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微博,好面不怕巷子深

时间:2022-09-16 05:29:12

有微博,好面不怕巷子深

2012年,兰州的很多市民都知道,西站一条偏僻小巷里的和尚头面庄火了,甚至很多外地来出差或旅游的人也会慕名而来,特地品尝一番。如果有过路人好奇地问起:这家地理位置并不占优势的小面馆,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关注?那面庄里的顾客恐怕要异口同声地告诉他:“因为微博呗!”

和尚头面庄老板张明武今年刚过不惑之年。这个剃着“和尚头”的中年男子,现在已被称为“微博卖面第一人”而走红网络。但不为人所知的是,张明武的出名并非偶然,他目前的状态也绝非一夜暴富。要说现在经营面庄所取得的成就,还得从他之前的经历谈起。

商场多年让他深谙创业之道

张明武是甘肃省永登县上川镇达家梁村人。1988年,19岁的他自学考取兰州商学院文秘专业,毕业后曾留校任系团委书记。24岁那年,他辞职下海,辗转上海、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从事项目的合作与销售业务。27岁时,张明武落脚山东威海,七八年的时间里给韩国老板打过工,也为美国商人做过助手,还曾自己创办过酸奶厂。

2001年,张明武创办了威海日月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公司起步之初,由于缺项目、少资金,运转困难可想而知。但张明武剑走偏锋,想出了一个绝招。他花了1000多元,抢注了包括三角轮胎在内的几家知名企业的网络域名。说到这,大家恐怕要嗤之以鼻了,原来是搞恶意抢注呀!如果这样想,那你就太低估张明武的人品和信心了,他的做法是,直接将注册好的域名免费送还给企业。“要知道,如果企业域名被别有用心的人抢注了,企业要想买回来,得花费几十万元。”张明武说,他就是要通过这种善意的方式,提醒几家大企业提高保护域名的意识,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诚信。这种做法很快收到奇效,很多企业老板敬佩张明武的眼界和人品,都希望与他共事,因此合作顺风顺水,网络公司得以快速发展。

2004年,在第一次创业取得成功之后,张明武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机遇。他开始着手创建威海红锦绣坊有限公司,开发和经营包括香包产品在内的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并成功申请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产品特许生产权。目前,该企业已成为国内香包行业的领头羊,年销售收入达400万元。

网络公司和香包企业的巨大成功让张明武身价倍增,然而单纯的财富和名望积累似乎已经不能满足他的心气。2009年,张明武将这些产业留给了合伙人,自己则离开了生活和创业十多年的海滨城市,回到家乡黄土高原,开始了新的创业之旅。

为了一个念想毅然返乡

从领军企业的老总到小面馆的老板,很多人觉得张明武的生意似乎是倒退了。但张明武却并不这么想,他说,自己开面馆,“只为了那一碗面的念想”。

和尚头是一种生长在甘肃永登秦王川的无芒小麦良种,能适应秦王川干旱少雨、多风沙、乍寒乍热的气候和土质条件,具有耐旱、耐寒、苗硬、透砂土力强、不掉籽粒等特点。然而,自从1994年甘肃“引大入秦”灌溉工程全线贯通后,秦王川人摆脱了缺水的束缚,和尚头麦种便渐渐被外地高产品种所替代,只有少数缺水的地方,才会有农家种植和尚头,自己磨面食用。

和尚头的产量虽然不高,但味道却十分独特,兰州经营牛肉面的老店主,都对和尚头面粉偏爱有加。“扯在手里千条线,下在锅里团团转,捞在碗里莲花瓣,吃进嘴里嚼不断”,就是对和尚头拉面的称赞。如今,因为小麦品种换了,而且使用了化肥和农药,面条中再也吃不出那份馥郁的芳香和筋道的口感了。于是,过上好日子的人们,又渐渐回忆起那种沙地麦子的味道。曾有人专门到秦王川寻找和尚头面粉,却只在一个缺水的山坡上,找到几个种植和尚头的农家。最后这位买主更是一再要求,才用一台29寸的大彩电,换回了60斤面粉。和尚头面成了日益稀缺的资源。

