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工业区位理论研究性学习活动

时间:2022-09-15 11:27:34

记工业区位理论研究性学习活动

摘要:本文从工业区位理论研究性学习活动入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用地理思维分析原因、设计方案、开展研究、提出对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活动;实践;反思

古人云:“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在地理教学中应经常开展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用地理思维分析原因,设计方案,开展研究,提出对策。为贯彻新课标这一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创新能力,今年寒假期间,利用乡土地理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一、前期准备

1.课题选择

学习中图版教材“工业区位理论”后,星子籍学生就当地石材厂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问题,成立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星子县石材工业布局优势的实践活动。学生充满兴趣,决定以此为研究课题,进行探究学习。

2.合作分工

课题选定后,小组决定采取野外考察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具体考察线路为:九江城区―星子县金鹿石材城―东牯山采石场,如图1所示。本次活动由六名星子籍高二学生和三名教师组成,成立现场采访、实地观察和社会调查三个小组,各组均有一位教师加入。前期工作由学生准备,如设计考察线路、访谈内容、调查项目、搜集相关信息等,同时还制定应急预案。教师适时指导并做好服务,如安排交通、饮食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二、实地考察

1.第一站:金鹿石材城海天石材厂

(1) 现场采访组:采访组学生就预先准备的问题,对海天石材厂老板进行采访(图2),采访过程中又临场生成新的问题。厂长很热情,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耐心、详细的解答。通过访谈,小组成员从石料加工到成品类型,从产品销售到工业废弃物处理,从资源开采到获取经济效益及对环境的破坏等各个环节都有了整体认识。通过实地调查,学生加深了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环境污染的忧虑,采访结果见表1。

(2)实地观察组:观察组学生深入车间,一方面了解生产工序,用手机记录产品生产过程,一方面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耗水、污水排放、污水处理等情况,观察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状况,同时采集数据,如用分贝仪测量噪声的大小(图3),观察结果见表2。

(3) 社会调查组:社会调查组的学生对石材厂工人发放了调查问卷,由于部分工人文化水平较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问卷内容改为访谈,以便更快获得资料,调查内容涉及户籍、性别、收入、权益、业余生活等。调查结果见表3。

2.第二站:石材原料地――东牯山

石材城至东牯山大约3~4千米的路程,山路蜿蜒曲折,崎岖不平。当天正逢雨过天晴,一路走过去,干处尘土飞扬,湿处泥泞不堪。成员们发现,山路附近植被低垂,蒙灰负重,有的已经枯萎。爬上山岭,举目眺望,山地更是遭到重创。巨大的“天坑”深陷,泥沙、碎石混杂,不见植被踪迹;高高的碎石堆上,电线横七竖八地拉扯着,存在安全隐患,偶有卡车来这里装碎石。年关将至,工厂已停业,大型碎石机虽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仍然感受到大地在颤抖、万物在。

翻过山岭,来到采石场,山顶乱石峥嵘,山体三面悬崖陡壁,呈“U”型,地面积水成潭,都是大型切割机自上而下采石所为。这里毗邻庐山景区,过去也曾是山清水秀,如今满目疮痍。

通过两站的观察,大家了解了石材产地的生产工艺、当地地貌特征,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冲击,在这里大家亲眼目睹有人对资源的疯狂掠夺、对环境的无情摧残,也深切感受到有些人环保意识的淡薄以及科学监管的不力。

三、成果展示

实践调查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建立了QQ群,在群里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归纳,就石材工业的区位因素、发展的弊与利、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之路等四个专题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全班展示、交流,使全班对工业区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探究成果见表4。

四、活动反思

纸上功夫终觉浅,深知奥秘要躬行。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走访取样,获得了大量有效信息,他们交流、思考、分析、归纳,学会了调查研究的一般方法,对工业区位理解更透彻,同时也享受了探究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另外,开展研究性学习应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在考察时间的选择、部门之间的协作、调查对象的确定等方面下足功夫,使研究活动规范、有序、高效、科学。

此次活动也有不足。春节临近,多数工厂已停工放假,故问卷调查有效率不高;另外,因没有和环保、工商等部门取得联系,调查数据主要由海天石材工厂提供,信息来源较单一。

上一篇:恋爱Level,舒淇、杨幂、张雨绮陪你过七夕 下一篇:新课程下高三地理自主有效复习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