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技术进步

时间:2022-09-16 03:46:29

浅论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技术进步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外国直接投资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趋势,世界各国加快了利用外资步伐。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在很多方面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最直接的作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变产品结构,包括进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国内机构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引起组织上的革新,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就业与加强培训等;其间接作用主要通过与国内研究与开发机构合作,向当地前向或后向生产者转移技术,影响当地企业的竞争程度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表现出来。

[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东道国技术进步

在国际技术转移的诸多渠道中,国际直接投资是最为重要的。国际直接投资所带动的技术在国际间的直接或间接流动会产生技术的乘数效应,构成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跨国公司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最重要的实施者与微观主体,既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生产者和拥有者,又是国际技术市场上的主要传播者,从而构成了国际技术转移的最主要载体。跨国公司通过两种渠道来影响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一是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将先进技术转移给其设立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产生直接效应;二是跨国公司设立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的技术扩散与外溢效应,对东道国技术进步产生间接效应。

一、外国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

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不仅会促进东道国的资本形成,而且还会伴随着技术向东道国的转移。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看,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转让技术主要出于如下考虑:其一,技术转让可获得巨额的利润。技术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技术转让费并不依科研成本费而定,而是根据买方对此种技术的需求程度而定。这一特点能使跨国公司利用手中的技术而获得高额的利润;其二,跨国公司对外转让技术并不一定影响其自身的技术领先优势。根据维农的产品周期理论,技术产品也有一个相应的生命周期,并由技术的发明地向外逐步扩散。而根据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发达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向外转让的技术大都是在投资国已经成熟并逐步趋向淘汰的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可能仍属于相对先进的技术;其三,对于实施较严格的国内市场保护政策的国家,跨国公司向其转让技术可以作为输出商品、资本的先导。跨国公司利用发展中国家对先进技术的需求,先出口技术,而技术影响的扩大可为跨国公司的商品和资本进入开辟道路;其四,世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使技术研制开发、应用、淘汰的周期越来越短,跨国公司将研制的技术及时出口可以避免迅速被淘汰的风险。

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转让技术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将技术转让给其所属的国外子公司,亦即将技术在跨国公司体系内部转让,继续保持跨国公司对该技术的垄断;另一类是在东道国建立合资公司,将技术转让给合资公司。设在东道国的子公司在获取跨国公司系统内部技术方面享有特权,与合资公司相比,所获得的技术的先进程度要高得多。对东道国来讲,既可通过外资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直接获得生产所需的硬件技术和技术信息,也可通过国内企业的观察和模仿间接渗透,从而使东道国获得生产创新技术产品的能力,并掌握技术设计、技术发展和技术管理所需的知识。当然,跨国公司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对外转让技术的,东道国能否从这种技术转让中获得较大的比较利益,需要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一般来讲,东道国从中的获益程度主要取决于技术转让的代价和技术对本国的适用性。

作为技术的所有者,跨国公司使用或出售拥有的技术的边际成本接近或等于零;作为购买者,东道国开发一种替代技术的边际成本可能是巨大的。因此,不存在一个客观的先验标准来确定技术转让的合理价格,需要通过双方谈判与讨价还价来解决。东道国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处于不利的地位。东道国从跨国公司购买技术所直接支付的价格,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跨国公司向其东道国子公司收取的特许费和许可证费,技术转让合同往往还包含一些连带的限制性条款,如规定获取技术的东道国企业应向出让技术的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购买高价的设备、技术、中间产品、服务和其他投入物,限制东道国企业将使用进口技术生产产品的出口,规定使用进口技术生产产品的数量和价格等。在许多情况下,与技术转让合同中有关的限制性条款相比,直接支付的价格可能仍是次要的成本。过高的技术转让代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东道国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中获得较多的利益。

跨国公司转让的技术是否适合发展中东道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值得考虑的。东道国获得的技术的实际效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适用性,理想的技术应该适合于东道国的要素禀赋。例如,在一个有较多非熟练劳动力的国家技术创新和使用应该倾向于较多地使用非熟练劳动力,引进的技术也应是如此。从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的实践来看,由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发达,所转让的技术也往往是节约劳动和原料、资本相对密集型的,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恰恰相反。如果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过多地将资本密集型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就会严重地限制那里的劳动力吸收程度。更深入地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所使用的技术如果只依靠资本和熟练劳动力,有可能导致存在大量非熟练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出现。非熟练劳动失业,过多引进资本密集型技术还可能加剧收入的差距,或在“示范效应”的作用下,可能促使当地企业使用类似资本密集型的并不经济的技术。技术适用性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产品的适用性,某些西方大型跨国公司往往在发展中东道国生产和销售高档消费品,只能满足少数消费者的需求,而不适合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

外国直接投资所带来的先进技术,无疑会产生收益。作为发展中东道国,更应当关注收益的分配比例。正如H.G.约翰逊所指出的,如果跨国公司独享了其对外直接投资所转移的先进技术的全部收益,如果东道国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则东道国就不会有任何利益。

二、外国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技术进步的间接效应

与单纯的技术转让相比,外国直接投资不仅为东道国带来先进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还具有技术扩散与外溢效应。技术资产具有“共用品”的外部经济特征,其追加服务并不因此增加成本。这类资产的市场相当不完全,这种不完全既是垄断性市场结构所致,更是由于市场不可能像处理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品的生产和交易那样,有效处理具有不确定性、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特征的技术、知识和组织技能等资产的生产和交易,而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内部市场机制,则可以绕过外部市场的不完全,从而成为国际技术转让众多途径中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已有的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先进的现代技术传播的重要途径往往都不是传统的技术转让协议,而是国际直接投资带来的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的分支机构明显有别于东道国已设立的公司,原因之一在于,其所具有的某些专有技术构成了公司特有优势,并使其得以在与东道国当地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另一个原因是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打破了东道国当地市场原有的均衡,迫使当地公司采取行动保护市场份额和利润。这两种情况均导致了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提高当地公司的生产效率。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与当地公司之间的联系。实证研究表明,很多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是通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从东道国角度来看,即为外资企业),与当地供应商和客户间的前后向关联关系表现出来的,外资企业在产品或加工工艺以及营销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当东道国公司从中获得利益而又不需支付有关费用时,便会形成技术溢出效应。

2.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培训当地雇员。跨国公司总公司向其国外分支机构转移的技术不仅包括设备、无形资产、技术和管理专家,还包括对分支机构所雇佣的当地雇员的培训。此类培训涉及各个层次的雇员,既包括简单的生产操作员、较复杂的质量监督员,也包括高级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专家。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包括现场传授、举办讲座、外派强化培训,甚至到投资国接受系统教育等。尽管高层职务最初一般由来自投资国的专家担任,但当地人员的比重也会不断提高。当地雇员在外资企业工作期间积累的各种技能,随着这些雇员的“跳槽”或创办自己的公司而产生技术溢出效应。鉴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的现实,这种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更为明显。

3.跨国公司参与东道国竞争而产生的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跨国公司进入后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不仅在于先进技术在东道国的扩散,更在于强化了国际交流的渠道,使得跨国界的示范效应成为可能。尽管示范效应是导致技术溢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纯粹由示范效应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可能并不重要,原因是实践中示范效应通常与竞争效应结合在一起。从长期来看,当外国公司与当地公司以同等规模在同一个市场上相互竞争时,当地公司有一种逐步采取与外国公司相似的生产技术的趋势。国际直接投资的实践表明,跨国公司进入后对东道国当地公司产生示范与竞争双重效应,在实践中很难将二者区分。在发展中东道国,这两种效应所产生的技术溢出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十分显著。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