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起从头到脚养护好

时间:2022-09-16 03:07:08

寒风起从头到脚养护好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渐渐变冷。就人体而言,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因此主张冬季养生要避寒就温、保护阳气,使阴阳相对平衡。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机体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人体的头、背、腰腹、足等部位,作为人体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主要通道,对气温的变化尤为敏感,若防护不当,很容易遭受风寒的侵袭。

这个季节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帮助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呢?下面就让我们从头到脚,点对点地学习一下吧。

头部――保暖很重要

俗话说“热从头上散”,头部与人体热平衡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头部皮肤薄,血管粗和毛发多的缘故,热能的散发量也特别大。

进入冬季人体散发的热量,头部要占50%以上。天气越冷,头部散发热的比例还要加大。头部如果长期暴露在外,又不加保护,接受寒冷的刺激,会使头部血管收缩,头部肌肉紧张,引起高血压、脑出血、血管神经性头痛、伤风感冒、面神经麻痹等病症。

那么该如何呵护头部,提高其抗寒能力呢?

抓梳头部

手指沿大脑中线,经过百会,再散开十指大面积抓梳整个头部。顺、逆时针各36次,让头皮有热感。头部有很多穴位,百会穴居中,百会穴是百穴之汇,激活百会,一通百通。大面积抓梳,疏通头部经络,气血畅通,增强头部御寒功能。

揉按面部

两手搓热,用手掌揉按面部。由下而上外旋36次,再从上到下内旋36次。眼、鼻、口整个面部都得到按摩,满面红光,精神焕发,抗寒功能大增。

捏搓双耳

双耳有全息功能,捏搓双耳在全身对应部分都有反映,搓双耳相当于按摩全身。用拇指、食指沿耳廓从上到下捏搓,搓红、搓热为度:或用两手掌按住两耳把两耳推过去,再拉回来。来回36次。

冷水洗脸

要养成用冷水洗脸的习惯,不仅增强面部功能,也是抗寒妙法。

心脏――为心脏减减负

对冠心病患者而言,冬天是一年中死亡率最高的季节。冬季来临,尽可能减少心脏负荷,提高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安全顺利过冬,是每一位冠心病患者都必须努力完成的任务。

第一,在入冬前最好做一次全面体检,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患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老人要坚持服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平时服用的药物进行必要的调整,积极控制各种慢性疾病的复发。

第二,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但也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第三,适量的户外活动,如慢走、打太极拳等,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增加血管的耐受力和保持已有的弹性。但晨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出来后再出去活动。因为早晨低层空气不易上升,近地面空气污染严重,不利于健康。

第四,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要特别防止便秘。多喝水,早晨起床后最好喝一杯白开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心肌梗塞。

第五,保持平和的心态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特别重要,牢记“静益寿、躁损寿”的哲理。

关节――日常坚持养护

关节炎中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两种。有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半数患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90%的女性和65%的男性患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4%~0.36%。

进入冬季,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关节炎患者发病率明显增多。针对关节炎常见的疾病,冬季爱关节应从日常开始坚持养护。

注意保暖,特别是四肢末梢的保暖。

冬季外出时要戴上手套、帽子,穿保暖的棉鞋,这是因为四肢末梢血液循环差,对外界温度变化敏感;有膝关节炎的患者最好戴上护膝,防止膝关节受凉。温度的突然变化会刺激关节周围的神经,因此,从温度较高的环境到温度较低的环境时要特别注意,如从火炉边或有暖气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要注意添加衣服保暖。

合适的运动

很多关节炎患者在认识上会有一个误区,以为患了关节炎要多休息,少活动,才能保护好患病的膝关节,但其实这对保护关节是不利的。患了关节炎,既要避免膝关节过度疲劳,又要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腿部的肌肉萎缩,这不仅能缓解关节疼痛,还能延缓和减慢关节病的进程。在寒冷的冬季可以适当选择室内运动,在床上做抬腿运动,大腿带动小腿,膝关节不弯曲,这种锻炼方式的好处是不受场地的限制。关节炎患者不适宜进行剧烈活动,如蹲马步、蹲下起立、爬楼梯、登山等,这些活动会增加关节负荷,加剧关节的磨损。

膳食要合理

寒冷季节可适量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多、热量较高的食物。中老年人由于钙质的缺乏,在膳食中注意多食含钙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海带、核桃、土豆等,可增加钙质摄入。另外,有关节炎的患者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油腻之物,多吃蔬菜水果,这有利于膝关节的保护。

养成良好习惯

生活要规律,避免关节损伤。女孩子不要长时间穿高跟鞋,最好穿松软、鞋底有弹性的鞋,如坡跟的休闲鞋,这样可以减轻重力对关节的冲击,减轻关节的磨损。

脚――冬季也要“进补”

俗话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冬季泡脚按摩,是一种很好的“进补”方法。这个时候气候寒冷,脚离心脏最远,血流缓慢,故脚部容易受寒,能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和腹腔血管收缩,使防病能力下降。而每天睡前热水泡脚,则可使双脚温度上升,如能长期坚持,不仅有保健作用,还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失眠、多梦等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冬日泡脚的时候,也给脚部进进“补”,在泡脚汤中加点“作料”,会有很好的养生效果。

生姜泡脚:脚凉怕冷,生姜一块(枣的太小)用刀拍扁,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烧开,再加一勺盐。

红花泡脚:活血化淤,取5克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烧开,然后加一勺盐,先熏脚后泡脚,治腰酸痛、腿静脉曲张和女性痛经。

艾叶泡脚:可治疗呼吸系统毛病去风寒,艾叶10克用纱布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先熏脚,然后再泡脚,水温40~50℃的时候再把双脚放入水中泡。

花椒水泡脚:可防脚臭、脚汗、脚气。抓一把花椒用纱布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后,先熏脚,等水温能下脚的时候就开始泡脚。

醋泡脚:在泡脚水里放一勺到两勺醋可治脚后跟干裂,有软化足跟骨刺的作用。每天泡脚,能很好地滋润皮肤,像皮肤干燥、脱皮起屑的情况特别适合。

上一篇:吃姜的学问 下一篇:碎叶追凶 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