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竹笛曲《三五七》的艺术特色

时间:2022-09-16 02:19:43

浅淡竹笛曲《三五七》的艺术特色

[摘 要] 经典竹笛曲《三五七》是由一代竹笛宗师赵松庭先生根据浙江婺剧乱弹唱腔中的同名曲牌改编而来,既呈现出浓厚的戏剧韵味;同时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效果。然而,要想真正展现笛曲《三五七》的艺术特色和欣赏价值,不仅需要演奏者娴熟的吹奏技巧;而且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后期处理能力。基于此,笔者在深入研究笛曲《三五七》创作背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与表演经验,系统分析了该笛曲作品的结构形式与艺术特色,并总结出具体的吹奏技巧。一方面对笛曲《三五七》的艺术特色与演奏特征有一个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将来的学习与演奏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竹笛曲;《三五七》;艺术特色;吹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 J6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143-2

笛曲作为我国重要的民间音乐艺术之一,不仅能够演奏出高亢、悠长的旋律;而且还能够表现出宽广、辽阔的情调,同时还可以吹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婉转优美的小调或者是模仿各种大自然的声音等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由此出现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表演、民族乐团,甚至是西洋交响乐团与现代音乐作品中。然而,笛曲的演奏既需要娴熟的吹奏技巧;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后期处理能力,由此实现笛曲作品的情感表达效果与欣赏价值。该笛曲作品既包括丰富而具有一定难度的演奏技巧,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一、笛曲《三五七》作者简述

经典笛曲作品《三五七》是由我国著名笛子宗师赵松庭先生根据浙江金华地区的婺剧乱弹唱腔曲牌改编而成的,属于笛子传统曲目。赵松庭先生于1924年出生于浙江东阳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九岁开始吹笛子,随后向昆曲艺人学习昆曲和婺剧,向音乐院校教师学习演奏和乐理,由此开启了笛曲创作与演奏的艺术生涯。在从事笛子艺术的六十多年间,赵松庭先生不仅创作出经典的笛子独奏曲《三五七》、《二凡》、《采茶忙》、《早晨》、《幽兰逢春》、《鹧鸪飞》、《婺江风光》;而且还对笛子乐器进行了科学的研究,由此编撰出包括《温度与乐器间准问题》、《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在内的一系列书籍。

赵松庭先生在笛子演奏、创作、制作、著述、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创树,被公认为中国笛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素有“江南笛王”的称号。

二、浅谈笛曲《三五七》的音乐创作素材

赵松庭先生创作的笛曲作品《三五七》改编自浙江金华地区婺剧音乐乱弹唱腔的曲牌。“三五七”又叫做原板,是浦江乱弹唱腔之中使用最广,同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曲调,呈现出优美、典雅般的情感韵味。“三五七”是曲牌体音乐过渡到板腔体音乐的一种典型代表,既保留了曲牌的特色;同时在过门、行腔、节拍上也呈现出严谨的规定。该曲牌的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和板胡,能够与诸多不同的板腔连接,呈现出自由、多变的风格特征,从而通过速度、旋律的丰富变化,演奏出悲、喜、哀、乐的情绪特征。除此之外,根据音属与速度的不同,“三五七”还可以分为慢三五七、中三五七、快三五七以及高调三五七等等。

赵松庭先生在创作笛曲《三五七》的过程中,将婺剧音乐中的三五七、平板、倒板、流水等板腔进行了一定的变化、组合与创新,从而既呈现出浓厚的戏剧韵味;同时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效果。

三、笛曲《三五七》的曲式与艺术特色

笛曲《三五七》于1957年创作完成,之后便迅速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由此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首笛曲作品。在深入分析、选择和使用该笛曲作品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方式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其结构形式和艺术特色进行一个深入的研究和把握,由此为下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笛曲《三五七》的曲式分析

从曲式结构的角度来说,笛曲作品《三五七》可以分为引子、慢板、快板、尾声四个主要部分。首先,该笛曲作品的引子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具体来说,第1至4小节作为第一部分,呈现出的是上下句的结构;第5到9小节作为第二部分,呈现出的仍然是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前面两个部分的曲式结构和旋律比较规整、稳定;从第10至20小节作为第三部分。

谱例1:

这部分节奏自由,同时速度也比较快,从而使整个引子部分简洁而明快地表现了整首笛曲作品爽朗、喜悦、欢快的情感基调以及浓厚的浙江民间戏曲艺术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征,为下面的表演奠定了基础。

其次,第二部分的慢板主要是由两个小节的导入部分引入笛曲作品《三五七》的核心主题。具体来说,第二部分的主题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性结构形式,第24至29小节主要呈现的是作品主题的呈示(a);第30至34小节则主要是显示主题的加花变奏形式(a’)a以及由a’所形成的单二部结构的A部分。第35至41小节开始逐渐出现一些新的材料,从而可以视为主题呈现之后的发展内容(b)。紧接着,第42-47小节再次出现一些风格鲜明、技法独特的新材料,由此使整个旋律得到进一步的展开(c)。在此过程中,b和c结合而成单二部结构的B部分,从而使结尾部分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尤其是具有较强的动力性,能够与后面的曲式旋律形成有效的连接。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二部分仅仅是第一部分略带变化的重复,同时也是不带有再现的单二部性结构形式。从第47至49小节部分,第一拍主要是作为一、二部分的衔接,随后第49小节通过第一部分c材料的前端开始,然后才开始逐渐转入a主题材料曲式结构部分的低八度调式变化重复。这种衔接方式使第一和第二部分的连接变得更加顺畅、自然,尤其是使整个曲式的逻辑结构变得更加严密、规则等等。在随后的第49至54小节主要呈现出的是主题变化呈示(a);第55至60小节主要是再次回归主题加花变奏(a’),由此重复前面的曲式旋律,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效果。第60至67环节作为b部分以及第67至73环节作为c部分。这一部分慢板在结尾的过程中,经过开放形态逐渐开始拉散,在连接部分采用的是引子的散板材料,由此在顺畅、自然的旋律结构中导出随后出现的快板段落结构。