张明武说,和尚头面粉真的是名不虚传。母亲用和尚头面做的拉条子,那叫一个筋道!有一次5岁的小侄女坐在门台上吃拉条子,院子里捡食的老公鸡乘她不备把悬在碗边的一根面衔到了嘴里,扯出两米远后才发现另一头还在小侄女口中,于是拔起河来,双方都不松口,半天硬是没扯断。直到侄女被吓哭,这才让公鸡获胜了。

在海滨城市生活的十多年,张明武虽然每天都能吃到海鲜,却无数次在梦里端起母亲做的手擀面。一觉醒来后满口的余香,不断地勾起自己对故乡的回忆和对母亲的思念。“我有了孩子,母亲也日渐衰老。在外闯荡的这些年回家探亲,再去吃母亲的手擀面,香味依旧,但似乎不像从前那么有嚼头,我知道是母亲年迈无力了。”

无数次魂牵梦萦之后,张明武毅然决定离开富庶的沿海地区,带着妻儿回到黄土高原。“我是吃着和尚头面长大的秦王川后人,为了保存和尚头麦子的这段历史,我和我的团队走遍乡里,挨家挨户高价收购不多的和尚头麦子,请来老家的嫂子们用手工精心做出这一碗碗面条,奉献给大家,咀嚼历史的沧桑变幻,品味生活的酸辣鲜香!”张明武说,选择和尚头手擀面作为新的创业项目,是为体弱多病的母亲尽一份孝,也为生他养他的故乡出一份力。

微博叫卖让面庄名扬四海

2011年国庆期间,张明武的和尚头面庄在兰州开张了。面庄的位置非常偏僻,几乎是被淹没在楼群和市场的夹缝里,很多兰州西站的当地人都要找很久才找得到。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到面庄的生意。因为网站老总出身的张明武自有妙招。

正式营业之前,张明武就为面庄开通了微博,做了很多宣传。“自家的面,老家的菜,自己榨的胡麻油”,这绿色环保的承诺,让饱受食品安全困扰的都市人瞬间体会到了别样的亲切。面馆营业以来的大半年里,有很多人都是看到微博的宣传后来一探究竟的。而网友吃过店里的面条之后,又了很多好评以及回馈,更是在无形之中为面庄创造了良好的人气和口碑,于是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至今已有上万人是专门奔着“微博面条”而来的。虽然一切都是自己精心策划的结果,但张明武坦言,面庄的火爆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想。

自打经营起面庄,张明武就变成了一个大忙人,白天要在店里忙活,晚上要在微博上和顾客互动。有趣的是,作为老板,他在店里承担的角色却不是“掌柜”而是“小二”。不喜欢收钱却喜欢端盘子跑堂,张明武对此的解释是:面庄刚刚起步,只有亲力亲为,和每一位顾客面对面交流、沟通,才能真正体会到顾客的需求,也是为将来培训员工做准备。

而在面庄的微博中,不但有店内各种活动的公告,有面的种类及品相的介绍,还有从装修到开业的过程记录,以及开店的心情和感言。张明武将一部直播中的创业经营史呈现在网友面前,而网友也将自己最切身的感受反馈回来:用餐时拍下照片传至微博,再留下一两句简单的点评,就会引来博友们的关注和转发。时间长了,张明武和博友成了朋友,博友之间也成了朋友。有时赶上饭点人手不够,还会有附近的博友主动赶来当义务跑堂。张明武说:“与传统的经营模式相比,微博经营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光自己做宣传,顾客也在帮你宣传。其实,微博不仅仅是一个营销平台,更是我们和消费者交流的平台。对很多人来说,吃饭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是有了微博,吃饭也能变得更有趣。”

除了微博卖面,和尚头面庄的一些特色也不得不提:无论一年四季何时,面馆的花瓶里,总会插着一束正宗的和尚头小麦,这是面庄在刻意渲染着一种农耕文化和乡村情怀,无论装饰画还是小饰物都力求保持乡土气息;每隔一段时间,面庄都会推出一些新面品:砂锅面、菜拌面、滚汤扁豆面、魔芥菠菜凉面、浆水面、酸汤肥牛面,这些闻所未闻的名字,都是张明武自己研发出来,并根据博友们的“试吃报告”进行改进后推出的季度“最受欢迎面品”;更稀奇的是面庄里还贴出了这样一张告示:“物以稀为贵!因现今和尚头面确实太少,本店每天只能供应100碗,才能坚持到下一季的收获。如果你来晚了没赶上,敬请谅解!”看到没?来晚了没得吃,所以啊,垂涎欲滴的人们,哪个都不敢耽误,早早地就来尝鲜了。

