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口译的双向文化背景

时间:2022-09-16 06:41:23

电影口译的双向文化背景

[摘 要] 电影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形式之一,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等。而语言是影片情节的主要表现形式,电影则运用人物语言来塑造形象,因此,高质量的电影口译不仅仅是将文字上的翻译传递给观众,更是将电影所表现的深厚内涵呈现在观众面前。而既能将电影情节准确表达出来又能让本土观众易于接受和理解的电影口译在缩小中西方文化差距的同时又可以促进当代人英语口译的学习,因此,本文探讨了在双向文化背景下电影口译的方法,以促进国人在熟知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英语口译的学习。

[关键词] 电影口译;双向文化;英语口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大量优秀的外国电影在中国各大小影院上映。其中高质量的电影口译不仅让观众领略、了解到了异国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感受到了语言带来的无穷魅力。由于中外影视作品中文化与思维的迥异,电影口译已成为跨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如今,许多人都通过观看高质量的口译作品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译水平,这也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电影口译对英语口译的作用

文化传播是翻译的真正价值所在,对文化的深入了解是做好电影口译和英语口译的保证。与电影口译相同,英语口译除了必备正确的语音语法,还要在结合双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思想。观看英文电影时揣摩电影口译的方法必然能提高英语口译的学习。

电影对白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承载主题、发展剧情和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人们在观看电影时思维几乎都跟着人物的对白变换。在众多外国电影涌入中国市场的今天,人们观看“大片”的激情和迫切想了解西方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和的期望越来越高,因此在观看英文电影时对电影口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影口译与一般文学作品的翻译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与文学作品的翻译相同,电影口译也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形象思维中高超的艺术意境,但是电影作为一种有声的艺术传媒又决定了它在翻译上的特殊性,即译文要做到能见之于文,形之于声,达之于观众。这些就要求电影口译工作者要使在有限时间内翻译出来的译文既要保留源语言的审美享受和情节的顺畅进行,又要让观众听得懂,能跟得上情节的发展。美妙的口译可以使观众在欣赏影片的时候全然忘记了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根本不懂汉语,完全地融入故事情节中去。但是中西文化的差异为电影口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电影口译工作者不仅要熟知本土的民族文化特色,更要掌握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例如在《阿甘正传》中,小阿甘和珍妮第一次见面时,珍妮邀请阿甘坐在她旁边,从此两人成为好朋友,这时阿甘独白了这样一句话:“From that day on,we were always together,Jenny and I like peas and carrots.She taught me how to climb.”这句话中,阿甘把自己和珍妮比作豌豆和胡萝卜,中国观众肯定无法理解,但是在欧美国家,豌豆和胡萝卜是经常放在一起做菜的,作者以此比喻两个人的关系很亲密,因此对于这样的比喻,对于西方观众来说很是贴切。不过在国内放映时,“像豌豆和胡萝卜一样”被口译成了“形影不离”,这既通俗易懂又保留了源语言的审美享受。

由此可见,英语电影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电影台词、电影故事本身以及电影画面都向观众传达着各种文化信息。英语口译的学习正可以通过观看这些英文电影来得到提高。电影的口译可以让人们根据译文轻松地学习电影对白中的词汇与语法结构,同时又可以深入了解欧美文化,让英语口译更加贴切和灵活。另一方面,英语口译人员在进行口头翻译时要听清讲话人所言,在短时间内判断哪些话是有实际意义的,还要对发言人的随性表达和选词造句进行合理的整理和翻译。这就可以通过观看英文电影来提高英语口译水平。电影中的人物对白都是一瞬而过,听不懂也不可能再让你听一遍,而且来不及思索,因为一思索便会听不清后面的对白,因此,电影口译都是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使语言通俗明了,让观众一听即懂。英语口译的学习可以经常观看英文电影,学习其中电影口译的方式,增加翻译的灵活性和通俗性,这对于英语口译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二、电影口译应注重西方文化背景

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而在做口译时不只是表面上的文字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观众看电影,首先是看影片中人物形象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因此口译者必须揣摩原著中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和言谈举止,把自己融化在作品的境界里,才能让观众得到艺术的享受,这就要分析电影对白在两种语言中所蕴含的不同意义。

汉语和英语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尽管这两种语言对某种事物或思想的基本释义有相同或相近之处,可是隐形内容的延伸及联想的意义却是迥然不同的。例如“the moon”在汉语中是月亮的意思,代表着纯洁,但是在英语中却有着冰冷、荒凉的意思。再比如,“eagle”本来是“鹰”的意思,但在汉语中可延伸为强悍、凶险的意思,而在英语中却是美国及美国邮政的象征。因此,一部好的电影口译要深入了解西方的文化和思想,这样才能正确译出作品真正的含义,如果只是加以中国的本土意识,可能使作品变了味,曲解了电影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例如在电影《呼啸山庄》中有这样的一段对白:

Isabella:Its a brothers duty,dear Edgar,to introduce his sister to some other type than fops and pale young poets.

