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技术发展中环境伦理问题

时间:2022-09-16 02:55:42

浅析科学技术发展中环境伦理问题

[摘要]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因此科学技术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应对科学技术进行正确的环境价值定位, 同时制定符合环境伦理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对策, 将科技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使之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对科学技术在环境伦理上进行分析,揭示科学技术对环境负面效应的克服问题以及在人与自然关系所发挥的作用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科学技术;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环境问题总是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由于对自然以及科学技术认识的偏差,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正确认识科技以及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发展服务是个重要问题。环境伦理是人与自然道德生活的基础,它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它突出强调在改造自然中要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要尊重和保护环境,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的暂时发展,认识科学技术对环境影响的必然性,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也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人类在科学技术发展不同时期的认识

1.1古代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

知识和美德是不可分的统一在古代, 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 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相当弱, 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适应关系。随着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 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也日渐增长, 产生了人与自然对立的萌芽, 但整体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是和谐的。比如古希腊苏格拉底说过: 美德即知识。中国古代《礼记・中庸》中也有“尊德性而道问学”的说法。就是把学问和德性二者结合起来, 知识和美德是不可分的统一。也就是说, 科学知识都是善的。

1.2.近代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

科技决定论近代, 科学技术与道德逐步地相分离。伴随着人类中心论的形成和确立以及科技的进步,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人类开始沉醉于科技的伟大, 认为科学可以决定一切、统治一切、解决一切问题, 成为一种科技决定论。在近代, 还流行一种技术悲观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是法国思想家卢梭。他在1749 年发表了 《科学与艺术》的著名论文, 把历史上一切卑劣行为和道德败坏的根源都归结为科学和艺术的发展, 认为科学产生之后加剧了道德沦丧。卢梭的思想代表了当时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思潮。这种思潮在我国古代的道家和儒家均有出现。技术悲观主义者仅仅认为技术会扭曲人心, 使人见利忘义, 对道德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而很少考虑科学和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本身的作用。[ 余谋昌.生态伦理学―――从理论走向实践[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285.]

1.3现代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20 世纪 50 年代, 维纳在《人有人的用处》一书中提出了“新工业革命是双刃剑”的警告, 后来人们用“双刃剑”这一形象的比喻来诠释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界影响的两面性: 一方面是利用其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功能而体现其对社经济发展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是科技也会引发诸多的负面影响:逐渐导致和加剧人与自然关系的分裂状态, 随之而出现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

1.4.当代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

科技万能论和科技有限论20 世纪科技观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科技万能论。米切尔・施加格文断言:“90 年代将与 80 年代不同, 将由过去的“选择商品”, 转到“选择设计”。另一种观点是科技有限论。中山秀太郎提出, 以为科学、技术什么都能解决, 这是对科学技术的迷信……人类从事技术工作, 总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环境, 这是无法避免的, 技术万能主义对人类安全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思想。[ 余谋昌, 王耀先.环境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生态伦理学―从理论走向实践[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余谋昌.惩罚中的醒悟―走向生态伦理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3]魏羡慕,等.环境治理中的几个内在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0

[4]段伟文.技术的价值负载与伦理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8

[5]生.生存发展问题与可持续发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6]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7]莫里茨.石里克(德).伦理学问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由此可见, 只有在科技应用中考虑到环境的因素, 对科技正确定位, 才能更好地利用科技, 为人类服务。

2 科学技术引发环境问题的必然性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一种自相矛盾的境地。一方面,人类依靠科学技术掌握了空前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结构,创造并享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造成生态环境危机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具有工具性质的科学技术,不可避免地产生双重效应,它为人类造福,也给人类带来灾难;科学技术尤如一把双刃剑,一刃对着自然,一刃对着人类自身,建设和破坏的方式被同时运用。

首先,社会经济需求引发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人类走向繁荣的步伐,加快对社会的经济需求。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落后,人们生存目的是满足最基本的吃、穿、住、行维持生计的需要,对自然的改造和破坏非常小。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除了满足基本需求之外,出现了剩余产品,从而产生了非生存的各种需求。正是各种非生存的需求,在科学技术的驱动下,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工业化革命的时代,自然环境成为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宰割对象,人类为了满足不断产生的新需求对自然界进行无情的利用、掠夺和改造。如今,我们所面临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从某一角度来说是由于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经济需求所造成的。

其次,科学技术带来环境问题的必然性。人类不得不从现实的角度来审视长期以来大加倡导的现代科学技术,正是现代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既将人类的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又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消极后果。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它以极其快的速度改变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人类在以严重的污染为代价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使人类环境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来看,科学技术自产生之日起就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功能,不断地推动着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进程,实现着人和自然的共同进化和发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目的、功能的实现,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也由此产生,其负面效应不断产生和扩大,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科学技术的异化使人类所创造、发展、应用的科学技术在造福于人类自身的同时,又反过来同人作对,作为人的对立面出现,日益成为一种异己不受人支配、无法驾驭的外在力量。科学异化表现在许多方面,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看,科学技术异化集中表现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科学技术引发的环境伦理问题的体现