借助影响力开展公益事业

由于本次创业的初衷,就是为家乡、为社会尽一份力,因此和尚头面庄从成立之初,就与公益事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既然是靠微博卖面出了名,面庄的公益事业自然也离不开微博这个得天独厚的平台。

和尚头面庄最主打的公益项目要数“烛光图书馆”了。烛光图书馆是网友通过微博发起的一个公益性质的志愿活动,目的在于发动城市家庭捐赠儿童课外图书等读物,帮助乡村小学建立图书馆。所建图书馆均以“烛光”命名,寓意将微弱的光芒聚集起来,照亮乡村孩子的梦想。

张明武看到这个计划,立即与发起人取得联系。当时,活动在其他省份已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甘肃却是刚刚启动。了解相关详情后,张明武在微博上转发了这项公益活动,很快得到了博友和顾客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把旧书刊送到面庄来,和尚头面庄成为烛光图书馆在兰州的第一个捐书代收点。

2011年12月9日,张明武和另外十多名志愿者一起,驱车将一摞摞捆扎整齐的杂志和书籍送往距离兰州市90公里的永登县上川镇,在镇上的达家梁小学建成了甘肃的第一所烛光图书馆。望着孩子们拿到书时的高兴劲儿,张明武笑称“这回可真是‘书面结合’了。”

其实,和尚头面庄的公益价值还不止于此。由于张明武会将自己从面庄筹划、装修到运营的整个过程和心得都详细地记录在微博上,把成功秘诀在网上和大家一起分享,甚至将菜谱贴出来,教大家怎么去做,因此面庄微博也成为了许多青年创业者交流创业想法、讨教创业秘诀的好场所。张明武说,自己创业几次,经验、教训都有,希望年轻人可以从他身上得到一些启发和帮助,找到成功的捷径,少走弯路,让创业体现出更多的价值。

小面馆背后的大计划

如今,火了的张明武有了新的计划。一些博友提出,希望张明武能将和尚头面庄开到兰州西站以外的地方去,张明武答复说,如果众博友能一如既往地支持,相信用不了3年,那些吃不到满意午餐的人都能吃上和尚头面。看来,和尚头面庄的连锁店已经指日可待了。不过,这也并不是张明武的最终目标,他心中酝酿的是一个更大的格局,他要借助和尚头面庄为起点,在老家上川镇建一座大型的现代化庄园,并由此开辟一条城市支持农业、社区对接农庄的绿色食品经营之路。

其实,早在尚未开办面庄的2008年,张明武就对他的宏大计划进行过相关的方案设计和可行性论证。他针对自己所在村子目前存在的农业结构单一、农民观念落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农民务工艰难、巨型资源严重浪费、生态形势日益严峻等诸多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地优势资源与发展机遇做出了一系列详细的项目规划。“目前兰州绝大部分餐馆和饭店都以经营传统菜肴和小吃为主,创新较少,附加值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不太适应消费者对美味、安全、营养、健康、文化等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存在着十分有利的市场进入机会。”张明武说,选择家乡的和尚头手擀面作为自己新一轮创业之旅的发端,是经过反复琢磨和精心准备的。挖掘家乡资源、做特色餐饮,先将整个庄园产业链的最下游做起来,再适时发展中游的半成品加工和上游的种、养殖业,最后真正打造出一条从庄园到餐桌的无缝产业链。

现在,张明武不仅拥有火爆的面庄微博,还专门建立起了一个名为“和尚头生态农耕产业园”的网站,真实地展现和宣传了上川镇当地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的小麦加工制作过程。“庄园所有的种植、养殖、加工过程都通过网络直播,全程接受消费者监督,这样就不会存在食品安全的顾虑。”目前,张明武正在为这一设想而努力,并且已有高端消费人群开始了投资和合作咨询。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一批能够真正让人们“吃得放心”的绿色食品就将从这里启程,送往全国各地。

上一篇:怎样加强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的建设 下一篇:社会化营销:微时代助力企业求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