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的对外政策研究论文

时间:2022-09-16 01:44:48

外国的对外政策研究论文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由于实行绥靖政策而败亡。法国维希政府实行讨好德国的卖国政策,戴高乐为了救亡图存而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自由法国的对外政策宗旨在于通过争取世界各国的承认和援助,并增强自身的实力,实现光复法国和恢复在西方的大国地位。其外交活动围绕此宗旨而展开,具体表现在对英美苏的争取和对法属非洲殖民地的控制。由于其实力不足,在英美苏等国的夹缝中为了维护法国的民族利益而顽强斗争,可以说是委曲求全与奋力抗争并存。经过努力,最终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承认。

关键词自由法国戴高乐对外关系

KeyWordsDeGaulleFreeFrancetheForeignPolicy

1940年6月18日对二战中的法国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正是这一天,法国人民开始了新的斗争。5月10日德国对西线进攻,使法国迅速溃败。贝当政府忙于向希特勒请求停战时,法国国防部副部长戴高乐于6月17日逃到伦敦。第二天,呼吁法国人民继续同纳粹敌人抗争,可以说从这时起自由法国运动兴起。在8月29日,戴高乐将其正式命名为“自由法国”。自由法国为了维护法国的民族利益,在对外关系上尽管实力不足,但是在英美苏的夹缝中仍然顽强抗争以求得援助和承认,同时又积极发展自身的力量,最终赢得了各国的承认。

一、自由法国的对外政策及原因

自从法国败亡,维希政府就成为了法国的官方政府。维希政府宣布所谓的“中立”,实际上政策倾向于德国。因此戴高乐组织了自由法国运动,力争否定维希政府,创立一个新法国。自由法国组建后,它的战斗目标是打败法西斯势力,恢复法国民族独立,恢复昔日的大国地位。但自由法国刚刚组建,本身没有力量,况且还是在英国帮助下组建的,因此它的对外政策是联合世界各国的力量,特别是英美苏三大国,争取到它们的承认和援助,扶植自由法国。其外交活动就是以此为宗旨展开的。

二战刚刚爆发不久,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还没有真正投入战争,戴高乐也是一个不为大多数人认可的“冒险家”。自由法国一没有壮大的队伍,二没有充足的资金,三没有先进的武器,可以说除了戴高乐的雄心壮志外一无所有。那么他靠什么来赢得世界各国广泛的承认,凭什么恢复法国的独立和大国地位呢?这就是戴高乐的聪明之处。他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化不利为有利为己所用。具体来说,戴高乐奉行这样外交政策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法国的维希政府可以说是个独裁的专制王朝。其中一些重要职位被反动政客、大资本家和法西斯分子把持。战败的法国在经济上倍受剥削。“每天法国为德国上缴的占领费用为4亿法郎,1940年的全部占领费用即达351.8亿法郎,1941年增至1017.4亿法郎,1942年更高达1574.4亿法郎[1]。”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维希政府仍卖国求荣,百般讨好德国希特勒,甘做傀儡政权。但希特勒并不领情,结果法国实际上被分割了,完整的国家不复存在。这也说明维希政府太软弱了,根本不能保护国家。维希政府的态度与行动破坏了传统的外交关系,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别国的利益,使其失去了盟友。通过自由法国与维希政府的对比,为戴高乐自由法国的努力提供了客观条件,使这些盟友纷纷转向支持自由法国。

(二)自由法国的外交政策能够实行与戴高乐本人密不可分,可以说是他个人意志的体现。戴高乐是个对民族前途抱有崇高理想的人。他对法国的命运极为关心。他看到大国之中只有法国放下武器退出战争,法国将从此一蹶不振,他为此积极奔走。“他为求得更多的英国援助曾两次去伦敦,并建议英属和法属殖民地联合[2]。”“他是政府中的唯一积极的成员,在6月初的战役后,他试图拯救仍能拯救的国家[2]。”以天下为己任而自命不凡的心理,是他领导法国继续抗敌的重要因素。他虽然信心百倍,富有胆略,但是山河满目疮痍,经济衰败,军力不足,而敌人势盛力强,而且很快就可以利用业已沦陷的法国官方机构,使它俯首听命,为之效劳。法国人民中许多人毫无斗志[3],如何恢复大国地位呢?所以他执行这样的外交政策。

