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时间:2022-09-16 03:52:02

再谈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式公布实施以来,作为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此谈谈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再认识,以为今年工作与时俱进,顺潮而动。

一、它彻底改变原有教学手段和方式,强调“以生为本”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被认为是运动技术、技能和知识的占有者,学生则是“无知者”,被看做是“白板”。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所谓教学就是体育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问、你答,我讲、你听,我教、你练的“单边”活动,学生只能机械地模仿教师,复制教师讲授内容。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丧失了,最终导致教师越教学生越不爱学的现象。而现阶段《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实际就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其根本上反映的是教学指导思想与理念的变化,即体育教学是“树人”而不是“造器”。换句话说,是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加强了学校体育在发展人的心理和社会文化方面的作用,更加注重了学校体育主体――学生对运动的需要和兴趣以及学生能力培养。

体育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加强“以生为本”,我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我国教育与学校体育的目的要求,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这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把学生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协调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承认受教育的主体地位,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其二,是只有坚持“以生为本”,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学习,从而保证体育课程目标和价值的全面实现。其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我们必须坚持“以生为本”,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空间更具开放性,学习过程更具直观性的特点,关注好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练习方法,制定不同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二、《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与过去的《大纲》相比,新《课标》的结构更加完整系统,它全面地阐述了课程的基本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详细说明了课的目标体系、内容标准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具体问题,它各个部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努力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落实到日常体育教学教学过程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反映出的课程评价是促进体育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它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状况,谈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课程标准把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和体能、技能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和过去的对学生评价和教师设置课程的方法根本不同的,它是教育观念变化的产物,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转变,因此,我们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必须转变观念,必须对原有的以运动为主的评价体系变为以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主的评价体系,否则素质教育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三、评价体系,更加多样,科学化

新《课标》课程评价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重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创新意识和体育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其二,新《课标》课程评价中重视综合素质,关注体质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远化,更加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从而实现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其三,新《课标》课程评价中加了强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几者的有机结合,更加清晰、更加准备地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评价只是一种规范化的要求,要得以实施必须明确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改变评价方式入手,因为原有的一些评价方式大都是以教师的主观感觉出发,以一定的终结评价的结果作定性,以此评定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水平,从而产生偏差和偏见,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刻而准确的判定。让学生参加到评价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发展,因此不仅要注重评价了解学生客观多元目标的程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促进自身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而且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只有这样自评、互评才不会是一种形式,只有达标评价,素质教育才会起到质的飞越,才会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是一个具象而不是流于口头上的空洞的口号。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互相评价的是实现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主动发展的前提。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迅速,不同年级的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表现出较大差异,初中年级特别是初一的学生,因刚入校,年龄相对小,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均不强,从体育课表现出来就是身体不够强壮,发育未完全成熟,对体育课的认识十分肤浅,认为体育课就是跑、跳、玩,对老师的要求非常不解,有的因种种原因怕体育课,到了初三,学生熟识中学体育课的要求,也适应了中学的体育课内容,然而认为中学体育课仅是为了达标,为中考取得好成绩加分,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把体育看成一种休闲,一种学习累了后的游戏。因此,我们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作学生的评价,首先看清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端正认识,然后根据他们的认识和上课的态度及表现出的能力,进行不同的教育和评价方式,对中学的学生可采用口头评分,口头评等级等方式对自己和别个进行评价,以鼓励和严格互为补充,即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端正对体育课的认识,看到自己的成绩,又能对体育有兴趣。对高中学生的评价应加强对多目标的综合评价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创编,自创等练习,培养学生对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运用,使学生在评价中切实感受体育这一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

当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许多方面都详细阐述了体育新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新要求,我们只有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找准目标与角色,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为祖国的体育基础教育事业做出更好的贡献。

上一篇:浅谈媒体录像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剖析新课改下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