第三部分的快板段落结构同样可以分为三个相互衔接的部分。首先第77至89小节主要呈现的是快板的主题,营造出一种欢快、愉悦、热烈、兴奋的情感氛围。其次第90至117小节主要是快板段落结构的第二部分。

谱例2:

这段模仿了戏曲表演艺术中的紧打慢唱方法,也即是旋律声部环节通过绵延、悠长、自由、开放的节拍和气息进行表演,而伴奏声部却采用的是鲜明的、动力性比较强的有板无眼的结构进行表演,从而极大地强化了主体旋律声部热烈、兴奋的气氛特征。第118至139小节则主要是快板段落结构的第三部分。

谱例3:

这一部分的曲式旋律主要是类似于戏曲表演艺术中的过场音乐成为相应的曲牌,出现在紧打慢唱表演技法之后,由此形成笛曲作品中独特的戏剧性场景,从而极大地强化了整个笛曲作品鲜活的音乐形象与生命的质感;在反复演奏曲牌段之后的第二号房子形成了一个顺畅的连接,由此在平稳的过渡之中引出快板结构段落的尾声部分。

(二)笛曲《三五七》的艺术特色分析

1.乐曲的风格特征

从此首笛曲风格特征的角度来说,赵松庭先生在创作笛曲《三五七》的过程中,将婺剧音乐中的三五七、平板、倒板、流水等板腔进行了一定的变化、组合与创新,从而既呈现出浓厚的戏剧韵味;同时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效果。在演奏技巧的应用方面,该笛曲作品创造性地使用了我国传统唢呐的循环换气方式,使乐曲首尾两段散板音乐绵延悠长,极大地增强了笛曲作品的情感表达效果,呈现出浓厚的浙江地方乡土气息。

2.乐曲的调式调性

从调式调性的角度来说,笛曲作品《三五七》的引子部分为例板,既是一种独立的板腔形式,只有上句,而下句则往往是由其它板腔来补充,同时在引子部分呈现出来,通过一定的变化发展,由此成为情感鲜明的引子段落。而慢板部分则采用的是中板三五七,呈现出的是笛子伴奏的声部旋律,尤其是作品中A、B部分形成三、五(上句)、七(下句)的调格形式,十分符合作品中应有的唱腔规范。笛曲《三五七》的快板部分是将游板、平板、流水等诸多不同板腔形式的一种融合,由此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曲式结构特征和演奏技法,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效果。

3.乐曲的音乐发展手法

乐曲的音乐发展手法主要运用了重复性手法,也即是把音乐主题中的某一部分不加任何变化的反复一次或者是多次的重复呈现,从而巩固音乐主题,发展音乐思想,加深音乐形象,或者是构成音乐的基本曲式等等,强化情感表达效果。模进亦称移动性的手法,也即是将音乐的主题旋律或者是其它乐句的旋律再或他们的乐章、乐汇等做重复性出现时每一次的高度都不同,由此形成特定的曲式结构,传达出特殊的情感意蕴。节奏的扩展或者是伸缩的手法,也即是旋律的段或者是句在进行重复的过程中,基本上不改变原来旋律的音调形态只改变其节奏,从而形成应有的曲式内容。除此之外,还有音程的扩大或者是缩小、逆行重复、对比、核心音调的展开等一系列音乐展开方式。而笛曲作品《三五七》主要是采用了重复性的手法、节奏的扩展或者是伸缩的手法两种方式。比如第24至29小节主要呈现的是作品主题的呈示(a);第30至34小节则主要是显示主题的加花变奏形式(a’)a以及由a’所形成的单二部结构的A部分;而在随后的第49至54小节主要呈现出的是主题变化呈示(a);第55至60小节主要是再次回归主题加花变奏(a’),由此重复前面的曲式旋律,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效果。

四、结论

总体来说,经典笛曲作品《三五七》无论是音乐素材的选择上,还是表演技法的应用与创新方面都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特征,是丰富的技巧性与欢快、热烈的情感表达效果的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在演奏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把握作品的曲式,掌握其音乐内涵;掌握循环换气技法,保证笛声的流畅性;另一方面也要熟练掌握全按“la”的指法技巧,把握好笛曲的速度与力度,尤其是要能够精确分辨连奏与吐奏技巧之间的差异,并娴熟地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展现笛曲作品《三五七》的艺术特色,实现其良好的欣赏价值。

参考文献:

[1]曲广义,树蓬.笛子教学曲精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袁静芳.民族器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3]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4]赵松庭﹒笛艺春秋[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韦树长(1990-),男,壮族,广西南宁人,湖南邵阳学院音乐系学生,研究方向:竹笛。

上一篇:加州学子看上海 下一篇:对话白先勇:上海是我艺术爱好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