(三)戴高乐奉行这样的外交政策,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他利用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法国的败亡,“推动了英、美、苏对外政策的调整,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觉醒与逐步联合[4]”,各国态度的转变为自由法国争取外授提供了机会。英国在法国战败后,政策由绥靖变为抗战,首相张伯伦明确主张“无论法国怎么样,英国都要继续战斗,决不讲和,决不投降,不战胜,毋宁死[3]。”“1940年7月22日,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正式声明:‘我们将不停止作战,直到自由得到保证为止[5]。’”英国的抗战决心使戴高乐看到了希望。美国这时虽未直接参加战争,但美国也有转变。就在英法向德国宣战的当天晚上,罗斯福就要求修改中立法,最终参议院和众议院先后于1939年10月27日、11月2日通过《新中立法》法案,解除了武器禁运,实行现款自运。新中立法对于拥有海上强大运输能力的英法颇为有利。6月14日,巴黎陷落的当日,罗斯福总统签署法案:将美国海军舰只增加11%。6月15日,又下达开展制造原子弹的科学研究命令。6月30日,美国制定出庞大的军备工作计划……这些都清楚地透露出,美国准备进行长期的战争[6]。美国在逐渐地从孤立主义中走出来,这有利于自由法国运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也遭受着侵略和沦陷,如捷克、波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它们十分同情自由法国,故而在舆论上支持着自由法国。

基于以上原因,自由法国实行这样的外交政策。戴高乐认为,大战后,美国要回西半球,英国要回英伦三岛,只有法兰西仍要在旧大陆上屹立,所以法兰西绝对不能失去往日威风。自由法国要完成此任务,需要盟国的协助。因此,这就决定了在自由法国与盟国的交往中,他既为寻求盟国的援助和承认而委曲求全,又要面对盟国的排挤而进行顽强抗争。

二、自由法国与盟国的关系

(一)自由法国与英国的关系。英法两国为保一战的既得利益,对德意日法西斯的日益猖獗采取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结果导致法国的迅速败亡。这使英国的政策发生巨大改变,特征之一是“支持欧洲沦陷国家的反德力量[4]”但法国沦陷了,英国有可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此时美国仍然是中立国。因此戴高乐认为英国还是需要法国力量的,他开始积极与英交好。

贝当政府在6月22日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投身于希特勒一方。第二天,英国就撤回了驻法大使,不久与迁往维希的贝当政府断交。戴高乐曾于6月16日主动向丘吉尔表态,法国将坚持战斗。但他清楚知道他个人的决心并不能使英国相信法国将坚持战斗,而且逃亡后的戴高乐一无所有,他只能利用英国给他所代表的法国提供的继续战斗的机会。于是出现“六·一八”演讲,宣布了奋斗目标,号召法国人民救亡图存,同时开展建设队伍工作。虽然募兵活动不顺利,但是到7月底,自由法国已拥有一支七千人的队伍,不仅有陆军,还有空军和海军,空军部队还轰炸了德国鲁尔区。他们用实力征服了英国。“8月24日他们荣幸地接受了英王乔治六世的检阅[3]。”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承认的形式。其实早在6月28日英国政府已承认戴高乐是自由法国的统帅。但是,这一切不表示英国承认自由法国代表法国。1941年,戴高乐加紧建立自由法国的政权。如果没有英国的默许和支持,建立政权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比如在建立支付机构上,戴高乐十分清楚,这必须依靠英国,因为他自己没有银行。于是在1941年3月19日戴高乐与英国政府达成协议,一切支付在伦敦结算。后来在伦敦设立了一个“自由法国中央金库”。还有自由法国在非洲开展争取活动时,有个达喀尔作战行动,当时英国伦敦正遭受德军轰炸,已是财力物力匮乏,但英国仍给予充分的支持,英国的大力支持“在法国人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7]”。

