长幅中线对折,之后则用裁纸刀将隔离纸划开,过程中应避免将卷材划伤,后将隔离纸从卷材的背面撕开一小段后则可迅速将隔离纸全部撕开,之后则可对准基准线粘铺就位,后应先将半幅长的卷材铺开就位并将解下的隔离纸拉住后迅猛后拉将其全部拉出,若出现撕裂则应停止拉铺,待清理干净后方可继续拉铺。

2、 侧墙防水施工。在施工侧墙防水卷材前应先将各个接茬部位的卷材揭开,并应将卷材表面清理干净,若卷材发生局部损伤则应及时对其修补,在铺设时应有底面折向立面的卷材和永久性保护墙的接触部位采用空铺法进行施工,并与临时性维护结构模板的接触部位采用临时粘贴的方法固定,待卷材铺好后应立即将其顶端临时固定,其中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成品保护以防止施工的防水层被破坏。

3、 特殊部位处理。(1)后浇带:后浇带施工前防水,施工前应将带内混凝土进行凿毛、清洗,后浇带防水有底板防水和墙板防水两部分。(2)穿墙管根: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应连续满焊,并做好防腐处理;穿墙管处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套管内表面清理干净,穿墙管外侧防水层应铺设严密,不留接茬,增铺附加层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结束语

在高层建筑结构之中,地下室作为建筑物的基础,其施工措施是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的关键。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是关系着建筑物结构主体自身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科学的控制好施工的每个环节,保证各个环节在施工中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积极采用和推广科学、先进的施工工艺及新型防水材料,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控制地下室的渗漏,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才能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 郑志辉、于英霞;地下工程防水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建筑,2004.30(17)

[2] 张晓华;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04.30(18)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管理阐述 下一篇:关于建筑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