3.1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在不断扩大资源的种类和资源空间结构向纵横发展的同时,科技的发展也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负面影响。 首先,科技进步所产生的巨大生产能力会加速自然资源的耗费;其次,当代科技以及在当代科技条件下形成消费方式对自然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第三,科技进步使加工工业获得空前发展,特别是化工产品使用日益广泛,许多化工产品在其生产乃至使用过程中都会释放出来大量有害物质,会对许多自然资源造成严重危害,甚至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当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无不是与科技相伴而生的;第四,科技进步为人们对有限自然资源的无限度开发乃至洗劫提供了先进手段,使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求长远发展,不顾子孙后代的人,特别是使那些钱迷心窍、疯狂地聚敛财富的人会利用科技进步的成果去掠夺有限的自然资源。

3.2 日趋多样而复杂严重的环境污染

当今的环境污染问题绝大部分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如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无不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有关。在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中,科技因素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可变因素,因为科技的应用和发展既可以导致防治污染技术的创新和进展,又存在引起环境污染的现实和潜在可能性。 对于当前诸多的环境污染问题,人们往往寄希望于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殊不知就高新科技而言,也普遍存在着污染的问题。 高科技污染主要有

(1)高科技废弃污染物。 高科技废弃污染物,主要是指高科技产品在使用后或被淘汰后所产生的污染,也包括在生产高科技产品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合成化学物质污染。 合成化学物质已经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和各种合成材料。 然而对于自然而言,大多数合成化学物质属于“异质物”,极难降解,毒性很强,持久地滞留于生态环境中,造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3)基因污染。 基因污染指在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些外来的基因随被污染的生物繁殖而得到增殖,再随被污染的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 从而给生物界以致整个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危害。

(4)放射性污染。 在自然界和人工生产的元素中,有一些能自动发生衰变,并放射出肉眼看不见的射线。 这些元素统称为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物质。 在自然状态下,来自宇宙的射线和地球环境本身的放射性元素一般不会给生物带来危害。 50 年代以来,人的活动使得人工辐射源和人工放射性物质大大增加,环境中的射线强度随之增强,危及生物的生存,从而产生了放射性污染。

4 科技发展引发的环境伦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科技发展的负面作用, 使我们必须思考防范科技对环境危害的基本伦理原则―――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原则就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和应用, 应当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性发展。科技发展的生态关怀原则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应该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和谐为标准。目前对生态平衡影响和干扰最大的已经不是自然因素, 而是人为因

素, 科学技术扮演着突出的角色。生态原则的提出, 就是要为人类确立科技发展和应用的方向, 为人类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有效维护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提供正确的理论导向和行动规范。

4.1制定全面系统的科技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关于科技研究和应用中的环境方面的法律, 在立法时应该遵循如下四个原则: 权威性, 即在科技法律面前, 任何人和任何机构, 都一律平等; 探索性, 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现实性, 就是科技环境法律体系建设必须立足于从现实出发, 必须着重考虑科技发展和应用的实际, 尤其是我国科技发展与环境的实际; 超前性, 科技法律体系的建设能够应付科技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影响。具体来说, 就要加强预测, 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动向。

4.2.建立可持续发展伦理观

科学技术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但究其现实性来说,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依旧是落后的科学技术。落后的科学技术水平导致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使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技术的应用带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问题的恶化,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解决。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实现绿色科技必须改变追求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同时生态环境各种要素构成了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与人类密切相关,影响着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到发展和安定的基本条件,人类必须将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思想不仅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提供新的概念、原则和目标,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确立和遵循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实践中,既要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又要立足于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

第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的发展应建立在低消耗资源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上,凭借科技为依托,实现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多年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所致。自然条件无法选择,但发展模式可以选择。所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一条经济建设和自然资源环境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保护生态平衡,而且要保护自然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三者的辩证统一。孤立的要求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经济的崩溃,孤立的追求生态平衡不能遏制全球环境的恶化。可持续发展是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符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4.3树立和培养科研人员的环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

科研人员作为科学技术和环境伦理意识的载体,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的环境后果, 他们的环境价值观在发展绿色技术、推进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 科研人员要在科学研究中坚持“环境正义”, 不仅要考虑到短期的局部利益, 还要顾及到长期的整体利益, 不仅要考虑到“代内利益”, 而且要考虑“代际利益”。同时, 科研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要有对社会、对环境高度负责的态度, 否则, 科技的研发活动就有可能对人类生存或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4.4培养政府官员等决策者的环境伦理价值观

决策者作为重大事件的决定人, 他们的价值观念、工作作风、知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所决策的事情起到至关重大的作用。对于科技发展这些前沿问题,需要更多专业知识作为铺垫, 一旦失误,后患无穷。所以各级政府及其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环境伦理意识, 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4.5提高群众的生态安全意识、参与意识

要提高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 在全社会开展生态安全教育和宣传, 使每一个公民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从一点一滴做起, 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 弘扬环境文化, 倡导生态文明,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环保公众参与制度, 实行环保信息公开, 定期公布环境质量状况,公开环保管理规定, 公示建设项目环保审查、排污收费等情况。

上一篇:浅析城市园林规划管理与创新 下一篇:浅谈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