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食品穿上“马甲”忽悠人

时间:2022-09-16 12:45:40

仿生食品穿上“马甲”忽悠人

几年前,当听到“人造鸡蛋”这个词时,或许会感到不安、甚至恐怖,然而现在不止是鸡蛋可以人造,像海蛰丝、虾丸子、白木耳、蟹足棒等,越来越多食品都可以人造出来,现在部分人造食品已光明正大地登陆各大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销售。

记者走访部分超市、农贸市场了解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不少速冻海鲜产品成分与名称不符,蟹里根本没有蟹肉,虾肉丸里不放虾肉,墨鱼丸里找不到墨鱼的影子……商家称这些都是仿生食品,不是原味海鲜产品,而消费者则认为商家有误导消费者嫌疑。

海鲜丸子煮后变面粉团

消费者吴女士喜欢吃火锅,也经常买蟹、虾肉丸等速冻海鲜丸子,但每次吃这些海鲜丸子时,吴女士都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些10元左右一斤的海鲜丸子放在锅里煮后就发胀成面粉团,怎么都吃不出海鲜的味道,更像是淀粉丸子,而且这些海鲜丸子在锅里煮一两个小时都不烂。

“这些速冻海鲜丸子味道与在一家专业火锅店里吃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吴女士说,火锅店一份虾肉丸五六个要20多元,吃起来很美味,但超市和农贸市场速冻海鲜丸便宜的一斤才七八块钱,真不知道这些速冻海鲜丸是什么做成的。

蟹等多是仿生食品

在大型超市,常看到冰柜里散装的速冻海鲜产品有蟹、虾肉丸、墨鱼丸等约10个品种,其中有一款福建某企业生产的蟹,其包装袋上成分一栏注明含有鱼糜、蛋清、各种食品添加剂等10多种,但却找不到“蟹肉”。虾肉丸配料表中注明着含有鱼糜、猪肉、淀粉等成分,但就是没有“虾肉”二字。这些散装海鲜速冻产品价格很便宜,每斤12元左右,其外包装上标注着“速冻鱼糜制品”字样。

在另一家超市里,一款广东某企业生产的蟹包装袋一端上印有一只红色的大螃蟹,但这款蟹配料表中却没有“蟹肉”,只有金线鱼浆、大豆蛋白、食品添加剂等成分。

一家农贸市场销售速冻海鲜产品的摊主说,这些速冻海鲜产品大都是仿生食品,并非真正的蟹肉和虾肉制作而成,主要以面粉为主,混合猪肉或鸡肉,再加上用鱼肉制作而成的鱼糜,然后根据不同口味需要,加上其他一些食用香精等食品添加剂。“几块钱一斤怎么可能吃到真正的蟹、虾丸?能吃到味道就不错了。”

商家爱打球

“明明是鱼肉、淀粉做的,包装上却写着蟹、虾肉丸,这不是忽悠人吗?”采访中,一些市民认为商家此种做法是在误导消费者。记者注意到,这些速冻海鲜产品在包装上并不明示“仿生”字样,消费者在购买这些速冻海鲜产品时对成分表并不关心,大多只关注价钱和商品名称。

据介绍,仿生食品是一种新型食品,就是用人工原料制作成类似天然食品口味的新型食品。它从外形和口味上模仿天然海洋食品。加工成食品价格低廉,外形、口味很像,但这些仿生食品的营养价值无法和原生海洋食品相比,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记者从质监部门了解到,目前速冻海鲜丸还没有国家标准,加工中,配料、成分是按各企业自己的标准执行。

记者在百度上输入“人造食品”四字搜索,倒是搜索出不少销售仿真食品技术出卖信息,在网上销售的仿真食品制造信息多达四五十种,包括仿真发菜、仿真鱼翅、人造牛蹄筋、人造海参、人造海蛰、人造木耳、人造鸡蛋、人造虾仁、人造鱿鱼……花几百元就可以购买到这些“人造仿真食品”加工资料和光盘。其中一网站还透露了“人造海蛰丝”的做法,即用明胶、海藻酸钠、明矾、苯甲酸钠等制作而成,每公斤原料成本仅80元,可生产60公斤海蛰丝,两人一天可做600公斤海蛰丝。

工商部门有关人士介绍,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以虚假、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如果蟹里没有蟹肉、虾肉丸里没有虾肉,商家仍然在产品外包装上以文字或图形方式向消费者暗示有蟹肉或虾肉,并且又不在包装上明示“仿生”字样,可以认为商家这是在打球,炒作概念,误导消费者。

律师:包装不明示属欺诈消费者

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GB7718-2004)规定: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以虚假、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从法律的角度说,包装上不明示“仿生”字样,是对消费者的误导和欺诈。以前曾有部门规范过蛋黄派、巧克力。没蛋黄的不能叫蛋黄派,用代可可脂加工的巧克力不能叫巧克力。

仿生食品实际上是过激食品(指高能量、低营养、味道鲜美的食品),只能当成休闲调味品,过过嘴瘾,不能经常吃。从营养学角度说,仿生食品营养价值比较低。

部分仿生食品添加有琼脂、粉,还有一些添加了防腐剂、反式脂肪酸,若经常吃仿生食品或者吃得太多,容易导致食品添加剂沉积体内,对肝脏、肾脏造成伤害,体质较弱的老人或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小孩,应少吃或不吃仿生食品。

一位经营多年火锅生意的人士表示,市场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蟹足棒,大都是将鱼糜加工后,通过各种成型的设备制作出来,再用食品添加剂调出海鲜味。该人士称,目前鱼糜制品的命名有很多种形式,有的是外形像,如海螺丸;有的是因某些添加剂而口感像,如虾丸、蟹足棒。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的教授仇学农表示,目前速冻海鲜丸没有国家标准,加工中,配料、成分是按各企业自己的标准执行。仇学农说,从营养学角度看,仿生食品虽然味道鲜美,但能量高、营养价值较低,只能当成休闲调味品,不宜经常吃。

(综合自《海南日报》《天山网》)

上一篇:中药变身“贵族药” 病人抱怨“吃不起” 下一篇:手机辐射致癌:“狼”真的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