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教”搭建工学结合项目教学平台

时间:2022-09-16 12:42:59

“以赛促教”搭建工学结合项目教学平台

【摘 要】2007年学院开始组织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然后每年都参加省教育厅和全国水利类职业院校的多种职业技能比赛,从竞赛的组织到参加大赛的准备与参赛,得出以竞赛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经验。技能竞赛为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搭建了平台,促进了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显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就业优势。

【关键词】技能竞赛;工学结合;职业能力;教学改革

0 引言

自2008年开展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技能大赛成了各类职业院校发展的大检阅。通过大赛充分展示了广大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职业风范及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竞赛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推动效应。学校通过竞赛与企业、社会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对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形式,起到良好的作用。大赛中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展示,引起了相关企业的关注。进一步增进了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层次。职业技能大赛的积极影响,使得各院校不仅主动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还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技能大赛,进行办学模式的改革,特别是实习实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内容设计与创新的重要切入点。

1 职业技能大赛所面临的困惑

总结这几年的大赛工作,我们看到了它对参赛学生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感觉到一些不和谐的旋律。有些院校为了夺金牌、拿冠军而只关注少数学生,忽视或漠视大部分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和锻炼,成了“精英教育”的翻版,未能真正做到“全员提高”。技能大赛的少数尖子选手有的已成为大赛的“职业选手”,他们脱离正常教学秩序之外,配备专任教师,一对一指导。选手越来越“精英”,内容越来越“精尖”,技能大赛与整个职业教育基础性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脱节,丧失了职业教育的公平。参加技能大赛已然成为各个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从在校的技能尖子的选拔,假期的强化训练,到市赛、省赛乃至国赛,各职业院校准备职业技能大赛均采取了“举校体制”,抽调全校最优秀的教师、甚至不惜重金从多家知名企业中聘请企业的行家里手组成指导教师团队,选拔最优秀的学生作为参赛选手,校内所有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均对参赛选手全天候免费开放,并根据参赛需要购置最新的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全体指导教师团队、全体参赛选手停课,针对竞赛题目或项目进行长达几个月的集中封闭式强化训练,举全校的人力、财力、物力,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参赛选手来实现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期间一些“种子”学校更是要“养一批人”,要“买一堆东西”,要“花一笔钱”。事实上这样的备赛参赛牵扯大量精力,已经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发展进程,学校往往感到“喘不过气来”。

人才强国,我们不仅需要一流的科学家、一流的管理者,而且还需要一流的技术工人、一流的服务人员,培养数以万计的技术技能型劳动者,这是职业教育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组织职业技能大赛的初衷。是为了促进职业院校加强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学生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参与职业大赛如何避免一味片面追求技能大赛的成绩,避免出现少数人的“锦标竞赛”、“精英竞赛”,提高职业技能大赛的有效性与质量,促进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是大赛组织者,也是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 “以赛促教”为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搭建平台

目前职业教育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为宗旨。在这种实际工程项目教学模式下,能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职业素质、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实现毕业生在很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环境,实现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代表了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

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都是由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制定的,项目的综合性强,适应性好,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能力的提高。学校按照比赛项目或题目,组织学生进行准备训练,正是一种工学结合项目教学的一种体现。因此,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

我院从2007年开始举办首届“希望之星”技能比赛,计算机与电气化系共制定了5个比赛项目,CAD应用、电子产品安装、电工技能、PLC电气控制、单片机程序开发。项目确定后,制定组织方案、培训与比赛方案。以电工技能比赛为例,说明比赛开展的过程。电工技能比赛确定了两个比赛项目: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动机星―三角降压启动,两个项目均为生产实际常用的电动机控制。电气设备的选择工具的准备设备安装接线检测调试试运行,整个过程按工程规范要求进行,按考核标准来评定成绩。这两个项目是电气控制实训中的内容,通过实训期间的培训与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设备安装接线的规范与技巧,通过比赛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任务,培养了学生按规范进行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胆大心细的职业风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8年10月在陕西省杨陵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杨陵杯”技能大赛,其中PLC电机控制项目为:抽水蓄能电站电气控制,简述如下:

抽水蓄能电站是一个小型水电站,夜晚(用电低谷期)利用便宜的电能将水塘里的水用水泵抽到水库里,白天(用电高峰期)将水库闸门打开,水流流向水塘,带动水轮机转动,水力发电机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发电,以调节谷峰用电的需求。

抽水蓄能电站PLC控制要求:

用PLC控制抽水蓄能电站的一个自动工作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手动按下起动按钮(SB1),开始从水塘抽水至水库(M2启动);

2)当水库水位达到上限位时,停止抽水(M2停止);

3)同时提升水库闸门(M1正转),5s后自动停止;

4)当水库水位降到下限位时,关闭水库闸门(M1反转),5s后自动停止。

按上述控制要求进行设备安装接线、程序设计与调试、总调及试运行。

比赛项目与生产实际非常接近,此项目考核学生的设备安装、布线与接线的能力,程序设计能力、调试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按规程操作的职业能力。

我院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与方法,实训环节采用真实工程项目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准备比赛期间没有停课专门训练,只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与练习,在此项目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工学结合、项目教学不只是在某个专业或是几门课程中进行,而是全面推广。这样在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时,不用采用非常规的方法准备比赛,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如在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信息类技能比赛项目中,我院参加了网络技术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和物联网应用三个项目,其中网络技术应用获团体一等奖,其它两项获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是唯一三项都参加的学校,其中有三名学生被用人单位直接约定就业。因此,开展技能比赛和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能够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结合。

3 “以赛促教”在教学中的延伸

技能竞赛的组织与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促进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不但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上更贴近专业岗位实际,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中也能体现出职业技能竞赛的影响。

目前多数学校的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题目单一,重复率高,学生抄袭以往学生的设计,或上网下载,造成学生的设计走过场。可以将技能比赛的项目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结合在一起,或者由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这样可以确定多种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设计项目,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承度、设计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分组、分配设计任务,使每个学生通过设计环节的训练都有所收获。

通过几年的校内“希望之星”技能大赛的组织,以及参加省赛和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我们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得到了提升,增强了就业竞争力,显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凯.技能大赛与项目化教学相融合的有效途径[J].辽宁高职学报2012(02):55-57.

[2]王平会.依托技能大赛平台 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J].广西轻工业,2011(10):161-162.

上一篇:井下高压电网越级跳闸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浅谈《电力调度与规划》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