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大姚县彝族服饰概况及保护措施研究

时间:2022-09-16 12:04:57

楚雄州大姚县彝族服饰概况及保护措施研究

摘要:彝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服饰中的一部分。彝族服饰作为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不但起到了对彝族的文化传承、记载、表现和发扬的作用,而且反映了彝族在生活、劳动各方面的生活习惯、审美喜好、、传奇经历等,是彝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彝族服饰形成了其独特的色彩搭配、制作工艺等文化内涵,楚雄彝族服饰展现出鲜明的本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大姚县彝族服饰特点十分明显,与其他地区的彝族服饰有显著差异,尤其是色彩、纹样、结构以及工艺都是很有开发研究价值。彝族服饰如何在变化中求得传承和发展是当下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彝族 服饰 刺绣 传承 色彩 工艺 图案

中图分类号:K89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2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云南是彝族的主要分布区域,其中大部分又集中在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彝族主要分布于楚雄州境内的各县的半山区和山区,大姚县,位于云南省北部偏西,东邻永仁、元谋县,南与姚安、牟定县毗邻,西和祥云、宾川县接壤,北临金沙江与永胜。彝族历经多年发展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且种类繁多、多姿多彩。能够充分体现出彝族人民的审美意识和彝族的传统文化。

作为彝族艺术的结晶,彝族服饰集刺绣、蜡染、挑花、织带、织锦等多种传统工艺于一身。在服饰不同的部位制作不同的花色装饰,并根据不同季节更换应时的新作,在主要用一种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各种工艺手法,或挑或织、挑织相兼,织中有绣、挑中有绣、染中有绣、使服饰图案花团锦簇,变化万端,异彩流光,更加显示出鲜明的彝族艺术特色,如上衣多用黑色制作,肩、袖、衣领均有花饰。从前多用绣,而绣是20世纪年代开始盛行的,成为彝族特有的刺绣方法。彝族刺绣运用的针法主要有平绣、辨绣、钉线、编绣等,平绣一般绣具象拟形图案中的红花绿草,色彩明丽。钉线、辨绣适合绣几何图案,如披风的领圈与下摆处,绣上连续形的圆圈或吉祥的图案。彝族刺绣把彝族服饰装饰的分外鲜艳亮丽,彝族刺绣长久以来都在表达着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彝族刺绣中我可以看出彝族人民朴实的性格和纯真的情怀。妇女盛装花饰多,为交领右枉肥大短衣,下围长裙,并穿裤子,是裙子向裤子过渡的装束形式,围裙及裙之一侧有花饰,穿时前摆系在裙内,后摆露在裙外, 彝族妇女日常服装一般上身着右衽大襟上衣,衣身多有刺绣,戴黑色包头,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短袖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由于地域不同、分支不同,彝族服饰历经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鲜明的服饰特点。

彝族服饰在大姚县以百草岭为主要聚居区。大姚县三台乡还在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举行赛装节,以展现彝族精美的工艺和绚烂的色彩,由于楚雄彝族主要分布在山区,服饰有着较强的地域性,但是由于呈现出,大散居、小聚居的特点,所以大姚彝族服饰也受到汉族服饰的影响。大姚县彝族大多属于里颇支系,彝族服饰特点十分明显,与其他地区的彝族服饰有显著差异,尤其是色彩、纹样、结构以及工艺都是很有开发研究价值。大姚彝族女装服饰主要为右衽大襟圆领,在领口袖口和肩部都有镶边以及图案精美的刺绣,花饰繁多,色彩艳丽,图案主要是花卉为主,二方连续纹样也多应用在刺绣上,在前襟和肩部还装饰有传统云纹和马樱花等。衣料多选用红、黄、紫、绿等艳丽的色彩。衣料上点缀有银光闪烁的亮片,构成了华丽多彩的装饰效果,彝族人民多在山间劳作,劳动时动作幅度很大,这样上装和下装连接部位就会在外,劳作地点多为山里,气候相对偏凉,故用围腰可以保护腰部,起到保暖的作用,另外一般衣服的前襟部位易脏,围腰还起到阻隔脏物的作用,且脏后更方便清洗腰部,所以彝族人系有围腰,围腰上有工艺精湛的刺绣,工艺以挑花、镶补、平绣为主,有的围腰有三层,每层色彩各不相同。用黑色包头布盖于头顶上,顶中央镶制一块精致绣花方帕,方帕后面垂有许多用彩色毛线组成的缨穗。在大姚彝族多数人都习惯背一个绣花挎包,彝族是一个能挑善绣的民族,他们的挎包都是以挑和绣来装饰,特点多用飘穗,硬扎,厚实,总体上讲是有挑有绣,风格造型多样。大姚彝族包的装饰主要以花卉植物图案为多,如马缨花图案,鸟兽鱼虫也比较常见,此外还有日、月、天地、田野、道路等图案。

