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态球铁传动轮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时间:2022-09-15 10:41:17

铸态球铁传动轮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摘要:采用中频感应炉合金化熔炼,潮模砂造型及高温开箱工艺,生产出QT600-3铸态球铁传动轮;铸件球化优良,金相组织均匀,力学性能合格,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稳定了铸件的内在质量。

关键词:铸态球铁合金化 高温开箱 金相组织力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O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传动轮是我厂为外国某公司生产的球墨铸铁件,铸件单重60KG、直径250mm、最大厚度160mm。其力学性能、球化率、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均有严格要求。具体指标为:牌号QT600-3、硬度190—230HBW、球化率大于90%、渗碳体小于3%,表面无石墨飘浮层。

球墨铸铁QT600-3的基体组织是珠光体加铁素体,可通过正火工艺获得,也可通过铸态合金化工艺获得。正火获得的铸件,铸件的组织和性能常常不均匀。而合金化生产的铸件同正火工艺相比,具有节约能源、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等优点。同时,铸态球铁组织均匀,避免了铸件高温氧化、变形等缺陷。过去QT600-3的生产多采用正火调整组织性能的工艺,出现珠光体含量不稳定、硬度等性能波动大问题。因此,研究解决铸态球铁生产工艺是稳定传动轮内在质量的关键。

铸件成分的选择与控制

球墨铸铁件的化学成分与组织、力学性能及铸造性能具有密切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化学成分是保证生产优质铸件的前提。

(1)碳碳能促进石墨化,减少白口化倾向,可以促进镁的吸收,改善球化效果,提高石墨圆整度,增强铁水流动性,减少铸件的缩松等缺陷。但碳过高又容易产生石墨飘浮,使铸件的力学性能降低。一般碳含量控制为3.20-3.40%。

(2)硅硅明显促进石墨化,减少白口化倾向,增加铁素体数量,改善塑性,硅可以固溶强化铁素体,使屈服点和强度提高。但硅同时显著提高球铁的脆性转变温度。QT600-3属于珠光体--铁素体球铁,其强度、硬度的提高主要依靠基体中珠光体。所以,为保证基体中珠光体的比例和铸件的塑性和韧性,含硅量不宜过高,一般选定在2.0-2.3%。

(3)锰锰是稳定和增加珠光体元素,提高铸件的强度和硬度,但降低塑性和韧性,同时锰易偏析,在共晶团边界极易形成碳化物,降低铸件力学性能。综合考量,锰控制为0.5-0.7%。

(4)硫硫与镁和稀土有很强的亲和力,消耗铁液中的球化元素,形成硫化镁、稀土硫化物夹渣,降低球化率。因此,铁液中硫含量高是造成球化元素残留

量少而导致球化不良的主要原因。另外,硫含量高还

容易使铸件产生皮下气孔、夹渣等缺陷。要求原铁液中硫含量必须小于0.03%。

(5)磷磷在铁液中溶解度很低,易产生偏析,在共晶团边界形成磷共晶,降低铸件的塑性、韧性和强度,磷要求小于0.06%。

(6)镁和稀土在铁液中镁起主要球化作用,稀土起辅助球化作用并起到净化铁液和抗球化干扰作用。稀土镁含量不宜过低,否则易球化衰退,过高同样球化不良,并使铸件白口倾向加大,皮下气孔增多、产生夹渣等缺陷。一般选定镁残留量0.03—0.05%、稀土残留量0.02—0.04%。

(7)铜在球铁中加入铜后珠光体数量剧增,铸件强度、硬度大幅提高,但过高的铜会导致脆性增加。QT600-3中铜一般加入量为0.5-0.7%为宜。

(8)铬铬强烈促进形成碳化物,稳定珠光体,提高强度和硬度。一般加入量为0.2%左右。

(9)钛球铁铸件中常存在一些非特意加入的微量元素如钛等,主要由生铁和废钢中带入。钛干扰球化,在共晶团边界析出脆性相,影响加工性能。因此,对钛应严格控制,一般要求钛含量小于0.05%。

综合分析各元素的影响,我们根据生产实际经验确定了传动轮的化学成分,见表1。

表1QT600-3传动轮成分设计(%)