但是,自由法国依靠英国不等于一切都服从英国,特别是涉及民族利益时,戴高乐毫不让步。实际上英国政府的支持并非出于道义和同情,而是为了英国自身的利益。随着自由法国的发展壮大,由于民族利益的不同,双方的矛盾斗争不断出现。1941年6月,自由法国军队与英军共同进军叙利亚,打败在那里的维希军队。但英方无视自由法国,践踏其在叙利亚的利益,为此戴高乐亲自出面与英方交涉,直到英国确认法国在叙利亚的地位后,双方的关系才有所缓和。1942年5月英方甚至不通知自由法国,突然占领马达加斯加。戴高乐多次提出抗议,他还威胁要取消英美的合作,撤回自由法国单独作战。此时苏联声称随时帮助法国抗拒压力,并且承认法兰西全国委员会是战斗法国的领导机构,只有它有权组织法国公民及其领地参加战争[3]。这也使丘吉尔怒火冲天,英国甚至停发自由法国的电报。双方关系几乎破裂。在对法国临时政府的承认上,英国也是看美国的态度,在美国承认的前提下才敢承认它。(二)自由法国与美国的关系。戴高乐在“六·一八”演讲中提到“它可以像英国一样充分利用美国巨大的工业资源[3]”,表明戴高乐认为美国也会像英国一样支持自由法国运动。但是没想到,美国却以轻蔑的态度对待戴高乐。罗斯福看不上戴高乐,从来没有考虑为自由法国提供援助。相反美国继续承认维希政府,还派威廉·李海担任驻维希政府大使,甚至在1941年向维希政府提供物资。

对此戴高乐有自己的看法。自由法国要光复法国,可谓任重而道远。自由法国虽有英国支持,但美国的援助是别国比不上的,所以必须争取到美国的援助和支持。而且“1940年6月10日,眼看法国一步步落入纳粹侵略者手中,罗斯福放弃正式中立,加入英国这一边[8]。”1941年3月11日,罗斯福签署了租界法案。于是,戴高乐趁此时机在5月19日派普利文去华盛顿。要他与美国国务院建立联系,建立自由法国所属非洲及大洋洲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和财政联系,购买作战物资等[3]。戴高乐授予普利文向美方主动提供在喀麦隆、乍得、刚果以及在太平洋一些岛屿为美国建立空军基地的方便。结果美国政府不久就要求利用自由法国在非洲的便利条件。同年11月,美国将租界法案的受惠范围扩大到自由法国。罗斯福总统写到:“保卫已经归附自由法国的那些领地,对于保卫美国极为重要[3]。”

但此时美国与自由法国的关系仅限于军事范围。在政治上罗斯福仍认为自由法国是个非法组织,在关系法国利益的问题上没有必要与他协商。戴高乐原认为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会改善他们的关系。结果却是,12月13日美国不屑与自由法国商量就征用了他们的14艘法国船只。接着又发生了严重损害自由法国与美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事件,以及1942年1月1日在华盛顿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的26国中没有自由法国。为此戴高乐愤愤不平。

1942年7月中旬,戴高乐把“自由法国”改为“战斗法国”,这表示他不仅得到了海外的,而且也得到了国内抵抗者的忠诚。面对美国霸权的打压,戴高乐的应对也很有力。他曾针对美方做法说过“到时候他们必然要还这笔帐[9]”。在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他明确反对外国干涉和控制统一法国抵抗运动。此会议后,战斗法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英美企图在政治上消灭戴高乐势力的计划落空。1944年6月3日戴高乐把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改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虽然美国极为不愿意,但此时惟有与战斗法国合作并承认它,才有利于美国在北非的利益。