大姚彝族女服以桂花地区最具特色,楚雄大姚县的桂花地区,彝族服饰特点十分明显,与其他地区的彝族服饰有显著的差异,不论是纹样、色彩、结构以及工艺都是很有开发研究价值的。大姚桂花妇女,上穿前短后长对襟衣,前襟齐胸,后襟长披至腿部,有的甚至长及小腿,类似长袍,下身镶花腿套,罩黑底花裙。上衣胸背都用彩色布料镶嵌各种几何图案,裙体亦用彩布镶数道横向条纹,风格粗犷、古朴,为其他其他地区彝族服饰所少见。桂花服饰的典型特点是装饰纹样的抽象性和贴布绣的应用,与其他彝族地区的服饰不同的是,桂花彝区的服饰纹样从具象的马樱花造型中脱颖而出,桂花的服饰纹样是抽象的几何纹样,在桂花女服中装饰纹样的抽象性更是给桂花服饰平添了几分强烈的艺术感和美学价值,此外,桂花女服的刺绣工艺与其他彝族支系有很大的不同,桂花女服中刺绣多是贴布绣,这种工艺只有在桂花女服中可以见到,贴布绣是彝族刺绣中最为特殊的一种刺绣工艺手法,贴布绣一般是先把彩色的布根据装饰需要和位置的不同裁剪成宽窄不同的布条,然后把布条依据个人喜好剪成有规律的简单图案,再把剪好的布条先用手针固定在衣服上,之后用针线钉出纹样的具体轮廓。贴布绣的图案纹样大多是抽象的几何纹样,这种绣法绣出的绣品更具现代审美价值,这种刺绣方法楚雄大姚桂花地区的女服最为多用,这种独特的工艺结构也使桂花女服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巨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交流逐渐扩展,大姚地区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很多少数民族服饰都在用料和制作工艺上都有了较大变化,楚雄大姚服饰也不例外,当地的服饰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一、呈现出了汉化的趋势。经过走访调查发现,由于民族服饰制作过程复杂,难于清洗,以及穿在身上劳作不方便,彝族的少年和儿童在上学的时候则是完全穿着汉族服饰,年轻女性也多穿着汉族服饰,只有在打跳和过节时才会穿上传统服饰,平时基本上不穿着,有些年长的彝族女性还会有选择性的穿着民族服饰,但是有的传统服饰中的下装和鞋则完全被汉族日常服装所取代,有的则完全穿着汉族服饰,只在头上包上了带有刺绣的头巾;二、机器代替手工。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使大姚县的服饰生产引入流水线,彝族服装服饰上最能展示当地彝族服饰特点的部分,如挑花绣朵,制作布纽扣,钉制各种精巧的装饰品等工序,也大都由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彝族妇女穿着的服饰大都是机器生产而成,在当地的集市上,机器制成的彝族服饰到处可见,然而,机器制作出的服饰根本无法与手工制作而成的相媲美;三、服装服饰产品设计缺少创意。和那些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少数民族地区相比,大姚的服装服饰旅游产品款式相对单一,配套饰品较少,一些生产厂家盲目的的借鉴其他彝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忽视了对当地彝族服饰优秀传统工艺的继承,失去了自身的特色。此外,当地的刺绣工艺和图案主要是从前人那借鉴而来,没有创新。

彝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服饰中的一部分。彝族服饰作为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不但起到了对彝族的文化传承、记载、表现和发扬的作用,而且反映了彝族在生活、劳动各方面的生活习惯、审美喜好、、传奇经历等作为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因此,彝族服饰如何在变化中求得传承和发展是当下的重要任务。和其他民族一样,云南楚雄大姚彝族也需要将民族服饰向趋于产业化管理的模式中变迁,以适应新形势下民族服饰文化的飞跃发展,与此同时,楚雄彝族服饰也必须要随之有所改变,也要寻找新的出道路并且改变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楚雄大姚彝族服饰的传承和利用才能拥有光明的前景,古老的文明才能再次闪耀出动人的光芒。当地政府应该鼓励和扶持大姚彝族服饰的发展,宣传服饰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提高彝族人民对彝族服饰的重视。并且开展彝族妇女刺绣技术提高培训班,

为广大彝族妇女提供学习刺绣技艺的机会,为刺绣能手们提供交流切磋刺绣技艺的平台。当今的服饰设计师可以通过了解彝族服饰元素,通过提炼归纳演绎将彝族服饰元素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彝族服饰带有典型的地域色彩和民族风情,历经几千年的迁徙变革而依然保持着独立的民族性和特点,彝族服饰文化不仅仅是华夏文明的结晶,同样也是世界文化长河中的宝贵财富,更是现代服装设计的创意源泉。当今中国的现代服装设计应该以传统、民族为支撑和根基,将彝族服饰元素运用到当今服装设计中不仅可以丰富彝族服饰文化领域的研究,而且在当今“民族风”逐步渗透的服装圈,具有现实意义。挖掘彝族服饰元素的精髓,可以挽救日渐消亡的苗族服饰,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另外,保留和发扬苗族传统服饰元素并将其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之中,也增加了时装本身的文化内涵,提高时装产品的附加值。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要对彝族传统服饰元素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分析苗族传统服饰元素适用于现代服装设计的部分,对传统苗族服饰元素进行改进或设计创新,避免设计中只停留于表面借鉴的 “拿来主义者”做法,为传统元素的现代运用提供具体实例参考。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真正为时装设计对传统元素的利用提供些许借鉴之处。既丰富传统苗族服饰艺术的现代利用,也增加了时装本身的文化内涵,提高时装产品的附加值。

在如何保护民族服饰遗产的传承上,文化主体充当了传承者的角色,也就是说文化主体决定了民族服饰遗产将以何种形式存和如何传承的问题。首先要改善当地人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其次就是要激发他们文化自觉的热情,让他们自觉的发自内心的传承自己的服饰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四代,王子华.云南民族文化概要[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陈立.刺绣艺术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钟仕民,周文林.中国彝族服饰[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

[4]郝云华 楚雄彝族服饰的种类与文化内涵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年

上一篇:以评价促发展,打好学生的人生底色 下一篇:谈班集体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