Edgar:Oh,you want a dragon?

Isabella:Yes,I do.With a fiery mustache.

伊莎贝拉:这是一个哥哥的义务,亲爱的埃德加,你总不能把自己的妹妹嫁给那些花花公子或弱不禁风的年轻诗人吧?

埃德加:哦,你该不是想嫁一个龙骑兵吧?

伊莎贝拉:是的,还长着火红的大胡子。

在上述的对白中,“dragon”是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在我们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高贵、至高无上的意思,与“龙”有关的词语绝大多数具有崇敬之意。如望子成龙、龙马精神、卧虎藏龙等。而在西方的文化中,“dragon”是“魔鬼”的意思,代表着邪恶和残忍。由此可见,“dragon”在东西方的语言文化中寓意是完全相反的,对白中的“dragon”并不是龙骑兵的意思,而是野蛮人的意思。这两种翻译给作品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情节,因此,电影口译一定要充分注重西方的文化背景,才不会让观众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谓。

不可否认,巨大的地理差距、空间间距必然导致文化、风俗、习惯的多样性,电影口译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这样才能将异国风情真实地呈递给观众。如今,媒体对于西方文化中的典故、俗语、比喻等进行了大量的推广和普及,使中国多数观众对于外来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特洛伊木马”“丘比特的剑”等都为中国观众所熟知,使得电影口译可以轻松地利用这些常见的西方文化来保留原作品的独特意境。

三、电影口译应顾及国内观众的文化背景

众多的外国译制片不仅让中国观众了解到异国的风土人情,也充分享受到了电影语言带来的无限乐趣。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以及各种商业元素的介入,电影口译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了中国观众的口味和审美需要,这使得译制片呈现了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例如古希腊的美女海伦和中国古代的西施,都代表了绝世佳人的意思,但是在影片中形容人“美若海伦”,中国观众无法想象其美貌,但若换成“貌比西施”,中国观众必然会恍然大悟,自然地领会到被称赞人的美。这也说明,如果译者对某些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密切相关的语言不做任何处理,而就事论事地直译,很可能就会造成这一文化的缺损,无法让中国观众产生认同感。因此,电影口译时从中国文化欣赏的艺术角度出发,弥补其中的文化空白,那么中国观众对电影内涵的理解表达也必定达到与源语观众相似的效果。例如有句台词“Youre crying up wine and selling vigegar”,这句话表面意思就是你在制作酒和卖肉,蕴含的意思即是说一套做一套,与中国文化中的“挂羊头卖狗肉”含义相同,如电影口译时把这句话翻译成“挂羊头卖狗肉”必然会赢得中国观众的共鸣。这就是用本国观众耳熟能详的语言来替代西方的文化寓意,这样的文化转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从目前的消费市场来看,大众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译制片在我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很广泛很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是,国内观众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文化水平和审美追求,因此,电影口译工作者在对电影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使译语具备大众化和通俗化的特征,使得电影对白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但是,也只有本土化的语言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和满足才能得到这样的效果,所以电影口译只有呈现出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才能满足观众的消费需求。例如:《阿甘正传》中,“Dan:what a crock of shit!”被翻译成“丹中尉:纯粹是一派胡言”;《加菲猫》中,“Louis,I thank you and I have an account still,remember?”被翻译成“路易斯,你还欠我一个人情,记得吗”;《呼啸山庄》中,“Isabella,dont you know what hes been doing? ”被翻译成“伊莎贝拉,你难道不知道他在耍什么花样吗?”这些例子中,“一派胡言”“欠我一个人情”“耍什么花样”之类的口语词都是我们中国观众平常经常运用的表达方式,听上去更贴近老百姓自己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电影口译采用这些通俗词汇一方面拉近了中国观众和电影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电影中剧情的气氛,使得电影最大限度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所以说,电影口译只有顾及国内观众的文化背景才能满足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平。

四、结 语

综上所述,电影口译在中西文化的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口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影片的观赏性和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因此,电影口译工作者在影片翻译时要充分展示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魅力,一方面尽量保留源语言的文化形象,让英语口译学习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接触到国外的社会生活,领略到国外的风土人情,学习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口语,另一方面要对中西文化因素进行灵活处理,将一些不常见的词汇替换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文化形象,在译出作者意图的同时,保留语言的形式美,以便观众理解,确保情节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慧娟.从文化的差异与渗透看翻译的异化与归化[J].中国翻译,1999(01).

[2] 张春柏.影视翻译初探[J].中国翻译,1998(02).

[3] 包慧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 王玉括.西方影视文化欣赏[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方琰,曹莉.经典电影精彩片段语言评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6] 张斌.英文经典电影赏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林琳(1979―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李金珠(1979― ),女,辽宁大连人,唐山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

上一篇:《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爱是穿透黑暗的力量 下一篇:论《大长今》中长今的话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