(三)自由法国和其他国的关系。戴高乐不仅寻求英美等国的援助,他还要为自由法国寻找一条自由发展的道路。所以,他希望在法属殖民地增强力量,故1940年8月底到11月,他亲自到非洲争取支持力量。但是非洲大部分地区的反应令人泄气,只有赤道非洲的乍得、喀麦隆、刚果等地局势有利于自由法国。于是戴高乐派了几名“说客”,没有流一滴血,使乍得在8月26日宣布效忠法国,喀麦隆在8月27日、刚果在8月28日转向抵抗,还有乌班吉于29日举起抵抗大旗。为了使法属西非其他地区聚集到自由法国旗下,戴高乐准备远征达喀尔,不料此举失败,但这不意味着自由法国在非洲的活动结束。1940年10月24日,戴高乐到布拉柴维尔。27日他访问了布拉柴维尔对岸的利奥波德维尔,那里的比利时当局和法国侨民热烈欢迎他。这一天他发表了《布拉柴维尔宣言》,颁布两项法令,成立帝国防务委员会,行使政治权利。这样他通过在非洲的一系列活动,否定了维希政府在此地的合法性,建立了自由法国自己的政权,调动了非洲诸多国家参与到反法西斯这场正义斗争中来,为自由法国及盟国建立了一个非洲作战基地。

自由法国也发展了与苏联的关系。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的立场发生很大变化,它不再蔑称自由法国为“戴派雇佣军[1]”。戴高乐立即抓住机会,在6月24日向驻伦敦代表团发的电报中说“我们毫不隐讳地站在俄国人一步[3]”。当时自由法国与苏联的关系能发展,因为双方有共同的合作基础,那就是德国问题。法国与苏联同是德国入侵的对象,有抵抗德国的共同任务。苏德战争爆发,红军可牵制德军力量,便于自由法国抵抗运动的开展,加速法国解放。另外,与苏结盟,在国际上能提高自由法国的影响,利用与苏联的关系促使英美改变对自由法国的歧视态度。于是戴高乐派卡森和德让前往苏联驻英国的使馆会晤伊凡·麦斯基大使,传达自由法国支持苏联的消息,并要求与之建立军事联系。1941年9月26日,苏联明确表态承认戴高乐为自由法国领袖,愿意同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建立联系,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支持自由法国。但是,苏联和英国一样,也未提法国领土的完整。尽管如此,在军事上,戴高乐派“诺曼底”空军大队到苏德战场,帮助了苏军,也显示了自由法国军队的自主性。1943年秋,欧洲局势日益明朗,英美苏三大国就安排战后世界而开始协商,但战斗法国且备受冷落。为此戴高乐更倾向于与苏联结成联盟。1943年8月26日,苏联正式承认当年6月成立的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戴高乐利用与苏联的关系,在与英美的交往中达到自己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英美排斥自由法国。但法苏关系中存在分歧,如波兰问题等,双方因各自利益而争执不下,一度影响了双方关系的发展。

此外,为了取得各方面的支持,戴高乐还与流亡在伦敦的各国领导人(包括捷克人和波兰人)进行联系,互相进行了访问,他们都支持他的立场。在1944年6月8日至20日之间,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比利时、卢森堡、南斯拉夫、挪威等国不顾英美当局要他们等待事态发展的紧急要求,正式承认了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一时间,自由法国在国际上掀起了较大的浪潮。

这样,自由法国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44年10月23日得到世界三大国英美苏的承认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承认,并在1944年8月25日解放了巴黎,光复了法国。到此时为止,可以说戴高乐领导自由法国运动取得了成功。虽然有无数的艰辛和磨难,但戴高乐真正完成了维护法国民族利益,光复法国的历史任务。评价自由法国的对外政策,应该说正确的历史选择。当时的历史环境决定它只能实行这样的外交政策。在外交史上这是个成功的典范,在今天的史学研究方面它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金重远.20世纪的法兰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43

2.JeanLacouture.Gaulle(Charlesde).EncyclopaediaUniversalis.[EB/OL].,2004

3.不赖恩·克罗泽.戴高乐传(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29,122~123,145,235,131,206~207,208,216

4.唐贤星.国际关系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61

5.方连庆,王炳元,等.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66~367

6.杨令军.美国的卷入[N].深圳特区报,2005

7.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二卷)[M].海南.南方出版社,2000.483

8.亨利·基辛格.大外交[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8.341

9.周乾.二战期间美国对自由法国政策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0;(6):25

上一篇:孙中山民权政治探究论文 下一篇:公众舆论与外交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