二、原辅材料选择

(1)生铁 选用Q10或Q12球生铁,硫、磷、钛等含量越低越好,干扰元素总量控制≤0.1%。

(2)废钢 选用成分稳定的Q235或20碳素钢料头和边角料,一般厚度要求大于5mm,,表面必须无油漆油污、锈蚀。

(3)增碳剂 生铁中粗大的过共晶石墨具有遗传性,熔炼温度低时粗大石墨不宜消除,会从液态遗传到固态铸件中,降低铸件强度及性能,凝固时石墨化膨胀作用削弱,致使铁液凝固过程收缩倾向增大。为降低生铁用量,用大量废钢加增碳剂以保证碳量。以渗碳方式获得活性好、石墨化作用明显的碳,使铸件石墨形态良好,力学性能提高,收缩倾向小。实际生产中选用废钢加增碳剂法,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实际生产中使用碳含量大于90%的增碳剂即可,增碳剂按配比或碳当量要求随炉料加入炉内中下部,不可在包内增碳。

(4)球化剂 选用球化效果好、抗衰退能力强的低稀土球化剂。我们选用牌号FeSiMg8Re3的稀土镁合金,球化剂加入量为1.5—1.8%,球化剂块度要求大小均匀,一般为10—25mm.。

(5)孕育剂 球化处理是为了使石墨成球状,而孕育处理则为了促使石墨析出,并有辅助石墨成球能力,孕育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镁、铈等反石墨化元素造成的白口倾向,为石墨形核提供条件,增加石墨球数,细化共晶团,提高铸件性能。 传动轮的生产采用二次孕育工艺,一次孕育使用普通75SiFe,加入量1%左右,覆盖在球化剂上面。二次孕育采用锆孕育剂随流孕育,加入量为0.1%。

(6)铜铬锰金属材料 铜的加入采用含铜量99.9%紫铜板加入,铬的加入使用高碳铬铁,含铬量为55%;锰使用含锰量65%的低磷锰铁。

三、检测设备

采用进口直读光谱仪ARL3460控制炉前成分,电子吊钩称控制出铁水质量,用一次性热电偶快速测出出铁温度和浇注前浇包内铁水温度,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定瞬时浇注温度,炉前金相快速检测球化率,电子拉力试验机检测强度和塑性指标,布氏硬度计检测硬度。

四、生产工艺过程

(1)配料和熔炼

采用进口3T/h中频感应炉熔炼,炉料按下表2配制,炉料加入顺序为生铁、废钢、增碳剂、回炉料、锰铁、铬铁、铜板。熔炼温度1500-1520℃,出铁水温度控制1460℃,原铁水成分按表3控制,根据光谱检测结果,添加废钢或增碳剂等及时调整铁水成分。

表2炉料配比 单位KG

表3 原铁水成分控制范围(%)

(2)球化处理

使用1600KG的专用浇包,每炉2包铁水,冲入法球化处理,在包底一侧装填1.5%的球化剂,球化处理温度1460℃,并采用盖包法处理,以降低污染和提高镁的吸收率。

(3)孕育处理

采用二次孕育工艺,首次孕育采用普通75硅铁,粒度大小为40--60mm,加入量1%,覆盖在球化剂上;二次孕育采用随流孕育,选用长效锆孕育剂,粒度为0.5mm,加入量为0.1%,在浇注机上自动加入孕育。浇注温度控制为1420—1440℃,过高会产生石墨漂浮,过低会出现气孔和针孔。

(4)开箱时间

在确定了熔炼、造型和浇注工艺后,进行小批量生产验证,发现铸件硬度、强度波动较大,珠光体数量相差很大,需通过正火处理解决,但正火处理不仅成本较高,生产周期加大,同时正火自身也存在组织不均、氧化变形等缺陷。为此,我们从冷却速度对铸件组织影响入手,采用高温开箱正火工艺。根据生产实际得出铸件在型腔内约700℃时开箱可获得50%左右的珠光体含量,具体是铸件浇注后约90分钟时开箱,此时可获得较好的组织配合,同时铸件温差较小,热应力也小,铸件强度、硬度适中,优于正火组织。

结语:

根据铸件技术要求,合理采用合金化熔炼、炉前球化、孕育处理工艺,控制开箱时间,生产出传动轮

铸件QT600-3,此产品质量稳定,成本低廉,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现代铸铁》2013.1

2.《铸造》2013.2

上一篇:关于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及嵌固端关系浅析