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激励机制中的负面效应

时间:2022-09-15 11:10:15

小心激励机制中的负面效应

摘 要: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激励机制也是一把双刃剑。怎样在奖励的同时避免相关的负面效应,是一个企业管理者需要慎重解决的难题。因为奖励不清楚使导向出现偏差,或因为奖励不得当而激励了少数员工却打击了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都是激励机制的实施不利。只有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将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才能真正运用好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中,成为真正的赢家。

关键词:激励机制;负面效应;彻底;可行;实效;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22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135

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过程,它通过某些特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使员工对企业和工作的承诺最大化。也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更快更好地发展,都离不开高效能的激励机制,或者反过来说,一个企业发展得是不是健康快速,也是这个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否健全的试金石。

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降低成本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员工潜藏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就变得十分必要。所以,各个企业都在努力健全和发展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以期通过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的效益。任何一个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都有行为导向的作用,一个完善的激励机制,会引导所有成员的努力方向、行为方式和所遵循的价值观向企业期望的方向发展。在企业中,所有员工基于个人生活所需的个体行为,肯定会朝向各个方向,不可能都指向企业所追求的目标,而且每个人的价值观也不会都与企业的价值观相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员工中间培养统一性的主导价值观。企业激励机制的行为导向应该强调全局观念、长远观念和集体观念,这些观念都将为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服务。

毫无疑问,激励机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企业在建立健全自己的激励机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激励机制中的负面效应。所谓的负面效应,就是指在激励机制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奖励的模糊造成导向的偏差,以致偏离企业追求的目标。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解决问题的奖励应该掌握“彻底”的原则,以免出现“治标不治本”的负面效应

对解决问题的奖励应该是激励机制中最常见的奖励,这种奖励应该掌握“彻底”的原则。以技术攻关为例,如果一个技术难题,只是通过临时措施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根本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这样的情况就不适合进行奖励。因为不能鼓励员工得过且过,应该鼓励员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以后的高效率工作奠定基础。

另外,所有治标不治本的措施,都可能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甚至损害企业的形象,这些行为当然都不应该受到奖励。以治理目前最令人头疼的雾霾为例,限行、停产、停课等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这些行为,能治得了一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影响相关单位和人的生产和生活,如果强制执行,还可能引起人们对政府的不满。在激励机制中,这样的解决问题就不应该得到奖励,而应该奖励对问题“彻底”解决的措施。

二、对创新发展的奖励应该掌握“可行”的原则,以免出现“盲目求新”的负面效应

企业内部的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奖励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应该掌握“可行”的原则,以激励员工创造更多的效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相结合,这样能够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创新资源,吸引和鼓励员工不断通过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使员工的创新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企业内部,员工积极发明和创造,是企业不断更新产品、增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所以员工的创新行为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所谓的“可行”原则,就是可以尽快顺利实施,给企业带来效益,并以此来区别各种创新,哪些是应该激励的,哪些是不能提倡的。因为创新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对企业相关工作的推动,只有那些“可行”的创新,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奖励这样的创新,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才能对员工切实起到激励作用。

三、对工作勤奋的奖励应该掌握“实效”的原则,以免出现“少慢差费”的负面效应

对日常工作的奖励更应该讲究科学性,因为员工的情况复杂多样,员工的性格和素质都可能影响员工工作的效率。比如,一个高效率的员工很可能很快做完本职工作出现空闲,而一个效率相对低下的员工很可能一直在努力工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激励机制必须通过奖励对员工的行为做出选择,究竟哪一种是值得激励的。

对此,勒波夫(M.Leboeuf)博士在《怎样激励员工》一书中指出:“奖励果断的行动,而不是无用的分析;奖励出色的工作,而不是忙忙碌碌的行为;奖励简单化,反对不必要的复杂化;奖励默默无声的有效行动,反对哗众取宠;奖励高质量的工作,而不是草率的行动。”由此可见,“实效”就是追求实际的效果,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或达到了目标,这应该是激励机制的首选,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为错误的激励出现“少慢差费”反而得到鼓励的负面效应,使高效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

四、对忠诚敬业的奖励应该掌握“合作”的原则,以免出现“致弱作用”的负面效应

激励机制的实施,因为奖励的刺激,很可能在员工内部形成竞争的态势,因此,对员工忠诚敬业的奖励,应该掌握“合作”的原则。因为争强好胜,“个人英雄主义”的作风,很可能导致员工的背叛和员工队伍的内讧。奖励团队精神,奖励合作行为,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的充沛。

激励机制奖励的背面,就是惩罚或是不奖励,所以激励机制最大的负面效应就是“致弱作用”。对于长期得不到奖励的员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可能受到抑制和削弱。所以,完善的激励机制还应该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有相应的措施鼓励和帮助所有的员工都受到相应的激励。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还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才能真正运用好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中,成为真正的赢家。

总而言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激励机制也是双刃剑,怎样在奖励的同时避免相关的负面效应,是一个企业管理者需要慎重解决的难题。因为奖励不清楚,使导向出现偏差,或因为奖励不得当,激励了少数员工却打击了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都是激励机制的实施不利。管理企业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只有高度重视每一个管理环节,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率的管理和高效益的经营。

参考文献:

[1] 李新东. 浅析激励机制不完善引发的负面效应[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2(23):34-34.

[2] 张文蕾. 激励机制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中的运用[J]. 文摘版:经济管理, 2016(3):67-67.

上一篇:从几件小事儿看曹操的智慧 下一篇:通过创新驱动保护生态环境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