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ch礼貌原则在辅导员谈话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16 04:05:26

Leech礼貌原则在辅导员谈话中的运用

谈话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90后”大学生自尊心强又异常敏感,辅导员的言语行为如果稍有不慎,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谈话的终止。在辅导员谈话中运用Leech的礼貌原则,可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Leech礼貌原则辅导员谈话当前,“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在他们身上烙上了鲜明的特征: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勇于竞争;另一方面,他们自尊心强,异常敏感,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抗挫能力相对较弱(郑璇:2011)。如何引导“90后”大学生又快又好地成长成才,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在校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必须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工作中探索更好地教育方式,而辅导员谈话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顺利推进谈话进程,实现交流目标,辅导员在交谈中必须遵守某些语言学准则,其中最基础的一条即为礼貌原则。英国学者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有助于辅导员更好地开展谈心工作,提高谈话效果。

一、辅导员谈话的重要性

谈话是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最主要的方式,也是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孔倩:2011)。作为一种语言交流的对话形式,谈话是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进行的,具有民主平等性、交流互动性的特点。辅导员与学生谈话分为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两种形式。集体谈话的常见形式是班会、讨论会、小团体谈话等,需要发挥集中谈话对象互相启发作用;个别谈话在辅导员与学生的谈话活动中最为常见,它需要根据谈心对象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谈心方式和策略。要想使谈话达到预期效果,辅导员首先要有真诚的态度、体贴的话语,只有通过自身真诚的谈话态度才能使学生对自己产生信任,从而愿意交流内心真实的想法,使谈话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赵婷,刘昂:2011)。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掌握英国学者Leech的礼貌原则。

二、Leech的礼貌原则

在系统研究了美国语言学家Grice的合作原则和美国社会学家Goffman面子理论的基础上,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1983年出版的《语用学原则》一书中第一次较为完善地归纳了礼貌原则(王西成,曾涛:2000)。Leech的礼貌原则具体包含六项准则(田有兰:2012):

如果辅导员在谈话时能够尊重学生并维护他们的面子,学生就会对他(她)产生亲切感,愿意真心倾诉,师生之间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由此可见,礼貌原则在辅导员谈话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Leech礼貌原则在辅导员谈话中的运用

1.策略准则在辅导员谈话中的运用

策略准则是指尽量减少听话者受损的程度,因此,说话者要尽量给听话者多留拒绝的空间,简单地说,策略准则要求说话者下达指示或指令时应少用生硬的祈使句,多用委婉语和疑问句(李青:2012)。在让学生根据指令做事时,辅导员应该遵守策略准则。比如,辅导员想让学生干好宿舍卫生,如果使用祈使句“赶快打扫卫生,别偷懒”,这种语气太强硬,有种盛气凌人的感受,学生听起来会特别不舒服,从语言学解释,就是威胁了学生的面子,不符合礼貌原则,所以,辅导员应当尽量避免用祈使句下达指令。相反,如果辅导员使用委婉语或疑问句。

2.慷慨准则在辅导员谈话中的运用

与策略准则不同,慷慨准则是让说话者自身利益受损的。比如,辅导员说:“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随时联系我都可以”,“有什么听不懂的,来我办公室就行”;再比如,辅导员送学生小礼物,可以说:“我让你收下你就拿着,别罗里吧嗦”。慷慨准则也是用于指令的,因为是让自己受损,所以应尽量多使用祈使句,表示说话者很坦率直爽,不在意自身利益(比如时间)的损失,这样会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更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

3.称赞准则在辅导员谈话中的运用

称赞准则在赞扬话语中很常见,简单地说,就是多夸奖。称赞准则要求说话者尽量减少对听话者的贬损。因此,当辅导员需要指出学生的错误时,应该做到将贬损最小化,尽可能避免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压学生的积极性。

4.谦虚准则在辅导员谈话中的运用

谦虚准则是指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赞誉,夸大对自己的批评。辅导员在谈话中要避免侃侃而谈自己的成就和辉煌,而应让学生了解到老师和他们一样也有缺点、有不足、有困惑、有挫折,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努力过、拼搏过、奋斗过。比如,有个女生极其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相貌普通、学习普通、能力普通,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和出路,挫败感和绝望感笼罩着她。在与其交谈中,辅导员遵循谦虚准则,回忆了自己的求学时期,当时是只丑小鸭,甚至比不上这个学生,但通过努力和毅力实现了蜕变,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功。学生听了一方面不可思议,觉得大学老师以前原来竟不如自己,另一方面,学生很受鼓舞,觉得老师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这种在谦虚准则下指导的谈话效果比一味说教要好得多。

5.赞同准则在辅导员谈话中的运用

赞同准则,简单的说,就是尽量缩小与学生的分歧,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即使学生说的不完全对,辅导员也应该先对学生正确的部分给予赞同,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做会降低与学生的不一致,维护了学生的面子。

6.同情准则在辅导员谈话中的运用

在学生工作中,辅导员难免遇到这样一系列的情况:学生不去上课、上课迟到、不按时交作业、不打扫卫生、不请假离校、不按时返校,等等。辅导员应尽量体谅学生的难处,思考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站到学生的角度多想想,避免不问原因地劈头盖脸狠批一顿,或者不以为然、冷漠对待,这两种做法都违反了同情准则,不会得到想要的谈话效果。

总之,谈话是辅导员开展日常教育和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遵循英国学者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辅导员在谈话过程中会更容易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关系,创造友好和谐的沟通气氛,从而提高谈话在思政教育中取得的成效。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不仅能够促进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且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排解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促进他们的成长和成才。

参考文献:

[1]孔倩.浅谈新时期下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谈话机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6):60-61.

[2]李青.礼貌原则在教师话语中的应用[J].社会纵横(新理论版),2012.

[3]田有兰.英语里的主要礼貌理论回顾[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9-92.

[4]王西成,曾涛.也谈礼貌原则――兼与顾曰国先生商榷[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0-84.

[5]赵婷,刘昂.浅谈谈话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运用[J].德育在线,2011.

上一篇:浅谈师德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下一篇:信息意识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