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使用止咳平喘药麻杏甘石汤

时间:2022-09-15 10:42:57

麻杏甘石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该方由麻黄(5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石膏(18克)所组成,其功效主要是“辛凉宣泄、清肺平喘”。麻杏甘石汤原本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入里化热所导致的“汗出而喘”。后来,清代医家柯韵伯又将其用于治疗“无汗而喘,大热”等病症。目前在临床上,无论是风寒入里化热或外感风热所导致的病症,也无论患者表现为有汗还是无汗,只要符合“麻杏甘石汤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便可应用麻杏甘石汤。另外,急性支气管炎和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若出现了上述临床表现也可应用此方。

麻杏甘石汤主要具有清肺热、平喘逆(即清肺平喘)的功效。方中的麻黄重在平喘,兼有宣散疏泄的作用;石膏可清泻肺热、生津止渴;杏仁能止咳平喘,并可辅佐麻黄降逆平喘;炙甘草可增进麻黄和杏仁缓和喘咳的作用。诸药配伍,疗效可靠。

在临床上,麻杏甘石汤主要适用于出现“麻杏甘石汤证”的患者。但在麻杏甘石汤主治的范围内,若患者的病情较复杂或较重,则可在该方的基础上酌情增加药味,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那么,在临床上有麻杏甘石汤证的患者在哪些情况下可在使用原方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药味,又如何增加呢?

1、若上述患者有发热兼恶风寒的临床表现,说明该患者有表证,进行治疗时可在麻杏甘石汤的基础上加薄荷、荆芥各9克,牛蒡子12克,以疏风解表。

2、若上述患者因肺内有热而出现咳嗽气喘、舌红苔黄、脉数的临床表现,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出现了上述临床表现,可在麻杏甘石汤的基础上加黄芩、款冬花各12克,桑白皮、地骨皮各15克,地龙10克(鲜地龙20克),以增强其清肺、平喘之功。

3、若上述患者因肺内有热而有咳喘、痰多黄稠的临床表现,可在麻杏甘石汤的基础上加知母、法半夏各12克,黄芩、桔梗各10克,鱼腥草30克,瓜蒌18克,以清热化痰。

4、若上述患者因肺热壅盛而有高热不退、咳喘气急、痰多色黄、舌红苔黄、脉数的临床表现,或有肺内感染的患者出现了上述临床表现,可在麻杏甘石汤的基础上加知母、黄芩各12克,鱼腥草60克(最好用鲜品),金银花30克,以清热泻火与解毒。

5、若上述患者因痰热壅盛而出现喘咳气急、胸部满闷、舌红、苔黄而滑等临床表现,或有肺心病的患者出现了上述临床表现,可在麻杏甘石汤的基础上加葶苈子、黄芩、茯苓各12克,紫苏子10克,桑白皮15克,以涤痰逐饮。

随着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以麻杏甘石汤为主药的中成药已在临床上广为应用。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以麻杏甘石汤为主药的中成药:

1、止咳平喘糖浆:该药由麻黄、杏仁、石膏、水半夏、陈皮、茯苓、鱼腥草、薄荷素油、罗汉果、甘草等组成,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因外感风热或痰浊阻肺所导致的发热、咳嗽、气喘、痰多、咽痛、周身不适等症状;感冒或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若出现了上述症状也可用此药治疗。其用法是:每次口服12-20毫升,每日服3次。

2、咳喘宁口服液:该药由麻黄、杏仁、石膏、桔梗、百部、罂粟壳、甘草组成,具有宣通肺气、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久咳、痰喘不止、咳嗽频作、喘促胸闷、咯黄色痰(属痰热证候)等病症: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若出现了上述症状也可应用此药。其用法是:每次服10毫升,每日服2-3次。

3、清肺消炎丸:该药由麻黄、杏仁、石膏、地龙、葶苈子、牛蒡子、人工牛黄、羚羊角等组成,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由痰热阻肺而引起的咳嗽气喘、胸胁胀痛、痰黄黏稠等病症;急慢性支气管炎及肺部感染患者若出现了上述症状也可用此药治疗。其用法是:每次口服60丸(重8克),每日服3次。

4、葶贝胶囊:该药由麻黄、杏仁、石膏、桔梗、川贝母、瓜蒌、葶苈子、黄芩、鱼腥草、白果、蛤蚧、旋覆花、代赭石、甘草组成,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由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嗽、咯痰、喘息、胸闷、苔黄或黄腻等病症;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和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若出现了上述症状也可应用此药治疗。其用法是:每次于饭后口服4粒,每日服3次。

需要指出的是,在应用麻杏甘石汤时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地加大每味药的剂量(如可将此方中的各药调整为:麻黄9-10克,杏仁15克,炙甘草6克,石膏30克),以增强疗效。②麻杏甘石汤只适合治疗实证、热证,不适合有虚证和寒证的患者使用。③因麻杏甘石汤中含有麻黄,故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患者以及孕妇应慎用此方。④患者在服用麻杏甘石汤期间应忌食辛辣、刺激性及油腻性食物。

上一篇:婴幼儿骨折或关节脱位后咋进行家庭护理 下一篇:装修居室要谨防对婴幼儿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