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基金瞄准“绿色能源”

时间:2022-09-16 12:38:22

海外基金瞄准“绿色能源”

随着环境恶化、石油和食品价格飙升等一系列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场人类危机之中找寻新的商机,纷纷淘金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等诸多可持续的“绿色能源”。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2008年全球可持续能源投资趋势报告》显示,2007年,尽管次贷危机致使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但仍有共约1484亿美元的资金加入到这场淘金中,比2006年的投资总额增加了60%多。再加上并购交易,“绿色能源”的总投资额达到2049亿美元。

与此同时,“绿色能源”的投资渠道也进一步多元化。一方面,针对“绿色能源”的创新金融工具和专项融资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专门投资于“绿色能源”的基金也呈现爆发性增长,2007年新启动的投资于上市公司股票的“绿色能源”基金数量从上一年的5只增加到17只。截至2007年年末,主要“绿色能源”基金旗下管理的资产超过300亿美元,除此之外还有264亿美元的环境基金和109亿美元专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投资的基金。如同北京“绿色奥运”的理念一样,“绿色能源”的淘金机会已然深入人心。

风能领衔

作为2007年新生基金中的一员,施罗德气候变化基金(Schroders ClimateChange Equity)12个月回报率为14%,高于其参照标准MSCI全球指数。担任联合基金经理的施罗德投资管理公司全球投资专员西蒙・韦柏(Simon Webber)对此表示满意:“在过去的1―3年时间里,尽管各种投资于‘绿色能源’的基金表现各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是优于整个市场的。”

显然,施罗德环境变化基金把握对了这场淘金记中的资金流向。《2008年全球可持续能源投资趋势报告》显示,大型能源企业是2007年全球资本市场“绿色”投资中的最大闪光点,而其中风能企业更是拔得头筹。虽然新的能效技术不断涌现,但风能依然主导着“绿色能源”的投资。西蒙・韦柏介绍说,施罗德的研究同样发现,风能在“绿色能源”中极具竞争优势,与技术和市场相对成熟的太阳能相比,“风能发电不仅成本相对较低并保持稳定,并且行业特性决定了风能行业倚重于大规模机械,并且从全球来看,4-5家大型企业坐阵市场,进入市场的壁垒较高”。施罗德环境变化基金约有7%的资金投于纯粹的风能发电企业,另有6-7%的资金则流向风能设备生产商以及诸如西门子之类有风能相关业务的大型综合企业。

针对市场上有关“绿色能源”投资过热的批评,西蒙・韦柏指出,2007年由于部分资金不遗余力地在资本市场上追逐太阳能发电企业,导致这部分企业的估值过高,事实上,由于目前在建和新建的太阳能发电企业过多,他担心这一行业在2009年会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然而,从整个“绿色能源”整体来看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风能和太阳能目前仅占到了发电容量的2%左右,在未来20-30年的时间里,应该能达到20-25%的水平。因此,“绿色能源作为一个产业将会保持高速增长,未来20年内,它都将是资本追逐的热点”。

扩大“绿色”视野

政策一直是“绿色能源”淘金热得以持续的主要推动力。一方面,随着政府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的标准,企业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政府的要求,这使得它们对“绿色”技术或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补贴和减税的方式积极支持各种“绿色能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项目,这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欧盟的碳交易体系。而在当前的形式下,西蒙,韦柏认为,一直在高位运行的油价将推动“绿色能源”淘金热的再度升温,并且作用明显强于政策规定。

对许多“绿色能源”投资者来说,在太阳能和风能之外还有潜在的投资机会。一部分基金经理就在搜寻产品与节能主题有关的公司,例如能提高工业机械能效的特制低摩擦球轴承,或跟踪耗电情况的监视器等。西蒙,韦柏表示,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是先以提高能效为出发点,这主要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因为一个节能灯泡的价格明显要比一块太阳能电池板或一座太阳能发电厂便宜得多。以施罗德环境变化基金投资的西门子和菲利浦为例,随着节能灯淘汰白炽灯的潮流席卷全球,这两家公司受益匪浅。

除了上述投资之外,施罗德气候变化基金同样关注于能源运输、生物能源、造林、水资源以及海岸及生态系统等企业,包括开发混合动力车的本田汽车等。总之,一切能够减轻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或是帮助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结果的企业都属于“气候变化基金”的目标群。并且,作为其全球化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施罗德气候变化基金也投资了4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企业。

中国“绿色”机会

随着中国的重工业化进程,环保节能任务日益艰巨。对于中国市场,西蒙・韦柏预计,未来3-4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的风能设备终端市场。“尽管多数中国企业不具有技术上的优势,但风能设备制造的竞争更多地集中在产品质量与成本控制上,这恰恰是中国企业的优势所在”。2007年中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6GW,超过2006年的两倍。西蒙・韦柏进一步指出,一些他所了解的西方企业已经把应对来自中国企业的挑战摆上了议事日程。

然而,横向比较中国国内的“绿色能源”产业,西蒙・韦柏最为看好的则是太阳能发电,尤其是太阳能发电的上游产业。原因同样取决于成本控制。少数国外大企业把持着风能发电市场,对于中国的新兴企业而言很难进入,但太阳能发电行业的情况则不同,只要拥有价格优势就能迅速打开市场。

上一篇:金融企业海外“昂贵”并购 下一篇:薄膜电池热风险隐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