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理学习中的概念教学

时间:2022-09-16 12:35:59

高校物理学习中的概念教学

摘要:高中阶段,物理知识点很多很杂,学生很难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特点,特别是对一些概念的辨析和应用,需要去对概念本身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本文通过情景式教学、类比式教学和渐进式教学三种种方法来探讨探讨高中物理的概念教学,请各位读者指正。

关键词:情景类比

1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仍然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讲解时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对概念的记忆而不是理解,忽视了对概念的产生背景来源的分析,致使物理课给学生的感觉是晦涩难懂。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味性比较强的学科,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对物理概念有直观的认识,这种认识不是靠老师把概念的内容等各种要素告诉给学生就可以的,这就需要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各种方式使学生对概念的深层次含义有准确而全面的认识,下面就上述问题提供几点方法供大家参考。

2解决办法

2.1情境式教学

①物理情境的概念

所谓物理情景,从哲学思想上看,可以分为“情”和“景”两部分,“情”是指的主观意识,而“景”则指的是各种客观的物质。通俗的说,“景”是指老师在课堂上为讲课而提出各种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是物理学史,也可以是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个片段或者经历等等。而“情”指的是学生通过前面的景对物理概念的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就是所谓的“触景生情”。通过各种学生所熟知的物理过程的分析,从而使学生对概念有较深层次的认识,而不是单纯的停留在对概念的基本要素的了解上。

②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知识的应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亲身体会,自己总结,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生动形象的物理概念,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向心力教学时完全可以把学生在跑步时身体要倾斜来说明向心力的产生;在进行自感教学时完全可以进行课堂实验,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仪器,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可以充分的体会断电自感和通电自感;在讲解行星运动时可以先讲述有关日心说和地心说的学史,使学生兴趣大增,再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地理上有关天体的运动知识,则后面的开普勒三定律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

2.2类比式教学

①所谓类比,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同类相比较,是指利用同类事物的相似性,将我们已经掌握一种事物的特点迁移到另一种我们陌生的事物上的研究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类比指的是利用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似性,通过横向比较,把已知的概念的特点迁移到新的概念上的教学方法,用一个词来说就是“举一反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快速的掌握性学到的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②类比教学中有两个对象,一个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熟知的物理概念,另外一个是学生陌生的将要学习的概念,在进行类比时,对类比的对象要慎重选择,尽量选择学生彻底掌握的概念。下面就类比式教学举三例加以说明。

Ⅰ在讲解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运动时,可以和天体运动相类比,它们都是在吸引力的作用下作圆周运动,向心力都是由吸引力提供,由此产生的周期、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和计算与天体运动的处理方法一模一样。

Ⅱ在讲解核外电子的跃迁时能级的概念上,和平时上楼下楼走楼梯进行类比,通过上下楼走的楼梯时整数的,使学生心中有了不连续的概念,再进一步提出核外电子跃迁时和走楼梯是一样的,能级也是不连续的,从而提出量子化理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Ⅲ在讲解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时,可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进行类比,电场中的功能关系和重力场中的功能关系相似,由于学生在学习电场力做功时已经学习了重力做功的相关知识,这样进行类比时,就可以是学生尽快掌握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了。

2.3衍生式教学

①所谓衍生是指演变而生。利用这种方法教学时也有两个对象,其中原有的知识可以说是母体,得出的新的概念和规律可以说是子体。通过对母体的辨识,提出问题,然后再分析归纳总结,得到新的结论就是子体。在物理教学中就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通过总结归纳得出新的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②在衍生式教学中概念和规律存在新旧之分,因此再通过提出问题的方法衍生出新的概念和规律的时候,对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随意的提出问题,而是要由易到难,由简入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一开始就提出比较难或者复杂的问题,往往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教学目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视的是学生的形象思维,高中物理则注重学生的抽象思维,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知识的衔接,让学生的知识循序渐进的得到提高。例如:在讲解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时,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提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问:力的作用是什么?

答: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问:运动状态改变意味着那个物理量改变?

答:速度。

问:速度的改变意味着产生了那个物理量?

答:物体有了加速度。(学生可以根据第二章学过的直线运动的相关规律得出答案)

总结: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这样就为后面的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留下了设问的空间)

上一篇:若干常用的物理教学方案 下一篇:物理习题学习中一些常用的解题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